矾矿小镇的“变身”

2019-09-10 07:22
人民画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变身明矾山镇

矾山镇,因矾得名、因矿成镇。曾经的矾山因矿富民,世世代代的矾山人依赖着矾矿的开采与冶炼。然而,随着市场变迁、产业升级,传统的高污染低效能的矾矿开采已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经过多年的探索,矾山镇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关停了矾矿工厂,将矾矿工业遗存保留下来,打造出一条独具矾矿特色的乡村振兴观光带。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矾山镇位于浙闽交界,境内明矾石矿藏丰富,有600多年的炼矾历史。据测算,矾山镇已探明的明矾储量2.4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80%,全球的6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矾都”。

矾山镇内的温州矾矿成立于1956年,系全国重点化学矿山,矿区面积近2平方公里。该矿鼎盛时期曾拥有76个采矿点、200多个采矿班组、5个炼矾车间和4个采矿区,其主产品“明星”牌钾明矾曾畅销世界各地,年度总产值曾占整个温州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明矾被限制使用,市场逐渐萧条,企业经济效益快速下滑。随着矾矿的衰落,人才外走、资金外流、企业外迁,矾山的发展陷入低谷。

2012年,矾山镇提出转型发展,文化立镇,旅游兴镇,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矾矿矿区及周边地区也进行了全面的生态修复。

从卖明矾到“卖休闲”

兴盛一时的矾业,曾是矾山人发家致富的宝藏。但是,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明矾被许多新材料替代,加上其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极大破坏生态环境,明矾采炼正在逐渐淡出矾山镇的历史舞台。

往昔繁荣不在,如何让这座百年矾都重获新生呢?当地深挖矿山井巷文化,塑造一座以旅游度假为主题的“矿山新城”。

今天,矾山镇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当地“青山、绿水、蓝天”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原来因矾浆直排浑浊不堪的溪水重新变得清澈。曾经因矾烟熏山,多座山头被“削平”,山表寸草不生,现通过飞播造林也重披绿色。绿水青山让矾山实现了从卖明矾到“卖休闲”的转变。

因矿而有村,因村而有镇,福德湾村是矾山镇的一个缩影。如今,游人们漫步矾山镇福德湾村街头,小吃、茶室、特色旅游商品店招牌林立。村内以福德湾老屋和矾矿老厂房改建的中高档民宿有十余家。休闲的慢生活体验,让游人们仿佛置身于海滨小镇。

经过几年的发展,全村的旅游业态十分丰富。比如苍南名小吃矾山肉燕(形似馄饨),在福德湾就能见到好几家,其中又以唐公肉燕尤为知名。眼下,作为苍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矾山肉燕代表性传承人的朱师勤,不仅在福德湾做大了矾山肉燕的名牌,还带动了当地旅游。2018年,朱师勤在福德湾创办了肉燕制作体验中心供来客参观。

几年前,随着矾山矾矿工业的没落,当地年轻人纷纷外出谋生。近两年,随着福德湾村旅游业的发展,回村开办民宿、茶室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也进一步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如今,矾山五号车间旅游集散中心、福德湾左舍精品民宿工程等项目都已作为政府性在建旅游重点工程加紧建设,争取在2019年投入使用。

矾矿文化

温州正在积极推动福德湾村从工业生产向乡村旅游转型的重生。2013年起,温州投入735万元启动福德湾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开发工程,建成矾矿博物馆、矾都矿石馆等展示场馆,完成核心保护区一期、二期古民居保护修缮。

面向世界的矾山之窗由此打开,百年老矿的转型之路逐渐明晰。经过不懈努力,福德湾村先后入选首批国家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2017年,矾矿全面停产,矾山镇投资3600万元对矿工文化街区进行了改造提升,炼矾工业生产的“活遗址”转身成为工业文化的“新富矿”,矾山镇游客全年总数突破90萬人次,同比增长超过20%。同年年末,矾矿遗址入选国土资源部第四批“国家矿山公园”创建名单并获评国家工信部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

走进矿工文化街区,游客能感受到的是浓郁的矿山风情。游客在遗留的生产车间,可以看到铁轨、煅烧炉、结晶池等生产遗存;在四通八达的矿硐,可以看到因明矾净化作用而清澈见底的地下水潭。

根据矾山镇的发展规划,未来,这里将打造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矾矿车间灯光秀、矿车体验游等项目,让矾山成为集休闲、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地方。

猜你喜欢
变身明矾山镇
仁化红山镇白毛茶亮相央视《新闻直播间》
棉花的变身
变成什么好
传奇孤山镇,青山总不尽
“明矾净水”安全性的实验研究
杯中雾凇
Shenzhou Ⅶ Is Ready to F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