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动手操作活动的误区及对策

2019-09-10 07:22王荔
教育·教学科研 2019年9期
关键词:圆锥学具圆柱

王荔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了,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由于教师对动手操作的理解和把握不同,教学中仍充斥着无效的操作现象。

动手操作活动的误区

缺乏指导,无所适从 教师缺乏对操作难度的调控和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操作没有方向、思维没有目标,学生的操作水平和操作能力也参差不齐,课堂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上是无所适从,学生在操作上表现出主次不分,目标不明,甚至出现由于操作时间过长而导致操作混乱,或者由于操作时间过短而流于形式的乱象。

偏离重点,把握失度 教师在设计操作活动时,有时会对操作的重点缺乏充分的考虑,使操作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让学生通过剪、拼的操作活动,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多种多样的剪拼方式,让教师误认为剪拼的多样性能够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思维,将操作活动的目标转向了剪拼的方法,課堂气氛很活跃,探寻结果“异彩纷呈”,极大程度上偏离了让学生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像这样游离了教学重点的动手操作,屡见不鲜。

只有操作,没有思考 教学中,有些活动的开展仅停留在操作的层面上。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将分数的具体操作和盘托出:将一个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它的1/2。这样的做法只能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地模仿,不能调动学生参与思考。我们知道,具体操作之后的思考比动手更为重要。教学中的操作并非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带领学生对操作活动进行深入的探索,理解所学的知识,辅助知识的掌握。弄清楚操作的依据、为什么可以这样操作、操作结果的有用性、操作结果能说明什么。

多余操作,泛滥成灾 虽然动手操作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动手操作。我们看到很多多余的操作,不仅无用,且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为引出“(5×4)×3=60”和“5×(4×3)=60”这两个算式,让学生动手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长、宽、高分别是5、4、3厘米的长方体,计算出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从而得出需要的算式。“乘法结合律”是一种根据算式寻找运算规律的教学,而这个活动用了5分多钟,却并没有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规律所包含的算理。这种动手操作,不要也罢。

动手操作活动误区的解决策略

做好操作准备,形成操作习惯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参与的实践活动有限,经验少,动手能力较弱,操作前不能选择恰当的学具,倾听的效果不好,操作后也不善于交流结果。首先,在动手操作时,教师要立足小学生已有的实践基础,向学生清晰地展示要“做什么”,要“怎样做”,明确的指导是学生了解操作活动的前提。其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演示、讲解,展现完整的操作程序,揭示其内在逻辑性。如课前教师应检查学生的学具,学具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动手操作前,听清楚教师的要求,要令行禁止;操作中轻拿轻放,不能乱扔;操作后保留结果,讨论完再把学具推向一边,课后收拾;注意操作的秩序、纪律,控制操作的时间;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

结合教学重点,设计操作过程 实际教学中,操作方法的确定要根据具体教学的内容及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尽量做到最优化,切不可随心所欲。在操作活动中,操作程序引导并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过程,如果程序混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会受阻。因此,教师应注意操作的有序性,让学生经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以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如《圆锥体积》教学中,先让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锥装沙向圆柱里倒,三次正好倒满,得出结论是“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接着用另一组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来做,结果不是三次刚好,而是多了一点点或者少了一点,引导讨论两次实验的差别,从而得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构建思维平台,提高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性的主要实践活动之一,促进学生的手脑并用。动手与动脑结合,通过折一折、摆一摆、量一量、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也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教学《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时,摆一摆:第一排摆7颗彩珠,第二排摆同样多的彩珠,通过摆一摆的操作得出第一排和第二排的彩珠数量相等,都是7颗;想一想,再摆一摆:要使第一排和第二排彩珠相差4颗,如何摆?有多少种摆法?通过操作活动和小组讨论,得出第一排添上或去掉4颗,第二排不变,第二排添上或去掉4颗,第一排不变,第一排移2颗彩珠到第二排或第二排,移2颗到第一排……

结束语

通过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亲身体验认识的过程,利用生动的学习活动比被动获取现成的结论要深刻得多,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活动中得以拓展,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圆锥学具圆柱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学包圆锥粽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圆锥计算题,“展开”来思考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