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肠有道,才能静享“肠瘦”和长寿

2019-09-10 07:22:44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双歧菌群杆菌

王化虹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治疗胃肠运动和消化内镜方面。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 周四下午

健康或者不健康,能通过外表分辨出来吗?不健康的人是面黄肌瘦而健康的人都是身宽体胖吗?答案显然没有那么简单。但是基本不容置疑的是,肥胖的体态与人的身体状况直接相关。研究发现,肥胖的人跟肿瘤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胃肠道的肿瘤。结直肠的癌症、肝脏的肿瘤、胰腺的肿瘤,这些都是与肥胖直接相关的。除了身体本身流动的脂肪以外,吃下去的食物通过消化道吸收跑到血液里,流动的脂肪以外的沉积在身体上,还有一部分在消化系统。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的肥胖以及胃肠道的健康与我们的肠道菌群有着密切关联。

肠道的健康需要靠肠道菌群的平衡来维持。肠道内的微生物是由我们人体与微生物长期协同进化,相互选择和适应而形成的,也与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息息相关。大量研究表明,饮食所提供的营养是肠道菌群生存和发挥功能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如果肠道功能出现了紊乱,那么很有可能就会造成肠道疾病的发生,“它”有可能是扰乱肠道菌群的一个元凶。

诺贝尔奖获得者梅契尼可夫提出:肠道菌群产生的毒素是人体衰老和得病的主要原因。在国际杂志《糖尿病》上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代谢性内毒素血症假说”,该研究发现小鼠肠道菌群的内毒素能够进入血液,引起低度的慢性炎症,从而导致小鼠出现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损伤。实际上,造成肥胖的细菌可能人人都有,但人们的体态各不相同,这取决于每个人肠道屏障功能的强弱。

人体70%的免疫细胞都在肠道,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也是人体的一道防线。如果这道防线被破坏,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多数人生下来都会获得一套良好的肠道菌群,这些细菌帮助人们分解糖,抑制脂肪的堆积,维持人体代谢的稳定。当我们在后天环境中,因为饮食结构不当或者意外遭病菌感染后,就会助长一些恶性细菌,在我们的肠道里安家落户。而一旦它们在我们的肠道里占得上风,就会不断地释放毒素,我们的身体可能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2010年2月山西省的两家媒体报道了一个两岁女孩的故事:两岁,体重达到83斤,吃多少东西都没有饱腹感。经过检查,这个食量超大的孩子体内有超标的有害菌,叫作革兰氏阴性病菌,这种菌已经被证明能够产生内毒素,扰乱人的免疫系统,诱发慢性炎症。这虽然是个极端的案例,但是,这种菌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威力呢?什么样的人群会有这种菌类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王化虹主任分析,孩子的肥胖状态很有可能与肠道菌群存在问题相关。可能有一些特殊的引起肥胖代谢的细菌存在。胃肠道常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很多细菌所产生出来的物质可能对大脑中枢有一定影响。人体里的菌群失调会影响人的智力,目前研究老年性的痴呆疾病的领域发现,胃肠道里大多数都是杆菌,而胃肠道的革兰氏阴性菌是一个大家族,好的菌群和坏的菌群共存,只有在特殊的环境下,才能让人体原有的菌群发生变化。

肠道菌群这个陪伴我们一生的生物构造,其功能更像是一个影响到机体各个方面的“器官”,这个器官的正常与否,对人体的健康程度有着重要影响,而我们对它的了解才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好的细菌可以帮助人体代谢、吸收营养物质、抗衰老、调节免疫力,它们是肠道的屏障、免疫的屏障、肌腱的屏障,生物的屏障。

肠道内的细菌可以分为三大种类。第一种是共生菌群,主要有拟杆菌、梭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各类产品中铺天盖地的益生菌,说的就是后两者,有很多益生元或益生素就是用于补充或者刺激双歧杆菌的生长。这些细菌势力最为庞大,占到了肠道菌群的99%以上,跟人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辅助消化多种食物,并保护我们的肠道。

第二种是条件致病菌群,主要有肠球菌、肠杆菌等。这些菌的数量不多,但属于肠道里的不稳定因素。肠道健康时,共生菌群占压倒性优势,条件致病菌群就很安分;但要是共生菌群被破坏了,这些家伙就会引发多种肠道疾病。他们也叫“过路菌”,是中性菌类,是无益无害的过路者,但是如果身体本身有问题的话,那么这些过路的菌群就会想歇歇脚、捣个乱。

第三种是致病菌群,比如沙门氏菌、致病大肠杆菌等。它们是健康的破坏者,本不属于肠道,但一旦误食进入肠道,就会兴风作浪,导致腹泻、食物中毒等。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和排毒器官,如果肠道内的菌群比例正常,则有助于免疫细胞抵抗肿瘤细胞;如果肠道内的菌群失调,则会导致免疫细胞受损,无法抵抗肠道内肿瘤细胞的繁殖,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人体内的肠道微生物至少存在1000种细菌,细胞数达到1014个,约占人体微生物量的80%。肠道微生物为人类的代谢过程提供底物、酶和能量,有助于人体营养吸收和代谢作用,同时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生的脂肪酸、胆汁酸、维生素、神经递质等许多重要的代谢物,参与肠道平衡、免疫系统、内分泌调节和神经调节等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菌群结构的改变与肠道炎症、糖尿病、肥胖症、肿瘤、抑郁症等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联系。

最新研究发现,双歧杆菌是长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这种细菌从生下来就是固定的数量,但是随着年龄增强不断减少,因此要想办法减少双歧杆菌的消耗,补充双歧杆菌。

从研究来看,有益菌不光是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甚至还有一些其他的家族。从食品来看,大家经常喝的酸奶,就是从酸奶中发现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是主要的,例如保加利亚的乳杆菌,这个村庄里的村民寿命特别长,一研究发现爱吃酸奶。

补充双歧杆菌,可以通过饮食来实现。比如多吃山药和苦瓜等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山药和苦瓜可以补肾健脾,帮助运化。纤维素可以帮助人体起到重要的作用,细菌吃了也会很舒服,双歧杆菌就爱吃纤维素,细菌也是以物质纤维素作为口粮,很多短链的脂肪酸就可以代谢掉。许多蔬菜以及膳食纤维类的食物富含丰富的益生菌,比如菊粉、青菜、豆类、香蕉、玉米、地瓜等。对于需要控制饮食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用菊粉来调节肠道菌群更为合适。

总体来说,保护肠道菌群,首先要平衡膳食。培育更健康菌群的最佳方式是通过吃更多水果、蔬菜、全谷物、豆类、坚果或植物种子来摄入更多纤维。坚持高纤维、更多以植物为主饮食的人群的肠道内菌群更有活力,有更强的遗传多样性,种类更健康,致病菌更少。多吃蔬菜、雜粮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既喂饱了肠道菌群,也能为身体提供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长期大鱼大肉、高热高脂饮食,既不利于肠道菌群生长,也增加自身罹患三高的风险。

其次规律作息和饮食。肠道菌群在与人体的长期磨合中,也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生物钟和食谱。很多年轻人起居不规律,动辄熬夜通宵;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喜尝新鲜事物;长期下来,肠道菌群势必失调,引发多种疾病。

此外,可以为肠道“适度进补”。多进食一些富含益生菌的发酵食物,比如酸奶、豆制品,相当于把益生菌吃进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壮大肠道共生菌群的队伍。

最后,切勿滥用抗生素。因为长期服用、滥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会将共生菌和致病菌同时杀掉,对肠道菌群造成严重影响,破坏肠道菌群平衡。一定要遵照医嘱,按量使用。

(编辑     王    幸)

猜你喜欢
双歧菌群杆菌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0:50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科学(2020年4期)2020-11-26 08:27:06
乳杆菌属分类学地位变迁后菌种名称英解汉译检索表(二)
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作用及其产品开发
侧孢短芽孢杆菌A60
肉牛剩余采食量与瘤胃微生物菌群关系
咽部菌群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中国药业(2014年19期)2014-05-17 03:12:16
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筛选及其分泌条件研究
食品科学(2013年23期)2013-03-11 18: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