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幼儿食育文化及幼儿园食育实践的启示

2019-09-10 07:22郑鑫鑫李爱秋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11期

郑鑫鑫 李爱秋

摘要:幼儿园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食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育工作。日本食育与其饮食文化息息相关,研究日本幼儿饮食文化,探索日本幼儿园食育文化教育实践,可从文化建设与食育实践相融共生、幼儿食育的多领域关联以及创造食育机会三个方面获得启示。

关键词:幼儿食育;食育文化;食育实践

所谓食育,是指可以让人们习得与食物有关的知识,掌握如何选择食物的能力以及形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饮食计划和饮食教育的总称。日本食育理论的先驱者石塚左玄提出,“体育、智育、德育即食育”,也即是说,食物是身心健康的源泉。日本从国家的层面倡导食育,向国民普及“食育食养”,具有先驱性。本文通过对日本幼儿饮食文化的考量,以及对日本幼儿园食育文化教育实践的探索,对文化建设与食育实践相融共生、幼儿食育的多领域关联以及创造食育机会三个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一、日本幼兒园食育文化的教育实践

幼儿园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食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育工作。无论是政策还是实践活动,都充分体现日本对于“食育”的重视。

(一)确立幼儿园食育目标

日本实施的新《保育所保育指针》(以下简称《指针》)中对食育的项目有了详细规定。其中,规定保育园的食育目标为:培养奠定健康生活基础的“饮食行为能力”。《指针》中也提出:“希望孩子们能够在生活和玩的过程中,以自己的意欲积累吃的体验,体会吃的快乐,体会集体吃饭的快乐。”孩子们在每天的生活和玩耍中,积累有关食育的生活体验,感受食物的魅力,享受吃饭所带来的快乐。

(二)组织幼儿园食育活动

1.调动幼儿“五感”,感受食物魅力

日本幼儿食育不仅从感官上对幼儿进行训练,同时也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幼儿感受食物的能力。在滕森司平的保育园中,曾经开展过“树果活动”。就是大家一起捡橡树果、种橡树。在种树之前,让孩子们通过“五感”了解树果,分别是看、闻、摸、摇和味觉体验。孩子们在捡树果和找树果的过程中,能够自然地、充分地运用“五感”。

日本幼儿园管理者会从多方面考量食物,他们希望幼儿对于食物的概念是多元的,不仅仅把食物当作吃食,更需要通过食物感悟生命,基于这样的目的,幼儿园把食育当作必要的教育契机。

2.选择食育教具,奠定成长基础

筷子对于日本幼儿来说,不仅仅是简单的食器,更是锻炼幼儿精细动作的工具。筷子可以训练幼儿的手指,虽然一开始会有点困难,但这种练习与生活中的许多动作相联系,可以在锻炼幼儿使用餐具的同时,为幼儿掌握其他能力奠定基础。

3.带领幼儿游戏,识别营养要素

日本保育园会设计游戏去引导幼儿追求营养均衡。在保育园中,将食物中的营养要素分为三种:绿色、红色、黄色。保育员将这三种颜色贴在墙上,并将当天中午的食材做成卡片,在午餐开始之前,由幼儿将食材卡片分别贴在不同颜色下边,例如菠菜属于绿色、肉属于红色、豆腐属于黄色。幼儿在为食物分类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歧义。比如,当说到胡萝卜的时候,有的孩子认为胡萝卜是属于绿色的,而有的孩子会认为胡萝卜是橘黄色。在这样的对话氛围中,年龄更小的幼儿久而久之也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通过感觉和体验,识别食物的营养。

这样的游戏持续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就可以区分几乎所有的食材,也可以明白,若遇到不喜欢的食物,可以选择其他相同颜色的食物来代替,孩子们就能够体验自主摄取三大营养要素的感觉。

4.举行栽培活动,体会食材珍贵

日本保育园通过实施“栽培活动”来提高幼儿不浪费、珍惜粮食的思想意识。

培育食材是人类的特征之一,这种行为叫作“栽培”。保育园会留出部分土地面积用来栽培,播下的种子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芽,孩子们可以从中感受生命的神秘。在栽培的过程中,幼儿能够理解食材的原形、长在什么地方、如何结出果实、哪个部分可以吃,也通过这样的栽培体验,使幼儿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亦能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注意力,关心他人的能力。从播种到收获的体验中,提高幼儿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不会为一时的失败或挫折发怒或者萎靡不振,在这些共同体验的基础上,形成伙伴意识。

5.开展家园活动,提高家长食育素养

食育是由具备专门食育理念、知识和相关文化的教师来负责开展,其覆盖的范围不仅局限于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各种家园活动将食育的理念和各种食育活动形式传播到家庭中去,从而引导家长共同关注幼儿的饮食健康。

学校不定期举办“家园互动”活动,请专业的营养师为家长提供家庭餐讲座;定期邀请家长参加“公共厨房”活动以及“亲子共进午餐”活动;每月举行自带便当活动,给妈妈们提供厨艺展示的机会,增进母子感情;学校建设校园农场,邀请家长一起劳作。此外,有些学校门口会种一些果树,家长送孩子来的时候可以采摘,还会有社区种植的农产品在学校贩卖,促进家长对种植和食材的认识。拓展至家庭的食育活动可以帮助家长学习饮食知识,也可指导家长在为幼儿配餐时配合幼儿园食谱,做到营养均衡。

(三)聘请专业营养师

日本的教育基本法规定营养师的职责是“对于儿童的营养水平进行专业的指导和统一管理”,营养师对于食育在幼儿园及学校推广的成功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保育园中的营养师是通过政府培训且通过相关考试而获取的营养师资格,他们都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专业能力。在日本的每个保育园中,至少有一名全职营养师,他们不仅要为幼儿园制定营养食谱,也需要帮助教师开展食育活动,在食育中将教师、幼儿、厨师联系起来,促进食育活动的高效开展。

二、日本幼儿食育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一)文化建设与食育实践相融共生

日本的《食育基本法》在前言部分提到,在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之下,由祖先们开创培养的,充满地域多样化和丰富的味觉感受以及文化气息的日本的食文化也正面临着丧失的危险。这体现出日本进行食育的一个主要目的:传承和发扬日本饮食文化。

自2006年,我国第一次引入“食育”概念,到2010年,在我国中小学开展食育课程,至今,我国食育水平仍然与日本有差距。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不但讲究“色、香、味”俱全,而且讲究“滋、养、补”兼备。最早的燧人氏钻木取火之时,就有了炮、煲、焙、炒等烹饪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样。但现在,我国也面临与日本相同的困境,传统饮食文化逐渐消退。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鼓励国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文化。

日本的《食育基本法》着重强调,食育的开端是对幼儿的“食”的教育,的确,幼儿食育尤为重要。幼儿园可通过举办与饮食文化相关的活动,使幼儿从小就了解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也可与家长合作,将食育带进家庭,为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关注幼儿食育的多领域关联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国内关于幼儿饮食行为问题所提出的策略多集中在解决某一饮食问题上,并没有通过饮食行为对幼儿进行深层次的教育,只把进食作为一个“吃”的动作,而不是一个教育契机。

反观日本幼儿食育,将教育融于幼儿饮食行为中。通过“五感”以及“栽培”活动,使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了解食材的生长过程,感受食材的來之不易;通过对营养三要素的识别、选择,让幼儿在自己愿意的情况下,补充营养。在吃饭之前,幼儿会说:“我开始吃了”,也会在结束的时候说:“真的很好吃,谢谢”类似这样的话,这是为了使幼儿懂得感谢食材、感谢饭菜、感谢为自己做饭的人以及对食材生产者的感谢。从实际感受出发,在用餐时真实地表达感谢的心情,不仅会教育幼儿拥有感恩之心,更会教育幼儿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这些活动包含了德育、智育、体育等,因此,在幼儿饮食行为发生的时候,就是一个良好教育开始的时候。我们关注的不应仅是饮食行为的表面现象,更是发展幼儿不同能力的契机。

(三)创造食育机会

在幼儿园里,教师可以在主题活动中,设计与饮食相关的活动,例如中国的就餐礼仪、餐具的认识、不同餐具的象征,也可以将外国就餐礼仪、餐具等分享给幼儿。区域活动中也可创造食育机会,教师投放与饮食相关的材料,可以带领幼儿做分类活动,例如蔬菜类、水果类。还可以利用亲子活动的时间,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一道美食,活动结束后,与其他小朋友相互分享。

除在幼儿园创造食育机会以外,教师可以指导家长,让孩子参与到家庭饮食安排中。每天的饮食清单以及所需食材都要让幼儿了解,并和幼儿一起到超市中采购,让幼儿了解食材,家长亦能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幼儿了解更多饮食文化。家长可以将与幼儿共同完成的食物拍照传送给教师,再由教师做成“美食分享会”,请幼儿讲讲自己与家长合作的过程。

日本幼儿食育的内容随现实生活的需要,有着多种多样的变化。通过日本幼儿食育,我们可以学习到更多有关幼儿教育的经验。但是,日本的食育经验要结合我国现实需要以及实际问题,才能够有效运用到我国的教育实践中,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实践性的参考经验。

参考文献:

[1]藤森平司.食育:从摄取营养到重视饮食行为[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

[2]韩晓德,张宏霞,李苑姿,晏金松,黄悦.幼儿园食育师资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8(12).

[3]程蓓.食育的中国之策——基于日、美两国的经验[J].中国德育,2019(04).

[4]白宇.日本幼儿食育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赵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