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克勤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写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手段,在激发起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行文特点给予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所有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升,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新课改
小学作文教学关系到学生观察能力、语言组织和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的培养,教师要在深入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各项标准与要求,改善传统教学方式下小学语文作文低效的现状。笔者根据自身对于新课改的理解和教学经验,针对如何开展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辅导工作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一、创设和谐氛围,消除恐惧心理
不少小学生表示,在语文课堂上,最害怕教师要求写作,不知道该如何构思,如何下笔的问题似乎已经成为小学语文作文课堂中的共性问题。对此,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如以小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视频、动画或色彩分明的图片等为媒介,在勾起学生兴趣的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场所,消除学生对于写作的恐惧心理,同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丰富的素材或写作角度。
例如,在进行某个季节的写作时,单靠学生的记忆难免感觉题材有限,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带有季節鲜明特点的图片或短片,激发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在记忆里投入感情,从而写出带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同时,教师要和学生成为朋友,改变以往典型的“尊师重道”的师生关系,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与自己的行为息息相关后,才能自发的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的目的。由于不少学生对于作文存在惧怕心理,教师可就此问题私下与学生进行深入谈话,找到学生“怕”作文的症结所在,再和学生一起克服这个难题。
二、明确写作目标,及时给予指导
小学生在三年级开始正式接触写作,对于写作的方式和方法难免感觉茫然,甚至有时教师给出相应的题目后学生仍不知如何下笔。对此,教师要明确指出此次写作的目标,给出几个方向供学生选择,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写作,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教师要走下讲台,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例如,在学完《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后,课本中要求学生以《这儿真美》为题进行写作。教师可出示有关旅游城市的图片,充分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指出可以以学生自己的家乡或校园为例进行写作,只要是学生认为美的地方都可以进行写作,不抑制学生的写作思路。每个学生对于美的认识是不同的,构思和写作手法不一,呈现出来的作文效果也是不同的,可知每个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是不同的,教师的针对性指导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整理,避免“一刀切”式的讲解无法使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对号入座”。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大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能顺利完成写作。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观察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限制,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大多来源于生活,写作的灵感也是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为何作者的描述如此清晰明了,同时将课本中的有关实例及时与生活实际建议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和学习是不可分割的,从而学会在生活实际中观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例如,在让学生写作有关人物的作文时,学生往往只能抓住人物的外形进行描写,而且写作时的“套话”较多,诸如“红彤彤的脸蛋”等形容词不仅用在年轻女孩身上,还用在中老年人身上。这明显是不合理的,也从片面证明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较薄弱,或是在写作开始前没有进行观察。对此,教师在让学生进行人物刻画时,先让学生从最基本的外形开始观察,逐渐引导学生注意到描写对象的动作、神态,以及说话方式和语气。在学生观察后的作文课上,他们不再抓耳挠腮,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描写,不仅写作速度有所提升,而且人物的刻画也更加饱满。又如,在解析鉴赏《我家的小狗》这篇习作例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出可以证明“王子”淘气可爱的句子,在学生找出后引导学生将这些句子换成其他的文字,主要突出学生自己生活中认识的狗的特点。这样的改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想写作的兴致,从而让学生自发的在课下观察狗狗并进行写作,最终达到提高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
总之,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语文课堂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具有不可言说的作用。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在课上的表现和对于写作的态度,使学生对写作萌生“爱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使语文课堂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韩召同.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2):191.
[2] 丁先芳.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提升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6(20):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