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双十一”天猫成交2135亿元,在爆仓的快递中,有一部分装着广场舞服装、摄影器材、书画用具等,它们最终会被送到一个个追求文化享受的中老年人手中。
一年在数码产品上花费千元,购置4次运动装备,爱广场舞也爱高尔夫……这是阿里巴巴最新发布的《银发族消费升级数据》显示的情况。这份数据研究了淘宝天猫、支付宝、阿里健康、口碑、飞猪、优酷上50岁以上人群的消费行为,数据说明,新老年在文化消费上升级明显。
舞者、作家、健身达人、摄影发烧友……很多人在退休以后,把这些名词变成了自己的新头衔。
按下快门 他们找到真正的自己
2018年11月9日下午,67岁的经桂荣打开电脑,告诉记者:“这是在南极拍的,这是在非洲,这是印度……”电脑连着10多个硬盘,几万张高精度照片大多存在里面,不然他的电脑就得瘫痪。
经桂荣退休后最大的消费是摄影,他花30多万元买过3套器材,每年还留三四十万元的预算,去世界各地拍摄。
淘宝天猫最新数据显示,银发族过去一年在相机上人均消费4300元,较上一年增长42%。在浙江,中老年人已成为专业相机的重要客户群,他们也让摄影培训班异常火爆。
退休后开启“定制旅拍”
經桂荣是杭州人,退休前在某省直机关工作,上世纪80年代,因为工作需要,他捧上了相机。“那时候,我向报纸投稿,哪怕发出来的照片只有豆腐干那么大,也开心得不得了。”经桂荣说,这让他感到摄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50岁那年,按照单位的规定,经桂荣办理了退休手续,随即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背着照相机,走遍全世界。很快,国内的省份都跑遍了。第一次国外游,经桂荣去的是欧洲,跟别人一样拍埃菲尔铁塔、荷兰风车。渐渐地,他觉得这种普通的旅游和拍摄没什么意思。
2009年,经桂荣的一个摄友打听到,北京的一家旅行社有南极游的线路,几个人马上报了名。这一趟,经桂荣拍到了特别满意的照片,也开启了他的“定制旅拍”生涯。此后,他又去了北极、苏门答腊、非洲、美国、印度等地,至今已去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跋山涉水摄心不老
经桂荣说,为了拍到独特的东西,往往是在“花钱找罪受”。比如南极之旅,先坐长途飞机到阿根廷南端的一个城市,再转轮船。海上风浪很大,吃住都在船上,毫无舒适性可言。但一踏上那片净土,这些都被他们抛在了脑后。哪怕登陆后不能吃东西,走路必须排成一线,想要“方便”必须回船上…… “第一次感觉到地球的神圣,第一次感觉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值得尊敬的。”回想当初,经桂荣觉得“苛刻要求”是理所应当的。
2011年,在苏门答腊,为了拍到一条瀑布,他们走进了原始森林。为防猛兽袭击,向导带着武器,中途休息必须爬到树上。里面只有大象踩出的一条“小路”,走两步就有人摔倒,有人把相机也摔坏了。到了一个悬崖下面,60岁的经桂荣也跟别人一样,攀着藤条爬了上去。就这样走了2个小时,终于拍到了那条瀑布。
经桂荣现在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体育摄影学会副会长,2016年被评为杭州市第七届“十佳摄影家”。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他的摄影理念是,通过镜头拍摄时间,从镜头里抓拍到自己,在镜头里留下真实。他说:“我摄心不老,还想再拍20年。”
银发摄影族消费惊人
经桂荣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摄影小圈子,他们先找旅行社出详细方案,觉得满意就动身出发,一次的费用一般在10万元上下。经桂荣每年会参加这样的订制摄影游2~3次,花掉30万元左右。
这种深入型拍摄,对器材也有要求。为了拍南极的动物,经桂荣特意买了一套8万元的相机。这几年又陆续花了28万元,入手两套器材。2011年起,经桂荣把自己的作品编成台历,每年印刷2万份,送给亲戚朋友。8年下来,也花了10多万元。
在浙江,这样的摄影发烧友并不是少数。汪波在杭州经营着一家摄影器材公司,主要代理尼康相机。她说,做了13年摄影生意,来店消费的中老年人越来越多,目前,50岁以上的客户占到70%以上。他们大多是业余的,但购买力很强。
90后张力是一家户外旅游公司的摄影部总监,公司从2010年起推出摄影旅游业务,依托迅速崛起的中老年摄影市场,很快成为行业内的领先者。仅在杭州,张力的部门每年要带2万人次左右的摄影团出游,其中,50岁以上的客户至少占6成,而且女性渐渐多于男性。
“这几年,中老年客户更喜欢出境游,有的线路团费需要五六万元,但只要他们觉得能拍到东西,都舍得花这个钱。”张力说,带团这些年,叔叔阿姨们的器材总是让他羡慕,他们手上出现最新型号的顶配机型已不稀奇,还有人带价值二三十万元的哈苏相机跟团拍摄。
中老年人舍得为自己的爱好投资的背后,是消费观念的转变,他们愿意为更高层级的享受和追求买单。
边走边写 旅游达人出版诗集
杭州人黄德荣退休近10年,去过近50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他把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在网上发表之后,收获了不少点赞。他把180多篇旅游诗集结成册,于2018年8月出版。
“心追美景到天外,万里只当一腿抬。生命长度在脚下,人生精彩走出来。”封面上的这一首心情感悟,打动了很多同龄人。
退休后重拾爱好
1978年从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黄德荣,学生时代花了不少功夫研究写诗,在《浙江日报》上发表过诗歌作品。参加工作后,这个爱好被搁置了。退休后他成了旅游达人,由此又萌生了写诗的想法。“可以锻炼脑筋,可以自我欣赏。”这是他重拾爱好的初衷。
“出去旅游,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来全忘了。”黄德荣笑着说,现在年纪大了,不写几句,许多去过的地方确实都记不住了。有一次去瑞士铁力士雪山游玩,黄德荣灵感如泉涌,一口气写下了6首抒怀诗,其中的《索道》写道:“雾中索道藤爬坡,日照缆车花朵朵。旅游种下情无数,雪山结出奇异果。”
在西班牙游玩时,弗拉门戈舞又让黄德荣写出:“草书一样优雅流畅,山泉一样潇洒欢淌,美酒一样撩心醉人,寒梅一样苦斗冰霜,朝霞一样灿烂多彩,野风一样自然释放,弗拉门戈舞——吉普赛人的活力抽象。”
2016年12月,黄德荣试着在中国诗歌网上发表作品,没想到,吸引了不少诗歌爱好者,网上评论踊跃:“非常欣赏你的旅行诗,感受异域风情,分享诗境美意,领略历史文化,体味人生价值。” “馋得我恨不能即刻飞到那些美景胜地。”……这给黄德荣很大鼓励,不久,他写就180余首旅游诗,“心底笑出游中生,眼里光彩景上来。”在黄德荣看来,退休以后不应该做个孤独的老人,而应该去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
黄德荣说:“文化是旅游景点的生命。”他的诗集涉及23个国家、100多个景点,《塞纳河》《极光》等都是他自己满意的作品。
黄德荣现在加入了中国诗人协会,他认为,诗歌的美感、含蓄、浓缩,适合体现旅游景点的美和内涵,也便于游人欣赏、记忆。
在景点,他用心去看、去记。上了车,回顾思考,选取写诗角度,再进行创作。能触动心灵的,他就写成寓意、哲理、抒情诗;只是看上去特别出彩的,他就写成景观、人物、事件描述诗。
老人正式出书不容易
黄德荣笑言自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2017年6月,中国诗歌网为纪念“中国新诗诞辰100周年”,决定推荐出版一批新诗,黄德荣就把诗稿寄了过去。
同年年底,中国诗歌网把黄德荣的诗稿推荐给出版社,并评价道:“读来饶有趣味,活泼动人,充满正能量,可以出书。”最终,黄德荣耗时3年写成的《美景如钩》由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
时下,和黄德荣一样,不少老人希望把自己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人生感悟等,以书面形式保留下来,给自己和后人留一些纪念。一些文化素养比较高的老人,也希望把自己的思想、文采、学识出书成册。
记者从新闻出版部门了解到,近两年,出版界提倡打造文化精品,优化市场结构,对出书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相对而言,非专业人群获得书号的难度不小。有关部門能否顺应社会需求,为老年人出书提供一个出口?值得调研和探索。
器械健身 六旬老人练成肌肉猛男
随着对健康状况的日益重视,老年人的体育热也在不断升温中,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健身行列中来。有的老年人选择跑步,有的老年人喜欢游泳,无锡64岁的郑剑钊却喜欢上了器械健身。郑剑钊经常说,自从健身后,身体健康了、生病也少了,还开拓了自己晚年生活的朋友圈。
尝试“洋气”运动
“一开始,我也没想到自己能坚持下来,只觉得健身对身体好,就想去试试。”此后,现在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十几岁的郑剑钊深深地爱上了健身。每天下午1点,他会在健身房进行锻炼,3点结束。一周约6次,无论寒冬还是酷暑都一直坚持着。
退休前,郑剑钊发现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平时只是在休息时散散步、压压腿,更多的时间是和朋友打打麻将。退休后,郑剑钊总觉得自己的身体要垮了,就想着找点事干。于是,郑剑钊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从“能省则省”向“花钱买快乐、买健康”转变。2011年,他走进了健身房,这一练就是8年。
刚开始练习健身时郑剑钊有些不适应,随着自己身体越来越结实,他尝试的健身项目也越来越多,向前坐姿推胸、坐姿夹胸、站姿哑铃弯举、直杆下压……虽然已年过六旬,但他健身的动作十分标准,力求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他体能丝毫不输身边的年轻人,训练半个小时下来,竟然气不喘面不改色。
成为年轻人偶像
“这样坚持健身已近10年,我的血压也好好的,没有老年人的‘三高’疾病,饮食睡眠都很好。”现在,郑剑钊每顿能吃半斤左右的饭,每天晚上10点前准时休息,中午也睡半小时。“老年人要想保持身体健康,保持愉悦的心情很重要。”郑剑钊乐观、开朗,喜欢开玩笑。这些年来,郑剑钊在健身馆里小有名气,也认识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很多年轻人视他为偶像。“现在已经是健身房的老会员了,这几年每年都办卡。”
看到他的健身成果,儿子、儿媳妇都为他的运动精神点赞,而孩子们的支持也给了他莫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