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会用筷子,我们从小就很自然地学会了用筷子吃饭。筷子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除了不能喝汤,可以说是无所不能。筷子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理所当然成了我们的国粹。
谁发明了筷子
筷子是谁发明的,什么时候发明的?具体不得而知。据考古发现,3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有筷子了。
在中国古代,筷子被称为“箸”。关于筷子的发明,大致有三种说法:姜子牙受神鸟启示而发明了筷子;妲己为讨纣王欢心用两根玉簪夹取食物而发明了筷子;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用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了筷子。
小编觉得,大禹发明筷子这个说法应该比较可信。
尧舜时代,洪水泛滥成灾,舜命令禹去治理水患。禹受命后,发誓要为民清除洪水之患,从此辛苦劳作,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日日夜夜不停地和洪水搏斗,别说休息,就是吃饭、睡觉也舍不得耽误一分一秒。
有一次,禹乘船来到一个岛上,饥饿难忍,就架起陶锅煮肉。肉熟后,因太烫而无法用手直接抓食。情急之下,禹折下两根树枝把肉从热汤中夹出来,稍稍凉一下就吃起来。从些以后,为节约时间,禹总是用树枝或细竹子从滚沸的热锅中捞出食物。时间长了,禹练就了熟练使用细棍夹取食物的本领。别人见他这样吃饭,既不烫手,又不会让手上沾染油腻,于是纷纷效仿。这样,就有了筷子的雏形。
不过,筷子的发明应该是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
筷子的历史渊源
其实,我们的祖先最初是用刀叉来吃饭的,而不是筷子。当时人们把餐桌上的刀具叫作“匕”。据史料推断,筷子在商代已成为普遍使用的餐具。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筷子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一书中也有记载:商纣王让人用象牙做箸,他的大臣箕子感到害怕而忧郁,担心纣王痴迷奢侈的生活而败坏朝政。因此,我们从这里可以得知,中国的筷子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筷子起源于中国,后来传到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方,所以现在,韩国、朝鲜、日本等国的餐具里也有筷子。
关于筷子的名称,各个时代叫法不同。据古书记载,先秦时期筷子也叫“挟”,后来一直叫“箸”,直到明代才有了“筷”的称呼。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行路难》中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看来,在唐朝时,人们还是把筷子称为“箸”。
为什么后来有了“筷子”的称呼呢?说来有趣,这其实是因为避讳而来的。相传,明朝吴中(今江浙一带)的一些地方,当地人把箸叫“筷子”。因为这一带渔民很多,渔民行船有很多忌讳。“箸”和“住”同音,渔民最怕船在行进途中抛锚停住,因此改称“箸”为“快儿”,寓意就是让船安全快行。因为筷子大多是由竹木制成,后来就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于是,“筷子”的称谓就出现了。
种类繁多的筷子
根据历史著作的记载,我们知道,商纣王用过象牙筷子,而考古发现最早的铜筷也是商代的,看来,很久以前,筷子的制作材料就有很多种。
从筷子出现以来,它的种类日益繁多。最初,我们的祖先用树枝、竹子、动物骨头来制作筷子,商朝时有了经过琢磨的象牙筷、玉筷;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较多的铜筷、铁筷;后来,金、银等各种筷子先后问世。其中最名贵的要数象牙筷、犀骨筷、乌木镇金筷和各种玉筷。当然,民间老百姓最常用的还是竹筷和木筷。
小筷子,大文化
在人类文明史上,筷子是一桩值得骄傲和推崇的科学发明。
筷子是中国独特的文化,浓缩了古老而悠久的中华文明。它代表的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华夏民族集体智慧的成果。
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它巧妙地利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活动自如,且不怕高温,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
明明是两根筷子,为什么叫“一双”筷子呢?
我们都知道,筷子是两根,称呼却是“一双”。这里包含着古人“合二为一”的思想,两根筷子在使用时,一根动,一根不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才能夹得稳。在餐厅里,你如果听到有人呼唤服务生“拿两根筷子”,不出意外,那应该是外国人。
筷子的形状包含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仔细察看筷子的造型,一头圆,一头方,这里就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的世界观。不过现在的筷子为了美观,形状也有了很多变化。中国的筷子传到别的地方,入乡随俗,形状和长度都不一样。
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这里也包含“天地人三才”的思想,反映了古人对人和世界关系的理解。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手里的筷子到底有多长吗?古代,筷子的尺寸大多都是“七尺六寸”,听起来是不是很奇怪?其实,这个尺寸大有来头,表示人有“七情六欲”,要保持善良的本性,抑制恶的欲望,做一个正直友善的人。
筷子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着特别的含义。好客的主人邀请客人到家里吃饭,总是热情地说:“哎呀,客气啥,多个人也就多双筷子嘛!”如果家里生了小宝宝,也就是添丁了,全家人都会很高兴地在饭桌上多放一双筷子,寓意家里多了个人啦。尤其是过大年的团圆饭,总是先摆上碗筷,家人围坐在一起,然后美味佳肴陆续地端上来,好一派和谐欢乐的景象!
中国的“筷子外交”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为此,周恩来总理特设国宴招待。总理怕尼克松不會用筷,特意准备了刀叉。谁知,尼克松却能以筷夹菜,虽笨拙滑稽,但能应付。原来,尼克松怕来华不会用筷子而出洋相,提前就学会了用筷子。
尼克松刚刚吃完饭,他用过的筷子就被一位加拿大记者抢走。后来,这位记者到了美国,就被一群收藏家包围,争相出价要他转让这双中国筷子,甚至有人喊出2000美元的高价。记者拒绝了,他说:“尼克松访华最有意义的纪念品就是这双筷子,它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的象征,何况这还是中国人民大会堂的专用筷,周恩来亲自传授尼克松使用技巧。不管你们出多少钱,我也不会割爱的。”
没想到吧,小小的筷子竟然成就了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筷子不仅仅是饭桌上的用餐工具,更是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
在中国,人们使用筷子是很有讲究的,这也是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表现之一。自古以来,人们在饮食方面都有很多禁忌,如果一不留神犯忌了,就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小朋友们在使用筷子时一定要注意哟,因为你们都是有文化、有礼貌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