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给民企带来了什么?

2019-09-10 07:22周天勇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19年5期
关键词:建厂可行性研究机遇

周天勇

从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外部其他环境看,中国经济开放都到了一个更高层次“走出去”的阶段。人口少子化、经济主力人口收缩和老龄化,使工业化提前结束,制造业产能趋于过剩。现在很多民营企业有资金、有产能,干什么、投什么,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成了比较大的问题。包括国有企业,一些制造业产业也相对过剩。

从国外看,东南亚、南亚、北非、中亚这些国家的工业正在步入中期阶段,甚至北非国家还是初期阶段,我们很多产业转移到那个地方正是他们整个发展阶段需要的。当年日本、韩国,特别是日本,也向中国工业化初期转移了一些钢铁、机械、耐用消费品制造等产业,甚至有些国家将其过剩的拆下来的装备转移到中国,而对于我们来说,在那样一个阶段,它们还是先进的。

从目前国际环境的变化看,贸易保护主义蔓延,国家唯我主义盛行。中国也需要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企业“走出去”的方式,比如投资第三方建厂;转口贸易,把产品卖到发达国家市场去;在发达地区投资建厂,规避高关税。

国内外经济的转型,需要民营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会给中国民营企业的“走出去”发展带来建厂、做工程、提供服务等多方面的机遇。比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就给民营企业提供了许多建设工程、装备供给、工程服务等方面的机遇;一些人口集中、交通方便的地区,给中国民营企业投资建厂兴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在中东,丝绸之路沿线一些国家战后油气田、城市、交通和其他设施的恢复,也给民营企业带来了机遇。

从我们国家来看,大的基础设施,高铁、火电站、水电、电网、油气管道等的建设,互联互通都是大型的央企在主导从事,民营企业参与配合。然而,交通基础设施建成了,能源管道形成了,电站电网建设了,必须得有制造业企业在路上跑车,在生产中用能源,需要交通能源基础与产业发展同步平衡推进。否则,光有能源交通等基础部门,没有产业部门,也就没有“一带一路”的综合经济效益。还有,许多国家,要发展他们的农业和矿业,缺乏资金、缺乏装备、缺乏管理,需要中国企业去投资,去合资或者独资,建厂兴业,促进这些领域的发展。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机遇。

在做产品、做产业、扩大市场方面,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有特殊的优势。许多民营企业本来就是做制造业的,特别是做消费品制造业的。它们对在哪里投资合适,哪里有市场,怎样营销,如何开拓市场等,都较为灵敏;而且预算硬约束,委托代理关系清晰,风险容易得到控制。比如,目前从产业来看,钢铁和水泥等产业,民营企业向国外转移的多,而国有企业向外转移的少。

“一带一路”也给民营企业带来一个投资和资产重新配置的机遇。民营企业资产重新配置,一个重要选择就是“走出去”,到国外去扩大自己资产和资源配置的空间和领域,也给民营企业国际化提供了一个机遇。许多民营企業过去一直在国内做得很好,也赚了钱,但到了国际市场,民企要配置好资产结构、设计好股份结构、安排治理结构、管控好投资(包括投资决策、建厂投产)、做好市场营销,配置好可以在国际市场大展拳脚的人才。这些都需要在“一带一路”走出去的过程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民营企业从本土企业渐变为国际化的企业。

实施“一带一路”规划,给民营企业更高层次的发展、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资源配置机会。

民营企业走出去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会碰到三个问题。

第一是管控问题,投资者或者投资公司或者母公司对于海外的分公司或者被投的公司如果管控不力,会发生道德风险和内部控制问题。在国内,企业如果发生管控不力的问题,还可以依靠纪委、监察、公安、检察等部门。但是在国外,可能会出现找不到机构监管或是即便找到可能也会有偏向性。如果不好好设计母公司或者是投资公司对于外部公司的管控体系,风险防控就会出问题。国外的分公司或者被投公司甚至可能会发生和当地人合伙起来,形成道德风险和内部人控制方面的难题。

第二是股权结构问题。民营企业、小企业自己跑出去看市场,不存在委托代理链较长形成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但在大公司中,如果股权结构集中,由执行层决策或经营,可能会发生信息利益不对称,没有其他更有能力的股东形成有效监督的问题。

公司股权结构方面,很多国家没有独资公司的形式,很可能是有限责任、股份公司或合伙制公司。股权在当地如何分配、把什么投资者拉进来,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举个例子,我看到国有企业两个极端的情况,一个是搞了个独资的公司,第二个把其他多个国家和多个投资者的资本,都吸收进来,搞了一个股份公司,或者有限责任公司。我们要形成股份合理的现代跨国公司,再走出去。

第三是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执行层等方面。治理结构的科学化、本土化等非常重要。对民营企业出海,我有两个建议:一是抱团,由协会来指导;二是和国有企业相配合,形成业务上的联系或是产业上的分工协作。

民营企业走出去,一定要认真做可行性研究。我们发现,无论国企还是民营企业走出去,都存在一个问题——在投资可行性研究方面舍不得投入,尤其是民企。然而,有的项目因为没有做好投资可行性研究,最后失败了。这样的损失少则几百万元,多则数十亿元,相比于几十万元或数百万元的投资可行性研究,真的是得不偿失。

还有就是一些企业家很自信,凭着感觉走,拍脑袋决策。因为太自信,他听不到也听不进不同的看法与见解。当企业家身边没有不同意见,尽是“决策英明”的恭维,便离失败不远了。民营企业一定要找到靠谱的研究机构,做真实可信的可行性研究,从而避免法律、市场、资金链断裂等一系列风险。这是走出去过程中必须做的功课。

最后,民营企业“走出去”,特别是一些大中型民营企业走出去,一定要考虑中国的国家利益。第一是对外投资对国内经济要有带动作用,比如产业关联、分工协作,带动国内产业发展。第二是你投资的项目,国民收入要回流,不能转移走产业、现金,甚至人也移民,这对中国国家利益没有什么作用,甚至是有害的。

国家希望利润回流,这是民营企业走出去应当遵守的底线。民企把利润留在海外、将企业转移到可以避税的地方、投资海外的基金、在海外银行储蓄。这样的走出去,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利。中国希望民营企业走出去,希望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和壮大一批现代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与狼共舞”,增强我们的国力,增强我们国民经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

猜你喜欢
建厂可行性研究机遇
空调冷冻水冷回收技术可行性研究
社区团购与本地农产品结合的可行性研究
再见,机遇号
试论在山地建厂总图设计中竖向设计的重要性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特斯拉中国建厂推迟3年
广西再生金属企业海外拓展战略可行性研究
机遇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