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鑫
诗歌是岁月中最寂静的脉搏,是我们中国文化最纯粹的根,它承载着古往今来诗人真挚的心和来自肺腑的情。但伴随着日新月异的发展,诗歌已渐渐地赶不上时代的匆匆脚步。
如果诗歌也有乡愁,它一定怀念盛唐时光,诗仙诗圣争相斗艳;它也会怀念宋代旖旎风光,豪迈与婉约兼容并存;它恐怕还会怀念民国的客厅与发黄的报纸,在那个时候,它是发着光芒的。
现在的人写的诗,被称为新诗。但脍炙人口的诗却寥寥无几。于是,说到爱情,我们只懂得舒婷的那句——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说到亲情,我们最难忘记的依旧是冰心的纸船——母亲,倘若你梦中看到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说到家乡,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是余光中的乡愁——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诗人真挚的情感与我们产生的共鸣是何等强烈,儿时读来,未觉出色,孩子哪懂得人间百味,老师也只告诉我们,一湾浅浅的海峡,简直像十恶不赦的魔鬼,阻挡了诗人回乡之路。长大后,离家千万里,乡愁是邮票、是船票、是海峡,是一通电话、一个视频、一张机票,最后也成了一座坟墓。这种离别的痛,越发衬托出乡愁的苦。这才是诗歌要传递给我们的共鸣与美感。
可惜,我们早已不读诗。
我对于诗歌的印象,还停留在中学时候,当时我是语文课代表,偶尔需要找一些励志或婉约的新诗。我们不会将古诗词抄在后黑板上,引导学生创作的也往往是当代诗歌,几个熟悉的新诗作者,翻来覆去地被引用、被展览。我们渴望找出一点不一样的星光,却极少见到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而我自己,除了活动与办报的时候需要与诗歌接触外,离我更近的记忆,是中考前夕每个清晨的走廊与灯光下的台阶。我曾数着楼下路过的人群背詩,我曾看着从我面前走过的人群背诗,我和那些被我看着的人们一样,都为了在中考中取得高分而背诗。
我们不懂诗。
身边很少遇见写诗的人,偶尔遇见一两个,便要鼓掌拍好。如今,诗人们在岁月中永远地抿住了嘴唇,再也没有好诗妙句从他们的唇边滑出,他们抛下肉身,留下无数诗篇飘然离去。相信这些曾经用诗歌打动过我们的人,永远会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是我们中华文化思想的瑰宝,让我们对他们致敬,投以深深的缅怀之情。我们缅怀诗人、对诗歌投注热情,其实是缅怀我们心中共同文化的根。
但正如我想,千年往事凭诗见。我们身处诗歌的国度,在灿若星河的名篇佳作中,可以寻到自己的来路,探出未来的方向。只有将诗歌融汇到国民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些流传千年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才能摆脱被遗忘的命运,真正的活起来、传下去。我们该用“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的执着,去用心感受诗意之美,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不断创新让当代中国的文化重现生机,争做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行动起来吧!让书香洋溢在中国的土地,让诗歌扎根在每个人的心田。让我们也创造一个全新的浪漫时代。
特约点评
随着时代的发展,诗歌的光芒已很难照进人们的内心世界。作者以自身经历感受以及所见所闻,呈现出诗歌学习的尴尬现状,也展现出对诗歌学习之路的探索,更流露出对一个诗歌浸润下的书香世界的期盼,对一个浪漫时代的神往。全文平中见义,很好地把握住了传统文化传承这一主题,发人深思。
——金木(麻城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