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客户是上帝,学生是王道

2019-09-10 07:22王玎
意林彩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哥伦比亚大学生词教授

王玎,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助教、普林斯顿大学讲师,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读博士。

一提到哥伦比亚大学,不禁会想到这样一个段子: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在联合国学政治,在华尔街读金融,在百老汇看戏剧,在林肯中心听音乐。其实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哥伦比亚大学位于“宇宙中心”——纽约。在这个大都市求学的学生们可以尽享各种便利。

哥伦比亚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新闻学院、工程学院……不禁让人好奇,在哥大做学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来感受“学生是王道”的哥伦比大学的魅力吧。

有句话是“客户就是上帝”,在哥大,我的感受是学生就是王道。美国的教育商业化成分很重,公立学校有政府的资助,私立学校则靠学生学费、捐款和学校的投资收入维持。学校要花重金聘请顶尖的教授,建造、维护图书馆、实验室、教学设备,这些都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学生作为付费方,校方重视是自然的,但在哥大,我感受到的是学生跟学校的关系并不是一种冷漠的金钱往来,而是一种真诚的关怀,学生的需求永远在第一位。

想必各位读者都是有过多年读书经验的,对做作业、考试、论文等测验形式都不陌生。我刚到哥大时,也想着上课无非就是同样的东西,只是用英文进行。哥大教育学院的Lisa Miller教授開了一门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我记得哈佛有位教授开的这门公开课在网上广为流传,因此就想听听这位哥大教授是怎么上这门课的。进入课堂以后,老师还是照例先发了课程大纲和推荐书目,这时我还没觉得这门课有什么特别之处,老师讲到期末报告时我就愣了,期末报告可以是寻常的研究报告,也可以是读书心得,甚至可以是有感而发的视频或者一幅画。能用一幅画做期末报告还真是我没想到的,但用老师的话来说,这门课的目的是教你怎么产生积极情绪,只要是能帮助你产生积极情绪的都可以用来做期末报告,如果积极心理学的期末报告让学生焦虑不安,产生负面情绪的话,这门课还怎么可以被称为是积极心理学呢?这位教授的教学方式给我的感触很深,现在我自己也是奋战在教育界的一分子,这位教授让我始终记得教育的目的大于教育的形式,教育应该是活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应局限在一套固有的框架里。

在哥大读书期间,我还帮一位教授做过助教。这位教授是中文系教授,学过英文的大概都熟悉语言教学的一套程序,基本上是课文读物、生词、语法讲解、课后练习这一套。因此在给这位中文系教授做语言课助教的时候,我的预期也就是这一套教学程序,教授负责上课,我负责帮助批改课后作业。谁知教授给我发的第一批作业就让我有些惊讶,作业并不是选择填空、造句、作文这类的练习,而是一篇篇的日记,日记中是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总结以及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感受,教授希望我对日记内容的语言进行修改,改完以后教授还会亲自加上评论,然后发还给学生,学生阅读后还要再回复一篇日记,对教授的回复再做一次评论。不仅这位教授的作业形式让我耳目一新,她的教学模式也让我闻所未闻。在她的课上,学生被分为了几组,每组学生负责一部分阅读课文材料,这部分材料中没有生词,学生需要自己利用网络资源读懂这篇课文,并找出他们认为值得学习的生词和语法,做出相应的学习材料,并说明他们为什么觉得这些内容重要。做好教学材料后,教授会对他们的教学材料进行把关,确保内容的正确性,并加入教授认为重要的而学生忽视了的内容。

这位教授就像是蹒跚学步的孩子的父母,在一旁守护着初探世界的孩子,孩子决定想去哪儿,而父母在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样的教学模式把“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完全变成了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教授辅助学生的模式。有人可能会说教授也太轻松了,学生把工作都做了,老师干什么呢?其实不然,这位教授的做法看似轻松,但其实在课堂中加入了很多并不能重复利用的内容,这些内容是根据学生的改变而改变的,教学材料每学年都不同。有些教授每年都用同一套材料,完全不考虑时代的改变及学生的改变,这样学生到底能收获多少呢?这位教授也让我感受到了学生的重要性,在我自己的工作中,我也时刻记得,学生的需求是第一位,教授在指导学生时不应把学生限制住。

在哥大的学习经验改变了我对教育的整体看法,老师并不是绝对权威、发号施令的角色。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可以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的,这对志在从事教育的我来说是影响极深的。

哥伦比亚大学成立于1754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五所大学之一。哥大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晨边高地,在中央公园北面。

哥大最初名为国王学院,美国独立战争后为纪念发现美洲大陆的哥伦布而更名为哥伦比亚学院,1896年正式更名为哥伦比亚大学。哥大是美国常春藤盟校的成员,也是美国大学协会创始成员。

最初的哥伦比亚大学只设有大学部,并且只接收男学生,直到1983年才开始招收女学生。哥大在成立之后的几十年间发展拥有了医药、法律、政治、建筑、哲学等系所。1912年之后口腔科、教育学院、新闻学院、图书馆系等也逐渐发展起来。哥大也成为了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

要是说哥伦比亚大学拥有超强的校友天团那可一点都不夸张。到目前为止一共有96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哥大学习或者工作过。哥大还走出过3位美国总统,10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26位国家元首,123位普利茨奖获得者以及无数政坛精英。

哥伦比亚大学也走出了许多知名的中国校友,比如胡适、闻一多、徐志摩、陶行知、李开复、杨澜等。

猜你喜欢
哥伦比亚大学生词教授
哥伦比亚大学统计系的发展历程与启示
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学位类型特征及其形成
到哥伦比亚学换灯泡
到哥伦比亚大学换灯泡
生词库
开心格格
生词库
生词库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