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点

2019-09-10 10:44:03
新长征 2019年5期
关键词:政治学观照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何能永葆生机活力、不断丰富发展?这是很多人特别是国际上关注中国奇迹的人十分关心的问题。回答这一问题,一个重要维度就是要深刻认识中国理论与时代的关系。中国理论能反映时代本质、把握时代特征、回答时代课题,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时代本质是指一个时代的根本性质,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时代特征是指时代本质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呈现,时代课题是一个时代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中国理论在坚持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的前提下,敏锐把握时代特征,深入回答时代课题,从而展现出自己的科学性和生命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而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敏锐把握时代特征、准确判断时代主题的变换。

——摘自严书翰《中国理论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政治学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一样,将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确立为学科建设目标。这二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纵观政治学发展史,凡是被公认为一流、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就,无不是在回答本国重大政治问题中产生的,无不是适应本国政治发展需求而兴起的。如果一国的政治学理论没有民族特色,就不可能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当然,政治学者在研究本国特色的同时也应具有观察人类政治文明的广博视野,关注人类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这样才能创造出为世界所认可的成果。

当前,我们应抓住历史机遇,统筹推进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政治学学科建设。可以说,中国特色是世界一流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中国特色就不会成就世界一流。中国政治学首先要增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进一步加强对深层次中国问题的研究。任何国家的政治现象都有其发生的特定国情文化机理,因而不存在针对某种政治现象的普适性解释模式。我们要正视自身所面临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既不可亦步亦趋跟在西方政治学研究之后,也不可止步于对政策的一般解释或对现象的空泛议论,而应努力运用多学科知识解释我国政治运行机理,形成和发展理性、逻辑性和開放性兼备的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

——摘自张桂林《深化中国特色政治学研究》

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针对新时代文化多样化发展的新特点,既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又包容积极健康的多样性,同时大力整治庸俗、低俗、媚俗问题,加强行业自律。

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要善于汲取一切有利于增强文化生命力与文化软实力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手段,如吸收借鉴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前沿成果,积极开展学术方面的争鸣研讨等。善于向经典学习、向传统学习、向一切先进文化学习,见贤思齐,学而时习之,正是中华文化永葆青春的奥秘所在,我们要传承好、发扬好。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生产出更多广受大众欢迎的文化产品,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中之重。既要重视拓展国内国际文化市场,更要重视提高文化产品的品位和内涵。为此,需要建立和完善监管体系,提高媒体的文化尊严与精神境界。

——摘自王蒙《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之道》

紧紧依靠人民、为人民立言,就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观照人民生活,首先要观照人民物质生活。也就是要重视研究人民的现实生产和生活,善于总结和发现其中的规律。其次要观照人民精神生活。要着眼于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让研究成果更好惠及人民。再次要观照人民利益诉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把如何有效协调社会利益矛盾、更好满足人民合理利益诉求作为一个重要课题,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献计献策。表达人民心声,就要走进人民的内心世界,与人民进行心灵对话,满足人民理论需求,解决人民精神世界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变革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有人在变革面前把握不住时代发展脉搏,对新的社会现实感到无所适从;有人对复杂多样、不确定性强的客观世界不理解,难以适应新的环境;有人对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社会现象感到不满,积累了一些怨气。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关注社会变革对人的影响,读懂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心理,为解决人们精神世界的问题提供可亲、可行的理论和方法。

——摘自韩庆祥《用心用情用功为人民立言》

共享理念有助于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实践的主体、价值的主体。一切社会活动均应把人视为最终目的,都应将人民主体利益的实现作为最高价值标准。当前,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和利益格局也在重新塑造。如何获得充足且优质的民生产品已成为人民群众新的诉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理念所坚持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本质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及维护人民群众最直接和最现实利益的核心诉求。对于人民群众的新诉求而言,共享理念通过各种社会资源的吸纳与整合,各类社会关系的优化与再造,以及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技术工具的利用,可以显著提高各类民生产品的供给效能,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民生事业的可及性与可得性。

——摘自梁誉《新时代民生事业发展的共享价值思考》

猜你喜欢
政治学观照特色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堂吉诃德》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实录——对一部名著的多元观照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中医的特色
居住的政治学
艺术品鉴(2019年8期)2019-09-18 01:23:04
完美的特色党建
微信中的政治学资源及其利用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创作札记:在日常生活的观照中采撷诗意
诗潮(2014年7期)2014-02-28 1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