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娟
【摘 要】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在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校本课程需求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进行高中心理校本课程新模式的尝试,提出了“3+”青爱心理校本课程的探索路径:程序上翻转心理校本课堂,学生自由选择课程内容;内容上融合传统心理校本课程、青春期教育、生涯规划;形式上动静结合;空间上室内室外、校内校外相结合。
【关键词】高中;青春期;“3+”青爱心理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4-0018-03
青春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也是关键期。青春期的学生既有对生理变化的好奇和懵懂,也有对心理的探索,更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学业竞争,稚嫩的生命承载了很多成年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因而各种极端的事件屡见不鲜。传统的心理校本课程虽然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多经典之处,但是新时代的学生有新的特点和心理需求,一成不变或千篇一律必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成长需要。
我校2011年成立了无锡市首家青爱小屋,主要致力于青春期、心理、生命和慈善教育。学校结合多年开展心理校本课程的经验,深挖“课”字功,着力于青爱心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所谓“青爱”,即青春期爱的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性教育、生涯设计,是“3+”中的“3”。此课程是为青春期学生定制的,力求全方位融合其身心成长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晰我校青爱心理校本课程的设计方向,提出了“3+”的定义:课程内容多样化,在心理健康、性教育和生涯设计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相关契合的内容;课程形态不拘泥于传统,针对不同的主题进行多样化的尝试。
一、课程开始前的调查与思考
什么样的心理校本课程是学生想要的?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调研,得到了一些答案。
1.青春期的学生更喜欢动起来的课程。
青春期的学生好动,动起来的课堂更受他们的喜爱。如用毛根做一顶“王冠”,奖励给一直坚持的自己;用一张白纸、几只彩笔描绘“我的生命树”,审视过往生命历程,明晰未来生活的方向等。在心理校本课程中充分运用五官、手脚和大脑,使学生有更多的感悟,比传统的说教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
2.青春期的学生更喜欢贴近生活的课程。
青春期的学生充满对未知生活的好奇,他们强烈希望得到答案,贴近生活的课程更受他们的喜爱。如何缓解负面情绪、应对生活中的不公平、寻找生活中的美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应对考试、平衡学习和娱乐、在嘲笑和反对中做出正确选择、治愈拖延症、识别异常心理、性别角色的认同、增强自我认识,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非常实在的问题。同时,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也有规划的需求,甚至还有学生希望将中华文化融入心理课程。学生的需求是调整心理校本课程的方向标,给予他们需要的,才是引导其健康成长的关键。
3.青春期的学生更喜欢能真实表达的课程。
青春期的学生排斥成人的训导,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渴求被“看见”,希望有存在感。而在很多教师和家长眼里,学生总是孩子,他们习惯了命令式的传达,很少用平等的、朋友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不愿蹲下来听他们说话。另一方面,青春期的学生因身心还未发育完全,尤其是管控理智的大脑区域未达到成熟状态,会出现很多所谓“做坏事”的行为。心理校本课程应给予学生更多聆听和表达的机会,使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子女在对话中互相发现和了解。
4.青春期的学生更喜欢多点温度的课程。
性的发育使青春期学生对人际关系更为敏感,他们希望被接纳的需求更强烈,有温度的课程更受他们喜欢。角色扮演、团体游戏、小组分享等都是心理校本课程常用的方式。但学生的需求远不止这些,在调查中发现,增加男女同学互动、增进同学间的情感联系、自主选择座位等,都是学生对心理校本课程提出的建议。有温度的心理校本课程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灵。
二、青爱心理校本课程的特点
1.菜单式的课程。
传统的心理校本课程是教师准备什么,学生就上什么,学生没有自主选择权。针对这样的情况,“3+”青爱心理校本课程做了调整,采用菜单形式开展。学校心理发展中心提前准备本学年可以开设的心理校本课程内容和特色介绍,形成课程菜单,在高一新生军训期间发放给学生。学生自己勾选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心理中心做好统计,根据学生选择结果安排青爱心理校本课程的开设主题和时间。在一学年结束前,心理中心会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对已开设课程的意见和其他感兴趣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下一学期心理校本课程的菜单内容。
2.兼容式的课程。
“3+”青爱心理校本课程设计的出发点是以生为本,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量身定制全方面兼容式的课程。通过几年的积累,“3+”青爱心理校本课程的内容融合了三类主题:心理校本课程、性教育校本课程和生涯设计校本课程,三类课程下细分不同的主题,各类主题又包含不同的内容。(见下页图1)心理校本课程包括,(1)适应篇:一群高中生、我们的第一需要、高中生活第一步;(2)交往篇:握好友谊的方向盘、学会与父母沟通、我与老师交朋友、网络中的人际交往;(3)认知篇:敞开记忆门户、锤炼记忆品质、激发创造思维、挖掘学习潜能、培养学习习惯;(4)情意篇:千姿百态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培养自己的情商、磨炼自己的意志;(5)人格篇:我很有气质、我有我性格、天生我才。性教育校本课程包括,(1)审美篇:青春体貌美、美与安全、健康美;(2)艾滋病防治篇:爱而不艾、拒绝毒品;(3)建立支持系统篇:预防和应对性骚扰、预防和应对性侵害、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性倾向;(4)异性交往中的爱情篇:什么是性、爱情的定义、爱情和性的关系、安全性行为;(5)性格悦纳与塑造篇:生理性别、社会性别、性别认同、刻板印象、自我悦纳、接受和塑造。生涯设计校本课程包括,(1)兴趣篇:我的职业性格、兴趣岛;(2)能力篇:发现我的职业能力、提升我的職业能力;(3)大学篇:探寻生命之重、我的专业、我的大学。
3.变奏式的课程。
在课堂调研中得到反馈,学生希望心理校本课程的内容不仅要联系实际,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指引他们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和社会。他们不满足课堂的40分钟,希望在星光下、在校园的一角开课,也希望能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将课堂无限延伸;有学生提出结合本地文化,进行文化与心理学的融合;还有学生提出增加心理广播节目、学生心理音乐DJ电台、好书推荐会等不同形式的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的期望,我们认为心理课堂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不一定是在教室,也不一定是40分钟,更不一定是固定的一位教师授课。因此,“3+”青爱心理校本课程有针对性地增加了学生心理成长互助团辅、室外拓展、读书沙龙等形式,也经常邀请大学生、校外导师走进课堂,使“3+”青爱心理校本课程有了别样的风味。
“3+”青爱心理校本课程还在不断的摸索之中,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在课程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深挖,精铸有校本特色、更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