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短的建交公报

2019-09-10 07:22罗国文
华声文萃 2019年11期
关键词:乔冠华谢尔施罗德

罗国文

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解冻。在这种背景下,毛主席和周总理很关心如何解决东边与日本的关系、西边与联邦德国的关系。另一方面,与中国关系正常化也成为联邦德国政界考虑的现实问题。

周总理一语双关

当时,已成为在野党的联邦德国基民盟副主席、联邦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施罗德表示愿意访华,他希望与中国领导人就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交换意见。鉴此,中国方面1972年3月决定,以外交学会的名义邀请施罗德访华两周,施罗德随即高兴地接受了邀请。

当时中国在西欧只与法国、瑞士有外交关系,刚与英国、荷兰商定由代办级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之所以邀请施罗德,除了因为他是议会外交委员会主席、基民盟副主席,还因为他曾任联邦德国外交部长、国防部长,从政经验丰富,声誉也好。这是中国第一次邀请联邦德国政界领导人访华,由此拉开了中德关系正常化的序幕。

7月15日,施罗德与夫人和秘书三人抵京后,随即到外交部三号宾馆与外交部副部长兼外交学会会长乔冠华和部长助理章文晋举行第一次会谈,翻译是胡本耀。乔冠华和章文晋都曾留学德国多年,德语都很好。在京参观游览时,譬如登八达岭长城时,章文晋常常自己用德语向施罗德作介绍。

7月16日,第二次会谈时,施罗德提出要与乔冠华单独会谈,乔同意。在单独会谈中,施说他赴京之前见了总理勃兰特和外长谢尔,都同意与中国开始建交談判。勃兰特希望到第三国去谈,分阶段进行,谢尔认为只要原则上达成一致,他愿意应邀到北京签署建交协议。施罗德还建议与乔冠华签署一个内部谅解备忘录,并拿出联邦德国外交部提供的一个草案。

每天晚上,周总理都听乔冠华汇报。总理认为,第三次会谈时可进入实质性讨论,要抓紧时间推动建交进程。不出所料,联邦德国也有此意,在几天之后的7月20日进行第三次会谈时,施罗德说,要争取在11月联邦德国大选之前达成建交协议,谢尔外长可应邀访华签字。经过会谈,双方签署了内部谅解备忘录。

第三次会谈后的当天下午和晚上,周总理两次会见施罗德,并设晚宴招待。晚宴后都不觉得疲劳,继续交谈,直到深夜1点,总计5个多小时。周总理下午会见时,在客厅门口用德语对施说“欢迎您”,施说“感谢您会见”,周说“也感谢您带来及时雨”。那段时间,北京一直久旱不雨,正好在会见之前下了一场大雨。总理的一句双关语,引得在场的人都笑起来。

双方落座后,周总理说“您看上去年轻得多”,施说“这话应当我对您说,我当部长以前,就已经知道您的名字”。周总理谈到他1922年在柏林,曾在一个用哲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大街住过,施说那是康德大街。周还说,他曾去过哥廷根市看望在那里学习的朱德,也去过科隆等城市。

交谈中,施罗德对周总理说,两国建交的时机已经成熟,一是美国的对华态度已发生变化;二是《东方条约》已经签订并已批准,不必再考虑苏联的态度;三是两个德国将同时申请加入联合国,需要得到已经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并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给予支持;四是联邦德国朝野对与中国建交没有原则分歧,谢尔外长愿随时访华,勃兰特总理也赞成。

周总理认为,施罗德的言谈清晰、坦诚,尤其对施所说要真和平真安全、不要假和平假安全的话表示欣赏。施罗德认为,周总理对形势的观察深入、判断敏捷,给他留下难忘的印象。中方委托施回国后转告谢尔外长,欢迎他早日访华。

世界上最短的建交公报

在施罗德访华期间,德媒体每天都作为重大新闻报道,出现一股中国热。在离开上海的两天前,联邦德国政府明码电报告诉施罗德,说勃兰特总理已为他准备了空军飞机,要他回徳后直接去奥地利,向正在那里度假的谢尔外长介绍此次中国之行的情况。

1972年10月10日下午,联邦德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谢尔在参加联合国大会后,直接从纽约飞抵北京。同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相比,联邦德国副总理兼外长谢尔的访问极为顺利。10月11日上午9时,姬鹏飞外长与谢尔外长即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正式签署两国建交公报,李先念副总理出席签字仪式。

公报只有一句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一九七二年十月十一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并在短期内互派大使。

签字仪式只进行了15分钟。签字之后,姬鹏飞外长说,20多年来两国从不了解到了解,从没有接触到有接触,终于在今天完成了建交大事。联邦德国记者当即称,两国外长签署了一个“世界上最短的建交公报”。

(摘自《中德之间:一个资深外交官的回顾与展望》 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乔冠华谢尔施罗德
小小冠华,抱负不凡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德前总理要求前妻放弃使用他的姓氏
爱心树(上)
捉月亮的网
施罗德年内与韩国女友完婚
媒体指施罗德“助理”实为其新女友
十五的月亮十六不圆
十五的月亮十六不圆——乔冠华最后的日子
雾在做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