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春雷
《魏氏春秋》中,记载了关于嵇康的一则轶事:“初,康采药于汲郡共北山中,见隐者孙登。康欲与之言,登默然不对。逾时将去,康曰:‘先生竟无言乎?’登乃曰:‘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
我们知道,嵇康的好友山涛做官后不忘旧情,想推荐嵇康出来做官,嵇康不领情也就算了,居然还写了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公开与山涛断交。再有,嵇康对司马氏集团统治的血腥程度估计不足,因此放言无忌,“非汤武而薄周孔”,明显与“以孝治天下”的司马集团唱反调。孙登不幸言中,嵇康后因吕安之事被诛杀。嵇康的例子告诉我们,“才多识寡”,即使没有性命之虞,也可能使人在人生中经常碰壁。
那么,才与识,有什么区别呢?“才”,指一个人的天分禀赋。孟子说,“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英才”的“才”,就是这个意思。而“识”,应该是指一个人对其身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清晰认识。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窮则独善其身。”这就是“大识”。一个人能顺应社会的变化,不固执己见,不是“大识”是什么?庄子也说:“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这就是“合则留,不合则去”,说明人生应该有灵动性。
人有才,想有用武之地,还得有识。这个“识”,包括两方面,一是要有人欣赏你,二是你要融入这个社会。这两者缺一不可。我们为了避免像嵇康这样的悲剧重演,就要弥补“才高识寡”的缺陷,做到才识并举。
(摘自《杂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