小学教育走向从容须多管齐下

2019-09-10 10:00
山西教育·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课外功能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是目前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难题。陪孩子写作业、上课外辅导班和兴趣班已成为中国父母的“必修课”。减负问题是一个需要综合治理的系统问题,需要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多个层面同时着手。

所谓宏观层面,是指所有的教育参与者应该就如何科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形成共识。心理学的研究早已发现,学习压力(考试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呈现为一种“倒U型曲线”,适度的学习压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不过,一旦压力超过了临界点,不但会降低学习效率,还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课外补习和家庭作业也并不能普遍提高学生的成绩。鲁普洛夫和施耐德对德国四年级小学生的实验研究显示,参加课外补习并未对小学生的数学和德语能力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新西兰的教育专家哈蒂收集和分析了超过5万项相关的研究发现,家庭作业对于学生学习成就的影响是很小的。

从中观层面看,教育决策者和管理者要平衡好小学教育的目的和功能,完善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制度,改革高考制度。学校教育承载着三大基本功能: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人才筛选和机会分配,社会融合和统治合法化。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应该更多地实现其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的育人功能,淡化其选拔和筛选的功能。但目前我国的情况是,选拔和筛选的功能过于突出,挤压和异化了学校的育人功能。这里需要教育决策者做出再平衡的调整。为此,我们需要同时改革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制度,以减轻学生和教师的压力。

在德国,至少在最初的两年,教师不会给学生评定分数,而只是在期末出具详细的个人发展报告。小学不会对学生进行排名,也不会公开学生的成绩。同时,教师的考评也不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教师也就没有了向学生施加压力的动机。不过,我国目前取消小升初考试、实行就近入学的改革基本上是正确的,应该全面覆盖所有学校且切实加强落实,至少要确保学生在小学阶段无忧地成长。

让小学回归从容,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和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并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学生负担重的问题根源在于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供给无法满足需求。只有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社会群体之间均衡地配置教育资源,才能有效减缓学生学习负担重、压力大、父母焦虑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有必要由省级政府统一配置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学校建设经费、办学经费、教师招聘和工资等),推进区域内学校办学条件、教师质量水平的标准化建设。此外,政府还应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为国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減轻人们的生存和竞争的压力。

小学教育要走向从容与淡定,还需要一个公正的社会环境和理性的舆论导向。一方面,政府要治理教育领域的各种违规和腐败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和公正;另一方面,媒体应该多向父母传播科学的育儿观念,引导公众走向理性,抵制盲目攀比之风,尊重孩子的需要,不要舍本逐末地将他们异化为考试的机器。只有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小学教育才有可能变得从容和淡定。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9年1月2日第二版;作者:孙进)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课外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我有特异功能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功能关系面面观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