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君 胡学举
[摘要] 开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史无前例、举世瞩目,卓有成效的改革需要对改革規律进行整体把握。改革规律与解放思想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解放思想是把握改革规律的前提条件,改革规律是不断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能力的结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也进入全面深化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变,改革开放形成新格局,主体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化,改革创新的方式方法发生新变化,这就对新时代探索改革规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成就,必须深入探索改革规律,加强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为此,需要进一步大力解放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实事求是为基础,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凝聚改革共识,建立“容错、试错、纠错”的改革评价机制,同时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关键词] 新时代;解放思想;改革规律;全面深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19)02—0009—08
任何实践都需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需要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和发现,而解放思想又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规律的前提。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探索改革规律,既要通过“摸着石头过河”总结经验、摸得规律,又要根据规律性认识,加强“顶层设计”,指导改革实践。换句话说,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深入探索改革规律的认识过程,是一个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的过程。
一、解放思想是把握改革规律的前提条件
所谓改革规律,就是指改革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本文所说的“改革”,主要是指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认识和利用好改革规律,改革就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福祉;反之,改革必然遭受挫折甚至失败。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来说,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参考,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冲破思想藩篱、突破思维固化、不断解放思想,才能把握改革规律。
(一)解放思想是把握改革自觉性规律的前提
纵观历史,大多数改革归于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改革盲目性较大,自觉性不足。具有自觉性的改革是一种自我思想解放、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社会实践。一方面,解放思想是认识主观世界和把握客观规律相统一的前提。只有不断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提升自身觉悟,才能打破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把主观世界的思维意识与改革客观存在的规律性特点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解放思想是认识和利用改革规律办事的前提。人的解放包括自然解放和思想解放,思想解放的表现就是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解放思想就是在真理和科学的指引下对事物规律性的具体认识和利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基本实现了“制度”和“物质”层面上的自然解放,同时,认识和利用规律也为“意识”层面上的思想解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解放思想是把握改革方向性规律的前提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出路。“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这就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主方向。只有坚定改革方向,才能确保改革不变质不走样、不出现“颠覆性错误”。解放思想需要确保改革方向的两个“不走”,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就是在改革方向上要避免“左”和“右”两种偏向。
(三)解放思想是把握改革目的性规律的前提
遵循改革之目的性规律,也需要解放思想。我们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共同富裕具体表述为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要通过解放思想,清晰地认识到:改革不是“苦行僧”式的求穷,也不是“马太效应”式的求富;共同富裕也不是“同时同步”的富裕。只有明确了改革的目的,我们才能统一认识、凝心聚力,在改革的伟大征程中消除隔阂、调整步调、共创辉煌。
(四)解放思想是把握改革系统性规律的前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离开了局部,整体就不能存在,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互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一项结构复杂、关联紧密的庞大系统工程,全局与局部、整体与要素、宏观与微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只有把握好改革的系统性规律,做到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才能取得改革的根本性胜利。片面认识、局部思想、零散认知的思维模式与系统、整体和协同认识方法格格不入,解放思想就是要把人们的思想从片面、局部和零散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冲破地区和部门之间狭隘的“得失”观念,深化思想认同,凝聚改革共识,树立一种系统的新思维,才能彻底清除“各自为政、互相推诿、相互撤台”的不利格局。
(五)解放思想是把握改革平衡性规律的前提
效率是衡量经济活动中投入与收益之间对比关系的指标,主要体现为经济增长率;公平是衡量经济收益成果在组织成员中分配比例关系的标准,主要体现为社会收入分配状况。改革开放之初就是要打破平均主义的现状,就是要追求效率。但是,如果只追求效率而忽视了公平,这样的改革也难以成功。解放思想则是把握改革平衡性规律的前提。关于改革中“效率和公平哪个更为重要”的问题,一直是改革认识领域中争论的焦点。只有通过解放思想,才能辩证地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是充分认识到改革效率消长并不会带来收入分配格局的自动改变;二是要根据改革发展阶段状况判断二者的相对重要性,改革初期更多要遵循效率优先,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更多要强调社会公平;三是要从社会主义本质去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做到不断解放思想,才能保持改革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动态平衡。
(六)解放思想是把握改革曲线性规律的前提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笔直前进的,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改革也是如此。要科学把握改革曲线性规律,也必须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我们才能对改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才能在可能遇到暂时挫折时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改革信心。
二、新时代对探索改革规律提出了更高要求
改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党和人民4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探索改革规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改革过程的阶段性对探索改革规律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可分为全面探索阶段(1978~1992年)、全面推进阶段(1992~2012年)和全面深化阶段(2012年至今)。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也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改革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论思考。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有着决定性和关键性意义。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緊紧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等六大改革主线展开,改革领域更加广泛、范围更加全面、层次更加深入、任务更加艰巨。要更好、更稳、更快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使各个领域、各个地域、各个环节的改革持续协调推进,就需要对改革规律进行深入探索和深刻认识,充分尊重和利用改革规律处理好改革中的具体事务,让改革取得丰硕成果,让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
(二)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对探索改革规律提出了更高要求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判定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论断是基于对新时代我国社会基本状况的科学分析而提出的。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在具体改革中,就是从经济增长型到生活品质型、从需求单一型到需求全面型、从供需失衡型到供需匹配型、从侧重效率型到注重公平型、从生态漠视型到生态注重型的矛盾转化过程。如何处理好“五位一体"内部之间、改革发展稳定之间、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利益固化与上下流动、收入与分配、理论与实践等矛盾问题,是关系改革成败的关键性问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矛盾呈现出从平缓到激烈、从隐形到显性、从单向到立体、从单一到交织的发展趋势,要透过矛盾现象把握矛盾的本质特征,这就对探索改革规律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改革开放格局的新变化对探索改革规律提出了更高要求
改革与开放密不可分,开放也是中国改革的重要内涵。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提升,我国的改革开放格局由南到北、由东到西、由边到里层层铺展、逐级推进,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改革开放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大胆探索、敢闯敢干、较真碰硬,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非凡魄力和勇气全面深入推进改革,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将改革开放的格局由“点线面”升华到“立体式”的格局,逐渐形成了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新格局。新格局需要新举措,只有不断深入探索各方位、各层次、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规律,破除体制机制的弊端,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机制,营造一个“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国内国际市场环境,才能更好赢得改革的主动权和掌控权。
(四)主体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对探索改革规律提出了更高要求
改革主体的利益诉求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改革成果共享的利益诉求;二是追求更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利益诉求。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层层推进的过程,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必然存在着收入上的差距。贫富差距的拉大,既得利益与非既得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愈来愈突出,非既得利益群体要求改革成果共享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强烈,以多种方式和渠道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随着生产力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改革成果更加丰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再满足于“温饱”,而是向着“小康”或更高层次的“小康”迈进,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多元化诉求日益凸显。要触动既得利益实现共享、满足多元需求实现共富,这不是翻手覆掌、轻易而举的事情,需要非凡的胆识和强大的韧劲,敢于“破藩篱、去顽疾”,既不能“蛮干”,也不能“不干”。只有深入探索改革规律,破解利益分配规律“密码”,形成合理、公平的利益分配新格局,才能增强改革动力,让全面改革持续而深入地进行下去。
(五)改革方式方法的创新性对探索改革规律提出了更高要求
习近平同志在阐述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时强调:“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坚持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两个“必须”,是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重要遵循。改革方法的创新,也要遵循客观规律,具体要求就是做到五个“统一”,即党的引领性与人民的主体性相统一,问题倒逼与宏观掌控相统一,战略思维与底线思维相统一,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胆子大与步子稳相统一。
总而言之,科学的改革方法,就是在细节上注重战术、在整体上侧重战略、在过程上“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在结果上“推之有力行之有效”的方法;科学的改革方法,就是把握规律掌握技巧,摸实一座座暗礁,辨熟一股股潜流,趟过一个个漩涡,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久久为功的方法。探索和掌握方式方法的改革规律,改革事业就能事半功倍。
三、深入探索改革规律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又可以反作用于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意识则指导实践走向歧途。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只有大力解放思想,改造好自己的主观世界,把主观世界的思想意识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克服“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提升自身的认识能力,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客观世界,才能对改革的客观规律进行深入探索和全面认识,进而推动改革事业不断取得成功。
(一)大力解放思想,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回顾中国40年的改革历程,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坚定的改革立场。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我们依然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用好时代理论、把好时代脉搏,大力解放思想,始终遵循改革的方向性规律,方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确保改革不变质、不走样。
(二)大力解放思想,需要以实事求是为基础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解放思想侧重于主体因素,它以实事求是为基础,体现了尊重客观实际的内在要求;实事求是侧重于客体因素,它以解放思想为前提,要求主体放弃主观偏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把握,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偏好,也不能人云亦云,改革悲观论和全盘否定主义、改革极端论和盲目乐观主义,从根本上讲就是违反了认识规律,没有尊重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只有通过大力解放思想,不回避问题、不虚夸成绩,坚持实事求是,才能使改革“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三)大力解放思想,需要增强自觉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打好“触动利益"的攻坚战,又要打好“触动灵魂”的关键仗。只有增强自觉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不断推进改革主体的自我革命、自发革新、自觉改革,努力克服“等、拖、靠”的懒人思想,才能取得全面深化改革的长效性胜利。理性决定思路,思路决定门路。要深入探索改革规律,必须切实转变视角向度,坚持“眼睛向内看”,努力做到自我“三省”:一省改革“路线图”是否确定;二省改革“时间表”是否描绘;三省改革“任务书"是否制定,以促进“自觉改、主动改、自为改”。
(四)大力解放思想,需要以正向情感为导向,凝聚改革共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情感有正向情感和负向情感之分,正向情感引领人们积极向上,负向情感导致人们悲观低迷。置身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浪潮之中,每一次改革实践都是一次心灵的体验和洗礼,每一位改革主体都要看到情感生发出来的巨大力量,改革反对论、改革痛苦论、改革悲观论、改革摇摆论等思想情绪会对改革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认同、愉快、乐观、进取等正向情感就会推动和促进改革事业。这样才能更积极地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凝聚改革共识,减少改革阻力。
(五)大力解放思想,需要以科学方法为支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是改革中最直接、最基本的问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对“改什么、怎么改”有着不同的看法,具体的改革措施也千差万别、具有个性特色,应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在深入探索改革规律的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大力解放思想,坚持尊重个性与把握共性、强调整体与关注局部、着眼宏观与聚焦微观相结合,既有服从大局意识又创新方法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凡是科学的、有用的、符合改革实际的方法要大胆使用。科学的方法不是闭门造车得来的,而是要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沉下身子、調查研究,通过“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提出新办法”得来,通过总结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实践性规律得来。
(六)大力解放思想,需要建立健全“包容失败、宽容缺点”的改革评价机制
探索改革规律不可能一次完成、一劳永逸,在其过程中还可能面临巨大的挫折与失败,因此,建立健全“包容失败、宽容缺点”的改革评价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要调动广大干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奖惩结合、宽严相济”评价原则,才能避免挫伤激情、枯竭动力。首先,领导干部应该解放思想,放下“面子”和“架子”,虚心听取不同意见,特别是批评性意见;其次,要建立“试错”机制,要鼓励有思想、有干劲的能人“甩开膀子”地干,给他们创造机会和搭建平台,对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庸人要他们“靠边站”;再次,要建立“容错"机制,对于成功者给予奖励,对于失败者也要进行鼓励,宽容失败,体谅挫折,包容缺点,以制度保障营造容错环境,理解和保护失败者,鼓励催生新动力;最后,还要建立“纠错”机制,失败是成功之母,正视失败还要总结教训,给失败者一个纠错机会,让其“整装上阵再出发”,改革局面或许能出现“柳暗花明”的另一番美丽风景。
(七)大力解放思想,需要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
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关注内部环境,还要具有国际性视野,大力解放思想,也是要实现“国内思维”向“国际思维”的转变,关心世界格局的新变化,遵循国际交往特别是大国外交的普遍性规律,积极妥善处理好国内改革与国际交往之间的关系。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绝不是靠“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得来的,不称霸、求共赢是全世界的共同呼声。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尊重世界各国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强调深化共识、共同发展、利益共享,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开始形成,并逐步形成国际共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国内的全面深化改革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需要全面深化改革,要全面深化改革就要进一步探索改革规律,要进一步探索改革规律就要大力解放思想。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人民必将意气风发,大力解放思想,深入探索改革规律,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
(责任编辑 付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