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瑛
牵动中南海西花厅
老挝王妃苦劝无效,向中国外交部求援,外交部直接上报陈毅和周恩来。一场恋情,让中国领导人为此操碎了心
1949至1966年期间,社会主义国家、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领导人的后代纷纷来华求学。
中国外交部解密的一批档案中,有记录了老挝苏发努冯亲王子女——阿努冯王子和若乔马妮公主当年在华学习、生活情况的珍贵文献。这些曾标注着“绝密”字样的档案,为我们解密了两位老挝王室子女在华留学的真实故事。
大使馆发来急电
1961年8月14日,外交部接到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的“加急”电报,称老挝爱国战线向我方正式提出,将派苏发努冯的两个孩子前往中国留学。8月30日,驻越使馆再次发电报,报告苏发努冯一子一女的情况和学习要求:
1、阿努冯·苏发努冯
男,1940年生,高中毕业,精通越文、泰文,略懂中文,希望入我工科大学电力系水电专业学习。
2、若乔马妮·苏发努冯
女,1944年生,在越南二级普通学校8年级学习(相当于我国高中一年级),懂老文和越文,略懂俄文,不懂中文,希望继续入中学学习,并另学些音乐。
苏发努冯是中国人民敬重的国际友人,出身老挝皇族,素有“红色亲王”之誉。老挝地处要冲,与中越泰缅柬五国接壤,被渐入越战泥淖的美国视作必须拔掉的“东南亚瓶塞”,而苏发努冯亲王放弃优渥的生活,领导民众投入抗美救国斗争,也因此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爱国者”。
对于老挝方面的留学请求,外交部非常重视,姬鹏飞、廖承志等外交部、对外文委领导先后作批示,并具体要求:
一、安排他们到外国留学生预备班学习中文,待中文学好后,再根据其专业要求安排到有关学校学习;
二、生活待遇方面全部费用由我方负责;
三、了解他们生活和学习的情况,解决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要求,以及假日和节日时的某些特殊照顾。
几天后,外交部给中国驻越使馆电:“同意苏发努冯的两个孩子来京学习,请向老方表示欢迎。”为表诚意,外交部副部长姬鹏飞在途经越南时,还专程与老挝有关人士碰面,就两兄妹赴中国留学日期进行最终确定。
9月25日,搭载着苏发努冯两位子女的国际列车抵达北京,在新华社记者兼老挝语翻译孙士宗的一路陪同下,阿努冯王子和妹妹若乔马妮公主,正式开始了在华的留学生活。
王子公主隐姓埋名
阿努冯、若乔马妮兄妹抵京后,被安排入住北京和平饭店。中国方面为了保护其人身安全,在征得兄妹同意后,只公开他们的国籍,不公开他们的真实身份,对外一律以阮文明、阮娇娥相称。
起初,北京干燥、寒冷的天气令从小在东南亚湿润气候区长大的兄妹有些不适应,若乔马妮还患上了感冒,但在中方工作组的悉心照顾下,他们很快就度过了水土不服这一关。
见兄妹俩行李单薄,外交部、对外文委拨出款项,由专人陪同前往北京王府井百货添置冬衣,人均花费500多元,这在当时相当于一名普通大学生技术员一年的收入。
开学后,兄妹俩正式成为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日常食宿由学校提供,每人每月再补贴生活费100元。经国务院同意,確定成立由外交部、教育部、对外文委、外国语学院组成的工作组,对兄妹俩的学习和社会活动各尽其责。
阿努冯和若乔马妮也不负所望,学校向外交部汇报他们的学习情况时,特别提到,他们学习非常努力,态度认真,成绩较好:阮文明都是5分,阮娇娥多是5分很少是4分。
一个学期结束,兄妹俩留在北京度寒假。当时正逢中国传统新春佳节,副总理陈毅和夫人张茜邀他们去做客,和陈家老少一起吃团圆饭,并在餐后观看了最新拍摄的中国电影《花儿朵朵》。若乔马妮和陈毅的小女儿一见如故,对其钢琴表演赞不绝口。告别时,陈家几个孩子还合作了一张祝贺春节的贺年卡送给兄妹俩,让他们虽然远离亲人,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
更令阿努冯和若乔马妮欣喜的是,周恩来也接见了他们。若乔马妮事后兴奋地向中国朋友回忆起这次碰面:“周总理一见面就问长问短,关心我们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他很亲切。”
恋情牵动西花厅
就在阿努冯、若乔马妮兄妹俩逐渐融入中国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时,一件谁也没有想到的事发生了。
18岁的若乔马妮,容貌秀丽,身材高挑,热爱舞蹈和音乐,性格十分活泼,在留学生中非常出众。过生日时,蒙古、保加利亚的一些留学生为她举办了一场宿舍舞会。此后,她和来自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巴尔敦尔相恋。当时,为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正常学习,教育部门对学生恋爱普遍抱着“严格禁止”的态度,对于学生的恋爱问题,一律发现一起,制止一起。即便是留学生,也是同样的处理方式。但对若乔马妮的恋爱,众人感到有些棘手。
对此,阿努冯的态度和校方是一致的。他私下多次劝说妹妹,告诫她“恋爱会影响学习”。学校方面也派出品学兼优的中国女学生主动和她接近,希望拓宽她的交际圈子,时任中国驻越南大使何伟的夫人孙以谨还专程去看望。但众人的开导,却让若乔马妮产生了逆反心理。据外交部解密档案记载:“两人在教室走廊接吻,被老师看见”,“上课时经常走神”……
为了不影响在前线指挥作战的父亲,阿努冯只能悄悄地向母亲求助。苏发努冯王妃写信劝阻女儿,要她“不只是以母女关系看这封信,而要看成党、国家和人民对她提出的要求”。但是,母亲的苦口婆心,似乎让若乔马妮的态度更为坚定。她回信道:“我的爱如要受到阻碍,我将牺牲一切。”
远在千里之外的苏发努冯王妃心焦如焚,只能向中国外交部求助,表示“必须坚决断绝”女儿的恋爱关系,希望“中方能与阿尔巴尼亚方面谈话”“派人住在女儿的房间并经常和她接触”“设法将他们二人调离开”。
由于若乔马妮身份特殊,且牵涉两国友好关系,外交部将若乔马妮恋爱情况和苏发努冯王妃的意见,直接上报陈毅和周恩来。至此,一场恋情,牵动了中南海西花厅,中国领导人为此操碎了心。
“棒打鸳鸯”大作战
针对这场恋爱引发的风波,周恩来、陈毅作了“步骤上不能太急,方式不能太生硬”的指示。
1962年4月,外交部召集教育部、外语学院共同研究,确定具体做法:
第一步,由教育部李涛同志约见阿尔巴尼亚驻华使馆人员,向他们说明阮娇娥的身份,阮娇娥父母的态度,讲清道理,协助使巴尔敦尔逐渐与阮娇娥疏远。
第二步,学校与阮文明要达成默契,不要给阮娇娥太大压力,注意了解她最新的情绪。
第三步,请与兄妹俩熟悉的中国驻越南大使何伟的夫人孙以谨,出面邀请阮娇娥外出春游散心。
通过多方努力,事件有了转机。由于经受不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巴尔敦尔率先退缩了。他向使馆人员表示“此事不能怨他,开始是阮娇娥追求他,日子久了,他也动摇了,对阮娇娥产生了感情。但从未想到要她做自己的妻子”,还承诺自己将“逐步地有礼貌地与阮娇娥疏远和断绝来往”。
1962年6月,外交部再次召集教育部、外国语学院共同研究,考虑到“暑期已近,正在考期,不宜采取断然调离方法,决定由学校再对双方进行工作,让他们在此期间集中力量考试,使关系冷淡一些。待学期结束后(7月7日),再设法立即将他们分开”。一个月后,随着暑假的到来,这场风波终于如众人所愿地渐渐平息。
1962年末,走出失恋阴影的若乔马妮,告别哥哥和友人,转入苏联国际关系学院继续深造。对于当事人来说,这样的结局未免令人惋惜,但在当年的历史背景下,却又是一种合乎情理的必然。
周恩来在一次与苏发努冯亲王的会面中,曾专门为此事致歉,表示“是我们没有管教好”。苏发努冯亲王告诉周恩来,中国给孩子创造了极好的学习条件,自己感激不尽。
阿努冯向父亲提出:要像毛泽东的儿子一样去经历风雨
和现在的公派留学生不同,当时阿努冯兄妹的学习,更多的是背负着国家所赋予的使命和重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负担。来华之前,关于阿努冯所学专业,苏发努冯亲王早已代为定夺。他为儿子选择水利工程作为大学专业,因为深知今后国家建设急需基建人才。
1962年9月,阿努冯进入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水工结构水电站建筑专业学习,第一学期的必修课程中包括高等数学、普通化学、画法几何及工程画等科目。由于中老两国的教育差异,在清华为阿努冯安排的一次摸底考试中,“几何、代数、三角共8个题,只做了一个,还错了半个”。
客观来说,阿努冯只有一年的中文底子,对他而言,一下子转变了整个课堂语言环境,无异于雪上加霜。清华同学都是来自中国各地的尖子生,和他们一起听大课,阿努冯连老师在说什么都弄不懂,勉强只能记下些笔记。这令他一度产生厌学的情绪:11周应上课181学时,他缺课89学时,占全部上课时数的49%。高等数学、普通化学、画法几何应有30次作业,他只交过2次。
外交部联合教育部、清华大学共同研究,为了对阿努冯的培养负责,必须加强帮助,在学习上要有一定的要求,不能马虎,决定:“停止他现在所学一年级的课程,专门配备老师,为他补习数理化基础课程,先打好基础。到明年(1963年)暑假后,让他再从一年级学起。这样,学习期限将延长一年。”
得知阿努冯在中国遇到学习困难,苏发努冯亲王还专门致信中方:
这孩子和我长子一样最喜欢参加政治和社交活动。而学习精神很差,不能集中精力主要搞学习……如他有不好之处,请学校直率地写信告诉我,并请促他写信详细向我汇报思想和学习情况。以后中国同志认为怎样好就怎样教育他。
受苏发努冯夫妇全权委托,外交部出色的女外交家龚普生作为阿努冯在华的监护人,代为履行家长职责,经常和他促膝长谈,鼓励他克服眼前的学习困难。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也就阿努冯的学习问题“对症下药”,并拜会了苏发努冯王妃,他分析认为:“阮文明有不少长处:他关心政治,对中国友好,而且禀赋好,汉语掌握得较快,平时爱好体育活动。阮文明是具备学好专业的条件的。”
在众人的努力下,阿努冯的学业终于有了可喜的进步。在清华大学致外交部的一份报告中,有这样的文字:
阮文明这一段时期学习比较正常。学习上没有缺课,基本完成了作业。数学课与工程画课分别进行过临时测验,成绩都为良好(4分)。根据阮文明本人的要求,在3月18日我们为其安排了一次水利系各实验室(水工结构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的参观。有一个实验室是由一位副教授给他介绍的,参观后阮文明反映,还有许多专业的东西不懂,对有副教授给他介绍很高兴。
时任国务院代总理邓小平也非常关心阿努冯的学习情况,他特别批示,要求我方认真做好阿努冯的思想工作。1964年,阿努冯在钓鱼台国宾馆受到了邓小平的接见。邓小平关心地询问了他在北京的学习生活,并鼓励他克服目前学习上的困难,争取早日学成归国。
回国后,阿努冯主动向父亲提出:要像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去陕北农村锻炼一样,也到最艰难、最穷苦的地方去经历風雨。但充满悲剧色彩且令人唏嘘的是,这位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在老挝山区村寨工作期间,遭敌对武装势力暗杀,牺牲时不到30岁……
从某种角度来说,阿努冯王子和若乔马妮公主的故事,亦成为那个年代外国领导人子女留学中国的一个真实缩影。无论其结局是否圆满,想必会在主人公后来的人生岁月中,铭刻下无法抹去的中国痕迹,也留下了一段段见证中国对外友好交往的生动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