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万玲
“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提出者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其认为教学不是一件事,而是三件事,教不是为了教,学也不是为了学,“教”与“学”都应该以“做”为中心,只有在做上学,在做上教,方为真教,方为实学。本文之中笔者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出发,并结合笔者自身实践的教学經验,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做出相关探讨。
在做上教,做到有的放矢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如何去学”,那么什么样的“教”才有利于学生的“学”呢?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思想之中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在做上教”。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面对的教学对象是身心发育并不健全的小学生,他们自制力较差、活泼好动,在教学中若是想让他们全神贯注地死盯黑板,往往是很难做到的,这为教师的“教”增加了一定的困难。而在“做上教”,在教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的机会,可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这无疑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
如在《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若是开门见山地直接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告诉学生,学生虽然可以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将公式记下来,但往往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学”是流于表面的,不利于学生真正的“学”。而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引导下,教师可以采用“做上教”的方式,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用数格子的方式去计算图形的面积,其中不满一格按半格计算。这样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自己“做”的机会,学生会在数格子的过程中,学会了用割补的方式去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教师在因势利导带领学生转化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中,学生就可以从本质上认识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知识。
做中学把握课堂阵地
陶行知先生曾经创作过这样一首耳熟能详的童诗,即“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只能被打倒”,而很显然一直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的就是“用脑不用手”的教学方式,这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而如何能够让学生“手脑并用”呢?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做上学”,具体而言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契机,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而掌握学习规律方法,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时,“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称之为分数”,这是分数的意义,但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样的知识理解无疑过于抽象,存在很大的困难。而在“做上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操作活动材料,如一根毛线、两个小棒、一张卡纸、几个磁扣等,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表示其中的“1/2”,如有的学生通过思考,就将毛线对折,还有的学生拿出了其中一根小棒,因此明白了一半就是“1/2”,在“做上学”的教学中,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被直观地体现出来,有效地帮学生化解了知识理解困难的问题,这是小学数学教师有效把握课堂阵地的一种体现,可更好地助力学生数学学习的进步和成长。
生活为中心“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精髓是主张以生活为中心,引领学生在生活之中学习。对此,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习,教学做合一”,因此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要让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要明确一切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无论是“教”还是“学”,最终都要回归到生活之中,运用到生活中去,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在生活之中找教育,并要树立为了生活而教育的思想,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教学做合一”,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是真正具有裨益的。
如在学习完《折线统计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一个任务,即让学生结合折线统计图的绘制知识,去调查统计近半年来家庭用电情况,并绘制相关的折线统计图。这是以生活为中心,倡导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一种体现,在这样的教学之中,首先,学生会发现数学知识并不是天马行空的,数学知识与生活非常接近,在生活的角落之中,到处都隐藏着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可以服务生活、改变生活的,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激发。其次,对于学生而言,在绘制家庭用电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可以促使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数学能力。最后,从素质教育角度分析,学生会在这样知行合一的教学中,了解半年家庭用电情况的走势,从而树立节约用电的意识,在数学课程中,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具有一举多得的教育功效。
结束语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为当下的小学教育者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思想。在今后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努力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做中教,在做中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高新区胡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