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海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赋。很多人说,长大的过程就是好奇心被不断消磨的过程。
2016 年,哈佛访问学者、历史学家邱源媛,带领12-16 岁的孩子们完成一次课题研究《北京人口的古往今来》。在长达一年的时间中,孩子们将和邱源媛导师一起查找资料、田野调查、数据分析、提出观点、逻辑论证。在项目最开始的时候,邱源媛导师特地和我谈了一次,她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做研究最重要就是提问”,孩子们会问问题吗?或者说,敢问问题吗?
为什么孩子渐渐地不问问题了?是因为他们习惯接受答案了,还是缺乏探索的勇气?还是因为他们的问题经常受到负面评价?或者是没有人重视过他们的提问?
哈佛大学有过一项研究,在调查了全世界最有创造力的100个人之后,发现他们的共性就是“强烈的好奇心”。而我们,一面渴望孩子拥有创造力,一面却在每天一点点消磨掉孩子的好奇心。
作为父母,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需要有以下改变:
我们可以用语言、表情、动作来表达对“提问”的重视。这样的回应会激发孩子的提问意识,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人人都需要被重视的感觉。试想你给朋友说一个自己的发现,你喜欢的是热烈的回应呢?还是不理不睬呢?
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些方式来回应孩子:点头;睁大眼睛,摇头说不知道;说“我需要想想”;夸赞“这真是一个好问题”;表示惊讶:“这个问题我怎么就没想过呢?”
孩子们的问题五花八门,面对这些问题,我的思路通常如下:
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整理出我认为的问题,和孩子确认。
● 询问孩子为什么会关注这个问题。
● 询问孩子渴望知道什么样的答案。
● 说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 说出这个问题可能还有很多其他的答案。
重视孩子提出的问题,许多父母意识到之后一般都不难做到,而启发孩子提问就有难度了。最有挑战的则是鼓励孩子们探索答案,它的难点在于父母自己是否知道怎么获得答案。因此,父母的重要作用是成为过渡的桥梁,而老师则是提供具体方法的引导者。
学龄前的孩子,父母可以更多地参与,和孩子一起探索是最好的选择。青春期之前的孩子,父母可以从参与其中过渡到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方法或者老师。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则需要帮助孩子打开更开阔的人际圈,让孩子通过朋友或老师来帮助他们探索问题的答案。
技巧对于每个人难度不同,但父母都能做到的是,重视每个孩子的提问,回应他们的好奇心。超级畅销书《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认为,关于未来走向的12个趋势中,“好问题比完美的答案更重要”。
今天要找到答案很容易,我们有各种软件可以用。相比而言,提问变得越来越可贵了。一个好问题,会比一个完美的回答更有价值。因为问题本身可以開发一个新领域,像引擎一样,推动人的思维不断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