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君
英国17世纪教育家约翰·络克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中说:“你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也不可变成他们的烦恼,让学生自己去要求学习,把求学当成另外一种游戏或娱乐去追求。”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只有儿童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坚持不懈地与学习中的困难作斗争,从而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是一种个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总是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并且乐此不疲。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巨大动力,对造就合格人才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因而,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良好的教育气氛,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以往的语文课中,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只管循着教师的指挥棒来分析课文,固定的程式一成不变。学生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学好语文的前提首先是教师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读、去解、去悟,培养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读书的愿望自然强烈,并能够形成习惯,同时也能树立学习的自信,从而学会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随之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必将调动他们的脑、眼、耳、口,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要想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就应该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上下功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前激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学生的课前预习已经引起教师们的普遍重视。而教师在课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却往往被忽视。
激趣是寻求新知最重要的推动力,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挖掘学生蕴藏着的学习潜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应重视课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工作。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之前,我向学生讲了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为了联合抗曹,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的故事。由这个故事学生联想到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的故事。我趁机问:诸葛亮有没有完成造箭任务?诸葛亮是怎样取得成功的?故事的结果如何?此时,学生对《草船借箭》一文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心理,迫不及待地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以满足求知欲。这样,变“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学生态度自然更认真,学习效果自然也更好。课前的激趣工作准备得越充分,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2.导语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的导语是一节课的开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自求得之是形成自学能力的追求。导语的设计应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内容,体现不同的情感,或热烈、或悲壮、或轻松、或凝重,正如一段音乐的序曲,一开始就奠定了全曲的音调。一堂课的导语,一开始就要为整堂课的教学做好情感铺垫,从而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例如,在讲授《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我用生动的叙述引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爬山虎作为一种植物,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到了夏季酷暑难耐,那随处可见满墙的爬山虎给我们带来了一丝丝凉意。大家知道吗,爬山虎和我们以及大多数动物一样也有脚,而且能否生存也完全依靠他们的脚。《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就会帮助我们了解爬山虎的脚。”这样,学生在学新课之前就进入课文内容的情景中,自然迫不及待地想去读书,希望马上找出答案。
3.创新激趣。
学习内容的新鲜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教师要在不脱离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的前提下,精心设计内容,选择方法要具有新意,从而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种既相识又陌生的新鲜感。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前三个自然段的写法和结构相似,教学时,我只重点讲读了一段,并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其他段落让学生仿效着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模仿、练习、检查三结合,使学生在自我投入中产生兴趣。对于学过的旧知识,也可以用全新的形式进行复习,使学生觉得旧知识又有了新趣味。例如,在复习修改病句这部分知识时,我请学生充当医生,给句子“看病”,先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给“病人”看病,再让学生说出“病人”的常见病有哪些,最后给“病人”诊病并医治。这样,虽然是一节复习课,但学生们始终兴趣盎然,积极性非常高。除此以外,每当学完新课后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的内容时,教师也要善于变换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产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如在学习《颐和园》一课后,我布置了请学生根据文中游览的路线画出一幅导游路线图的作业,学生们的兴趣非常高,其中出现了许多十分具有新意的作业。
4.活动激趣。
表现欲强是小学生的特点,他们愿意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教师如果抓住了这一特点在课上给予机会,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学课程中去。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自做一做、画一画、听一听、演一演以及用比赛、对抗的形式练习,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我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爬山虎实物的环节。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找到了爬山虎的脚,观察了它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再如在教学《鲸》一课时,学生在学习了鲸的生活习性后,我设计了将鲸独特的睡觉方式画下来的活动,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动手画下了一群又一群熟睡的鲸;在教学《半截蜡烛》一课时,我放手让学生们排练课本剧,学生们兴趣盎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5.情境激趣。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投入,自主学习,从而把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如在学习《观潮》这篇文章时,学生通过观看录像,闻其声、见其形、如临其境,获得真实的感受,教学效果极佳。
二、精心设计问题
设置疑问是引起学生注意,促使他们积极思考的有效方法。问题设计得好就能高度吸引学生,激发其求知、探索的欲望,学生的兴趣来自对知识的需求,要激发学生的需求感,除教学内容新颖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设疑问难,在不断释疑排难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备大纲,还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为了使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难易适度。在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多向性,既要重视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又要重视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提问,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从而形成生动、活跃的教学氛围。
三、恰当表扬与激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养兴趣的途径之一是激励。自尊心和上进心强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只有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几个鼓励的字,一朵小红花,作业本上的一个优秀小图章都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对待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表扬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持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其愿意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是推动學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把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启发思维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从而引导学生不断地向知识的高峰攀登!
(责任编辑 吴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