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教材“历史区域演变图”编撰研究

2019-09-10 07:22王婵媛周东华
中学历史教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南斯拉夫新教材时空

王婵媛 周东华

历史区域演变图,表现的是历史疆域、事件范围甚至是文明的发展演变,蕴含的内容丰富。“由于展现的时空范围长,时距特征也很复杂,除了起始和终结之外,还有中断、接续、衍生等各种情况,在空间上复杂多变”,[1]是时空观念体现和培养的重要载体。本文以2016年10月浙江省历史选考第29题为例,探讨时空观教学。

以下为19世纪后期以来巴尔干地区形势变化示意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通过辨识,我们提取该题图中的一些重要信息点:图①中的奥地利、匈牙利;图②中的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图③中的南斯拉夫;图④中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黑山、塞尔维亚、马其顿(即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终结合史实得出该区域的演变顺序为②①③④。

该题蕴含的信息点极多,其在老教材的选修三和必修一都有所提及,笔者根据该区域演变顺序(图②①③④),分别找出对应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图②对应的信息点在选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及第二单元第2课中都选用了地图展示(图1-1、图1-2):

图①两大帝国解体对应的地图位于第2课中(图1-3):

图③南斯拉夫的出现则位于选修三第三单元第4课(图1-4):

图④相关内容在必修一专题九第3课出现(图1-5):

再来看该考题在新教材中对应的教学内容。

图②和图①的信息点均位于新教材下册第七单元第14课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框,教材选用了两幅地图清晰呈现(图1-6、图1-7):

图③中南斯拉夫在地图中的呈现则位于该册第17课,该课中共有三幅地图标注了南斯拉夫,而最直观的呈现其疆域的为图1-8:

关于图④中南斯拉夫解体的内容,新教材并无地图呈现,而是选用了一段文字:“总的看来,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变化相对平稳;罗马尼亚发生了流血冲突;民主德国并入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南斯拉夫经过激烈内战,最终解体。”[2]这段文字描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的欧洲版图,虽未附有地图,但学生可以结合上文提到的三幅图片在脑中形成解体后的欧洲领土示意图。

综上,对比“历史区域演变图”中时空观念在新老教材中的呈现,可得出结论如下:

1.在时间观念的处理上,考题着重考察学生对长时段下时序的理解与重组,老教材虽在各个专题中仍然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展示教学内容,但“模块-专题”式教学使得相关知识点被肢解,课程结构跳跃性过大,弱化了历史学科的根本特质——强调变化与发展。采用通史叙述的新教材能够保证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完整,在对地图图名上也更注重对时间的明确表述,如图1-6、图1-7、图1-8三幅图名中的“一战”、“一战后”、“1945年5月”都给予了时间线索进行定点分析,老教材相对显得较薄弱。

2.在空间观念的处理上,新老教材都采用了文字表述和地图呈现两种方式,但老教材并未强调地图的重要性,更多地以文字表述为主,尽管书中附有大量的地图,但分布零散,仍需要师生后期整合、拼接从而挖掘知识点;新教材对于空间观念的强调主要体现在对地图的选用与处理上:地图的绘制更加注重细节,包含的历史信息更加丰富,一张地图可以达到多张的效果。地图编排合理、呈现紧凑,不像老教材一样导致内容的割裂;地图大小、范围、比例尺、色彩风格、命名一致性较高,图名的表述也更直截了当,如“XX领土变迁图”,强调其空间概念和特征,便于学生快速抓住该幅地图的空间线索。

3.在教科书编写体例上,老教材采用专题史编撰,更侧重于政治史、社会生活史、文化史各板块的讲述,更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且能够突出主题重点,但也正是因为各个模块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无形中割裂了时间的“横”与空间的“纵”,无法充分展现历史学科的时序性。新教材采用通史编撰为主,专题史为辅,在时间上强调历史的连续性,能够使学生基本了解历史发展的线索,同时在空间上注重培养学生对不同区域在同一时间内的横向纵向联系,能够最大限度地组织起时空框架,且能够衔接和完善初中基础性知识点,而后通过对三本选择性必修的学习,帮助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视角加深了解。

历史学科本身是强调变化、发展和延续的学科,时空观念的提出,要求新教材必须建立起全面的时空体系,教材中的内容应按照纵中间横、横中有纵的立体时空观念编写。[3]通过对比分析历史区域演变图在新老教材中的呈现,笔者认为,专题史编撰的老教材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已不再符合新课标、新高考的要求,通史编撰的新教材使得时空横纵联合,统观全局,這正是对深化高中课程改革与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呼应与对接,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考协调,达到方便教、方便学、方便考,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达成。

基于以上对选考试题与教材编撰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改下对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的考查已成为高考地图题命制的主要趋向,而新教材的编撰特色无疑是对新课改与新高考的响应,更有助于夯实时空观念。对此,我们可以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高考试题,结合新教材编撰特色,完善教学策略。

首先,我们应认真研读新版课程标准,理解其在课程目标上对于“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要求。其次,在对比新旧高中历史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新教材通史体例,在教学实践中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着重梳理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阶段,同时引导学生在时空框架下把握重要的历史事件与文明成果,体会和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4]从而落实时空观念的培养。最后,按照“时空观念”素养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分析试题,总结命题特点、趋向及考点与教材的内在联系,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总之,新教材的运用已是大势所趋,解读真题来应对高考只是我们漫漫历史学习生涯中的一小步,而终极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相信经过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终会达成。

【注释】

[1]陈海燕:《历史地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5届硕士学位论文,第12页。

[2]《中外历史纲要·下》,2019年,第122页。

[3]张晓东:《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的培养——以中日教材对比为例》,东北师范大学2013届硕士学位论文,第19页。

[4]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及主要变化》,《历史教学》2018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南斯拉夫新教材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浅析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南斯拉夫农业发展经验的学习与借鉴
从南斯拉夫到地心说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
时空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