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态圈;积极心理学;学校心育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8-0025-02
【作者简介】戴志梅,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38)心理健康教研员,高级教师。
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共同拥有智慧、仁爱、勇敢、公正、克己和超越自我6大类美德,具体包括创造性、兴趣、开放、爱学习、智慧、勇气等24种积极力量。学校作为学生学习、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场所,更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安全开放的心理环境,使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力量能在学校环境中得到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得以充分舒展。如何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建构学校心育生态圈,让师生的生命之花幸福绽放?南京市伯乐中学做出了有效的示范。
一、学校心育环境生态美好
积极心理学理论倡导创设积极的机构(学校、社区、家庭等),因为积极机构可以促进积极特质的发展和体现,进而促进积极主观体验的产生。南京市伯乐中学秉承“养智达贤”的办学理念,践行“识才适性、各以類进”的教育思想,建构积极的学校心育环境。在“智贤文化”的浸润下,校园处处焕发青春的活力,洋溢着向上向美的生命气息。在这里,师生呈现积极的生命样态;在这里,人人都有展现自己的舞台,都有潜能和特长;在这里,师生的生命得到了幸福润泽。
二、学校心育活动适性开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须面向学校全体学生,全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惑、人际关系困惑等,不断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南京市伯乐中学的心育活动基于以上要求,做到了以生为本、丰富多彩、美美与共:一是注重发展性心育活动的推进,在全区公办初中率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由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授课,每个班级每两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二是注重预防性心育活动的推进。在班级营造积极的心理文化氛围,张贴心育小报,定期召开班级气象员专题研讨,利用“伯乐新父母学堂”联合家长的力量实行家校共育。三是注重矫治性心育活动的推进。学校建立了危机干预机制,开放学校心育中心,安排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值班,学生如有学习或人际交往困惑,都会主动走进心育中心寻求帮助。学校积极开展发展性和预防性心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开展矫治性心育活动,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环境。
三、学校心育特色鲜明鲜亮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学校心育注重师生幸福感的获得。学校心育中心成为“南京市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凸显了精细化、多元化、优质化、精品化,承办多次市、区级心育教研活动。学校心育教师特色鲜明,王瑞红老师是南京市陶老师工作站资深志愿者,周宇学老师是全区公办初中学校引进的第一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为学校开展心育活动提供了条件。学校还创新了工作机制,成立西部心育联盟共同体,让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作用向共同体学校辐射,带动了共同体学校的心育均衡发展。学校心育工作全面推进,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中,心育皆处处有渗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对学校心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南京市伯乐中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先人一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心育濡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