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翀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天地之间四季有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与自然界的变化相应,人体也有相应的特点。冬三月万物蛰伏,“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应讲究“养藏之道”。冬季是一年四季中保养、封藏、积蓄精微物质的最佳时机,为来年的春生、夏长做好准备。冬季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调理进补能更好地发挥膏滋药的作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因此民间流传有“冬令进补、春天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俗语。
俗话说“冬令进补,春天打虎”,然而有些人冬补效果不明显,甚至越补越不舒服,这是因为在秋天的时候,我们没有调整好身体,在冬季贸然进补会让身体吃不消,即使吃得消,进补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秋季如何调整机体来为冬补做铺垫呢?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张声生教授认为,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体的脏腑功能会逐渐减弱,难免会产生一些病理产物,所以老年人多是虚实夹杂的体质,只有先祛除体内的邪气,再用补法,才能达到效果。
那么,有哪些症状的人群在进补前需要先进行祛邪呢?
人体在代谢的时候总会留下一些湿邪的痕迹,秋季容易形成湿气熏蒸的环境,老年人脾胃功能比较差,运化水湿的能力就弱了,祛湿功能也就会变弱,湿气就容易潜伏在体内,成为一种致病因素。
专家告诉我们,很多老年人都有脾虚夹湿的问题,这类人冬季进补前要先解决湿邪的问题,否则直接进补不但不能补养身体,还会加重脾的负担,进一步加重脾虚的症状,不仅无法达到进补的效果,还会诱发多种疾病。
张主任告诉我们,这类人群在冬补前可以喝一点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薏米粥调理。用一半生薏米,加一半炒薏米,再加上些大米共同熬粥。炒薏米重在健脾,生薏米重在除湿,二者合用效果最佳。
制作炒薏米时,先准备一个铁锅,不放油,开小火,随后将生薏米放进锅里,用铲子不停搅拌,待薏米局部变成金黄色即可关火,整个过程大约20分钟。冬令之前,喝薏米粥2个星期左右,可以使你的状态得到一定的恢复。
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有赖于气机的推动,当出现脾虚后,推动气的功能减弱,气机运行不畅,便易形成气滞,出现胃脘痞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脾虚气滞的人冬季不宜直接进补,补品大都滋润、厚腻,需要较好的脾胃功能去运化、消化它,如果本身脾虚存在气滞,盲目进补将加重胃肠负担,诱发多种问题。冬季进补前,首先需要运脾导滞,解决了气滞的问题才能进补。针对有这类问题的人,专家给出了一套解决问题的组合拳来破解脾虚气滞,这便是按中脘、敲肝经、吃“二豆”。
张主任建议,脾虚气滞人群,平时可以每天按中脘穴2分钟,然后再用空心掌拍打肝经。中脘穴是胃之募穴,所谓募穴是指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穴位,胃的脏腑之气在胸腹部便汇聚于中脘穴,按揉刺激中脘穴对于调理脾胃气机十分有效。另外,中脘穴也是八会穴中的腑会,八会穴是指人体的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八者之精气所会合于体表相应部位的8个重要穴位,作为腑会的中脘穴对属于腑的胃有格外好的治疗效果,不难理解,正是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这双重身份,让中脘穴成为治疗胃病的要穴。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针刺中脘可使胃与空肠蠕动增强,使幽门开放并缓解幽门痉挛,增加肠鸣音。
拍打肝经则可以起到疏肝理气导滞的作用,胃气以降为顺,拍打肝经理气导滞对于调理胃肠气机大有益处。
【】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取穴时让患者俯卧,患者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自己取穴时找到自己的前正中线,取肚脐上五横指处即可。
【】每天用手指指腹以中等力度按揉中脘穴2分钟。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沿足背内侧向上,经过内踝前1寸处,上行小腿内侧,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至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环绕过生殖器,至小腹。
【】用空心掌从下往上拍打。
张主任推荐的二豆是两种常见的食材,均是大家餐桌上的“常客”,它们便是扁豆与刀豆。还带来了一道菜,适宜脾虚气滞人群食用,这道菜是由扁豆和刀豆做成的。扁豆与刀豆都是药食同源之品,其中扁豆味甘性平,归脾、胃经,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的功效;刀豆亦归经于脾经、胃经,味甘性温,有温中、下气、止呃的功效。临床中,治疗脾胃虚证时常会用到扁豆,而刀豆则多用于脾胃实证的治疗。
【】刀豆一定熟透了再吃,否则容易引起中毒。
通常,我们做菜时多将刀豆或扁豆单独烹炒,张主任建议我们可以同时烹炒刀豆与扁豆,使一道菜品同时具有理气与健脾的功效,美味又健康。
有些人既怕冷又怕热,平日吃完东西一会儿就饿了,还经常长口疮,但是吃了凉的肚子又不舒服,甚至会拉肚子,张主任告诉我们,这类人大都有脾寒胃热的问题,冬季同样不能直接进补。
专家介绍了一杯代茶饮,适合有脾寒胃热,症状较轻的人喝。
【】炙黄芪6克、芦根6克、炙甘草3克
【】黄芪是补气佳品,其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等功效,温补脾气的功力甚强;芦根性寒,味甘,归肺、胃经,有清热生津、止呕除烦的功效,能很好地祛除胃热,降逆和胃。炙甘草味甘性平,有补脾益氣、缓急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本身对改善脾虚胃热有益,更能调和芦根、黄芪的药性,使三药调和,共同发挥温脾散寒、清热生津、调胃和中的功效。
【专家提醒】上面的克数为一天的服用量,可以反复冲泡。喝2周左右多可出现较好的调理效果,如果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请到医院找专业医生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