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情景关系题的解答方法

2019-09-10 07:22王淼淼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19年9期
关键词:参考答案手法景物

王淼淼

诗歌创作的目的主要是抒情、明理和言志,而中国古代诗歌因其含蓄蕴藉的特性,大多是借景以抒情、假事以明理、托物以言志,因此,才能“言有尽而意无穷”。综观历届高考试题,对于景与情关系的直接或者间接考查所占比重较大,本文就谈谈诗歌阅读中景情关系题的解答方法。

根据景与情二者的对应关系,可以将景情关系划分为两大类四小类。

一、景物与情感相一致

(一)以乐景写乐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问] 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 本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 选取争莺、啄燕、绿杨、白沙等意象,描写出了生机盎然的西湖早春之景。

3. 借乐景抒发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二)以哀景写哀情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问] 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感情的?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 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2. 通过选取急风、长天、哀猿、清渚、白沙、翔鸟、落叶、不尽的江水等意象,写出了耳之所闻、目之所睹的凄清、悲凉的景象。

3. 借悲凉之景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对于景物与情感一致的诗歌的解题方法:第一步,指出手法(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第二步,通过对意象的归纳指出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最后,指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格式如下:

1. 本诗运用了借景抒情 / 融情于景 / 情景交融……手法;

2. 通过选取……意象,营造了……意境;

3. 表达了……感情。

二、景物与情感不一致

(一)以乐景衬哀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问] 这首诗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 这首诗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

2. 前两句用碧江、白鸟、青山、红花勾勒出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

3. 通过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出诗人归心殷切,思乡之情更显浓厚。

(二)以哀景衬乐情

“以乐衬哀,使哀更哀”,中国古代诗歌中以乐情衬哀景的诗歌比比皆是,以哀景衬乐情的却鲜而有之。下面仍举例进行探讨。

塞下曲(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问]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

参考答案

1. 本诗运用反衬的手法,以哀景衬乐情。

2. 通过选取天山雪、笛声、金鼔、玉鞍等意象写出了极其寒冷艰苦的塞下环境和紧张的战斗生活。

3. 塞下环境越艰苦,战斗生活越紧张,越能反衬出将士们不畏艰苦、奋勇杀敌的豪情。

对于景物与情感不一致的诗歌的解题方法:第一步,指出手法(反衬);第二步,通过对意象的归纳指出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最后,指出以什么景反衬什么情或者强化了什么情。格式如下:

1. 本诗运用了反衬手法;

2. 通过选取……意象,营造了……意境;

3. 以……(景)反衬……(情) / 强化了……(情)。

高考真题中对于诗歌景情关系的考查有时候不会这么直接,我们要学会抽丝剥茧。

例1 (2018年高考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问] 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最后两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2. 通过选取寒风、春柳、烟等意象,写出了寒冬终于过去,春风拂柳,柳树如轻烟笼罩般摇曳之美景。

3. 表达了诗人虽怀才不遇,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分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句子内容的理解,除了关注最后两句之外,还须将尾联放进整首诗理解。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着重抒怀,诗人“屈穷心不穷”,寄予了高远的志向和对未来的热情向往。结尾两句重在写景,可以通过情景关系的分析切入。

诗的三、四句“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黑”写出了压抑和阴森的感觉,“北风”让诗人感受到人情的冷漠和世风的炎凉。但最后两句却让我们看到了盎然的生机,足见诗人的乐观旷达。

例2 (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晓行巴峽

王 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①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 ①树杪:树梢。

[问] 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来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参考答案

1. 《晓行巴峡》选取了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明丽祥和的巴峡水乡图,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2. 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杜甫的《秋兴八首》分别选取了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描绘出了萧瑟阴森的巫峡之景,以哀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的悲苦之情。

分析

王维的诗选用的意象都体现出了巴峡当地的特色,平静祥和的村落富于生活气息。后两首诗中的意象都带有明显的“冷色调”:比如郦道元诗中的猿鸣,因猿声凄异哀转,令人备感凄楚;又比如杜甫诗中的玉露、枫树、气萧森等渲染出凄凉氛围。

例3 (2015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

陆 游

北斗垂莽蒼,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注] 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问] 1. 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2. 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第二联选取了微风、树林、叶子、露水、秋草、虫鸣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露水沾湿秋草,百虫不断鸣叫的秋夜图,营造出凄清的氛围。

2. 凄清的秋夜,诗人虽病卧,但仍壮心不已,还想重返战场。景物越凄清,越能反衬出诗人的爱国情怀。

分析

1. 首先找出一二联中意象,再分析其特点及联系,最后分析作用(营造了什么氛围)。

2. 本题虽只问三四联,但需结合全诗作答。前两联写景,第三联转入叙事,第四联承接第三联,“思”的内容是散关、驿前及炬火。结合全诗可知诗人想表达的感情。

实 战 演 练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根据2017年高考天津卷修改)

太湖恬亭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①,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 ①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问] 1.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 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3. 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参考答案

1. 第二联选取了落日、断桥、人、水、幽树、相互偎依的鸟描绘了一幅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使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

2. 清游、静处,让诗人放下身边的俗事享受清幽美景,表现了诗人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 (1)尾联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2)选取了秋风、斜月、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夜怡然之景;(3)表达了诗人闲适之情。

分析

1. 首先找出第二联中描写的意象,再分析这些对象的特点,根据描写对象的特点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

2. 根据第1题,再看第三联,清游、心无累、静处、谁知,可以判断出景与情对应,表达出闲适之情。

3. 怡然之景与闲适之情两者关系对应,按相应格式答题即可。

猜你喜欢
参考答案手法景物
拟人手法真多情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