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赋予习作“真生命”

2019-09-10 07:22周蕾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2期
关键词:大片大片桃花开赏花

周蕾

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其中不乏“观察与发现”类习作:走进自然,观察身边的风景,然后选择一处景色写下来。根据习作要求,我平时也会随着时节的变化,布置相应的习作。

南京的三月,乍暖还寒。在这样的早春,梅花山的梅花早早地开放了。梅花开到最盛的时候,李花、樱花等各色开得早的花儿也开始赶趟似的开放了。春花烂漫,正是在这个时候,我布置学生跟父母去赏花并写观赏片段。

周一,我看到了下面这篇习作片段:

三月,春风吹来,大地醒了,柳枝绿了,桃花开了。星期六早晨,我和妈妈去公园看桃花。远远看去,大片大片的桃花灿若红霞。走近看,一朵一朵的桃花掩映在绿叶之中,十分可爱。有很多蜜蜂也被这美丽的桃花吸引了,它们围着盛开的桃花跳着美丽的舞蹈。

第一眼看去,这篇习作写得真好。长短句运用自如,语言优美如诗;观察由远及近,写景自然;恰当的比喻和拟人句,使得这篇习作充满生机。可是,细细推敲,却再无喜悦的心情。

这篇习作的“错”很隐蔽。南京时值阳历3月上旬,早春的梅花才刚刚开放,时节中桃花正打着小小的花苞等待天气再暖和一些呢。我们常说的“三月桃花开”只是笼统说法,并不是每个地方的桃花都在三月开放,这里的“三月”,是指民间习惯计时的“阴历”,基本上已经是阳历4月份了,那时,春和景明,桃花开始盛开。春天的很多花都是先开花后长叶子,桃花正是其中的一种。大片大片的桃花盛开时,那时叶子绝对没有长到能掩映花的程度。还有蜜蜂,这个时节并不多见。那天我正好去了梅花山,梅花山的梅花開得正盛,悠悠清香十分醉人。游遍整个梅花山,我只在阳光极为充足的地方,驻足细细赏花的时候,才发现几只勤劳的小蜜蜂已经出来飞舞了。气温不高,蜜蜂还没有多到很多,也没有多到围着花儿飞舞。

我把这名学生喊到面前,问她这篇习作是怎么写的,她笑笑说:“是我想的。”“星期天,你有没有去看花呀?”她说她妈妈忙,自己就在小区里转了转。“转了转”说得极为轻巧,看来真的就是去“转了转”,还没有认真“看了看”。

我很理解这个学生写的这篇文章。这里面所有堆砌到一起的文字,都是我们平时学过的文字。“远远看去”“走近看”这是《做一片美的叶子》里的观察顺序,“大片大片的桃花灿若红霞”这是《春到梅花山》里相似的句子,“掩映在绿叶之中”这是《西湖》里的句子。而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更是在低年级的看图写话或阅读中常遇到,估计学生早已熟读成诵。

三年级习作起步,离不开模仿和积累。只是,模仿如果失去了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只停留在将积累到的几个词进行堆砌,也就失去了“话语力”,使表达发生错误。学生当时很好奇,词句这么优美的习作,我怎么一眼就看出来是胡乱写的?她不知道,这正是我的好奇与观察得来的知识。我早就发现春天的很多花是先开花后长叶,为此我特地去查阅了资料,明白春天开花的植物,它的花芽叶芽在头年秋天就已经长成。开花与长叶的顺序根据花叶各自对气温的适应有先后。她不知道我早就对春天哪种花在何时开放做过观察,并且查阅过资料,一一对比。她也不知道布置他们去赏花的时候,我也一起去赏花了。全班交流的时候,我跟学生们一下子说出那么多的小知识,每位学生都听得目瞪口呆,眼睛里有一个大写的“服”字。我想,这个“服”不是服那一刻我的老师身份,而是服我那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善于查阅求证的行动。

写好作文,不仅要读书,要积累,还要走进生活,运用多种感官,去听、去看、去闻、去触摸,方能由“听见”再到“看见”。“看见”也不仅仅是眼睛看见,心也要能看见。扩大我们的视听,做一个感官敏锐的人。去看花,花的美映在心中;去看海,海的宽阔映在心中;去登山,山的巍峨映在心中;去听各种声音,各种声音就都有了生命。这样,文字才会可观、可感。<E:\刘可可\小语园地\2019园地1期\尾标1.tif>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五塘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大片大片桃花开赏花
船歌
九九桃花开
桃花开
学加修饰词
乡居春晓
赏花
赏花海
大禹治水
我的梦在秋天里有点凉
天去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