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真善美

2019-09-10 07:22林淑惠
家长·中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学生情境情感

林淑惠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类学科,富含语言知识与文化底蕴,具有较强的情感,但是在现代教育中,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功利性充斥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中,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停滞不前,既不符合新课改精神,同时也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本文以“书中自有真善美”为题,以“教师情感丰富,以情传情;创设阅读情境,意境生情;挖掘审美品行,披文入情;探究文章思想,晓之以情;拓展阅读思维,延伸情感”五个方面作为阐述论据,希望能够唤起学生心中的真善美,在阅读中孕育美好情感。

一、教师情感丰富,以情传情

情感自身蕴含着丰富的感染力,语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之中进行互动与交流,情感就穿梭在两者之间,尤其是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其情感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学生。但是有的教师将教学作为负担,只是一味的追求成绩,忽略了情感的渗透,这就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情感,以极大的热情去面对每一次的讲学,既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也能够紧紧地围绕情感的主题,以情传情。为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时,首先要感知课文中所表现的情感,然后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情感经历,联系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既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能够以情感作为基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例如,教师在教学《妈妈睡了》时,可以为自己在本节课中树立一个母亲的形象,首先为学生讲述自己作为母亲所作出的感动事件,并将这种情感过渡到学生身上,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读到:“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她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力,她真该好好睡一觉。”此时应该带领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外面的风景如此悠闲与怡情,可是妈妈因为太累了错过了这样的美景,从而突出母亲的伟大与无私奉献,最后让学生领悟母亲的不易,進而产生深刻的反思。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渗透自己对学生的关爱和母爱的辛苦伟大和无私,并布置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对母亲做出回应,培养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

二、创设阅读情境,意境生情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够成熟,生活经验亦相对匮乏,因此很多情感的表达并不能走入学生的内心,甚至引不起任何的波澜,为此教师应该开展情境教学,为学生的阅读营造出丰沛的情感因素,使意境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人的情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阅读赋予了情感的有声宣泄,教师通过灵活地运用教学模式,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开展情境创设,为学生搭建一个生动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从而引发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展现出自身的本质和向往,最终在情感中爆发出自己的小宇宙。例如,教师在教学《开满鲜花的小路》时,在网络上进行相关资源的搜索,将收集的图像与视频通过多媒体投影进行展示,将文章中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形象且生动的画面,从而为学生打造一个视听结合的美好情境。如画面中有一条乡间小路,小路旁边开满了花朵,各种小动物在花丛中自由自在的玩耍,但是却没有人知道是谁播种了这一路的风景。教师要善于引到学生快速进入到情境当中,感受课文的情感和中心思想,深度挖掘文章的内涵,才能真正的发挥情景化教学的效果。在情景化教学的最后,教师以结局作为美好情境,以问题作为画面的收尾,既能够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迸发出情感,同时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对本节课充满好奇与期待,进而怀揣着美好的情感走入阅读。

三、挖掘审美品行,披文入情

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语文学科对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兼具审美因素的渗透,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因此需要语文老师正确的引到,才能建立正确的审美认知,才能培养自身的语文文化素养。情感贯穿于整个审美过程中,或是对美的欣赏、或是对美的创造,学生都会进行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时,应该深入挖掘文章所蕴含的审美品行,让学生披文入情,在优美的语言中激发情感,在思想中感知情感。总之,审美与情感之间关联紧密,阅读为学生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是促进学生良性发展,增进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

例如,教师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首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以审美品行作为重点分析,将雷锋叔叔的事迹进行阐述,从而帮助学生认识雷锋叔叔,并学习他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活雷锋。在此过程中,教师以品行审美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抒发,让学生在对人物的欣赏中孕育出美好的情感,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以雷锋叔叔的标准对自己进行约束,最后产生美好的情感。

四、探究文章思想,晓之以情

小学低年段的学生自阅读文章之后,由于其自身能力有限,只能关注其表面的思想与情感,并不能进行深入的探究,不能和作者产生共鸣,并和作者进行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感受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详细地讲解文章作者情感,让学生在思想中感知情感,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才感受和理解文化内涵中逐步成长。

例如《秋天的雨》主要描写了秋雨的景色,倘若依据小学生的思想,那么景色便是关注点,此时他们并不能更一步的了解作者的内心所想,学生的情感便只停留在对风景的欣赏层面,因此教师需要向学生进行作者情感的分析,让学生去感受秋天的美好,以及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从而产生一种热爱与赞美之情,进而在情感中激发自身的语文能力,或作用于情感的写作抒发,或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对秋天的向往。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描写自己的家乡景色,或者模仿作者的手法描写一个场景,通过写作,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

五、拓展阅读思维,延伸情感(续写故事,表露真情)

阅读就像是一场心灵旅途,为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能够启迪心灵,增强学生的阅读量,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建立健全学生的人格和品格,使学生的灵魂得到升华。但是旅途到站了,有人会下车,而有的人则想要继续开启新的旅途,完成意犹未尽的情感之旅。

因此教师可以在阅读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延伸学生的情感,既能够让学生的真情得以表露,增强学生的语文实力,同时也能够显现出学生的美好向往。一篇优秀的文章会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每个人也会按照自己的意愿与情感为其增添更多的色彩,尤其是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世界在他们的眼中依旧变化多彩,故事在他们的眼中同样丰富多姿,想象力的发挥有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文学天赋,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因此教师引导学生续写故事,让思维与情感都能够挥洒在文章中。

例如,教师在教学《我多想去看看》这篇文章时,首先让学生进行文章阅读,了解北京城的天安门广场,了解新疆的天山与雪莲,然后在学生的欣赏与憧憬之下,为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两幅画,以“我到了……”的口吻进行写话,如,画中描绘着北京天安门的盛况,有红旗,有军人,有旅客,还有一排带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在敬礼,此时我感到热血澎湃,骄傲地朝着军人敬礼,自豪于我的祖国。

六、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立足点在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教师在开展阅读情感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自身的丰富情感作为基础去浸染学生的情感与思想,从而帮助学生感知阅读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小学生的情感表达力。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没有情感血液的流动,语文便会显得苍白无力、索然无味,因此教师与学生应该共同努力,感受情感的发声,产生情感的共鸣,最终在阅读中孕育出美好情感。

(责编  杨 菲)

猜你喜欢
小学生情境情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感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台上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感悟三角形的高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