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思想认识要到位。要结合实际加强学习,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加深对自身职责的领悟。要久久为功坚持学习,不搞形式主义,不能急于求成,每次学习都要有新进步、新体会,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抓检视问题要到位。要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以闻过则喜、知过就改的胸襟,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把问题找到找准,把根源挖深,明确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方。
抓整改落实要到位。要把“改”字贯穿始终,既要治已病,又要治未病,既把该堵塞的漏洞堵塞好,又把该完善的体制机制完善起来,该批评的认真批评,该处理的严肃处理,做到对症下药、标本兼治,要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为衡量标准。
抓组织领导要到位。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点,先改起来、改实一点,把标杆立起来,就能以上率下,让广大党员干部激发学的劲头、坚定改的决心,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党中央安排部署对标对表,同时结合实际,丰富方式方法,做到“一把尺子”和“多种形式”相统一。
(摘自新华网)
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这是我们这个有着98年历史的党又一次的“三省吾身”,是党员拂去思想上的“灰尘”维护全党机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指出,找差距,就是要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的放矢进行整改。
找差距要有对标物。在工作方案中,明確指出要重点对照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逐段逐句学习,进行自我检查。要把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与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检视问题结合起来,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增强查摆和解决问题的针对性。
找差距要把自己“摆进去”。党员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这次的主题教育更要做到对照检视分析,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学、带头查、带头改,以上率下,做出示范,同时督促班子成员和下属单位领导干部找准问题、解决问题。
(摘自《光明日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改革的价值导向,也是守初心、担使命的内在要求。要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推出一些更有针对性、开创性的改革举措,做到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我国各地实际情况差异较大,面临的矛盾问题各不相同,不可能“一个药方治百病”。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鼓励引导支持基层探索更多原创性、差异化改革,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探索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
改革打硬仗、克难关,关键在一个“实”字。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弘扬真抓实干作风,做到推进工作要实打实、硬碰硬,解决问题要雷厉风行、见底见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攻坚难度大、影响面广、同老百姓关系密切的改革任务。光说不练假把式,改革关头见真功。要坚决克服改革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加大改革督察力度,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确保改革方案做实、任务抓实、工作落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摘自人民网)
在作风建设上有更大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目前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大敌,要压实主体责任,集中整治推动工作不实、在维护群众利益上不作为等突出问题。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督促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求实干、求实效、求实绩,发挥“关键少数”净化政治生态的“头雁效应”。
在惩治腐败上有更大作为。净化政治生态,必须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态势。准确把握治标与治本的辩证关系,敢于用好治标利器,保持高压态势不松劲、持续震慑不退步,坚决有力削减存量、有效遏制增量,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腐败案件,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加大反腐力度,夯实治本基础。
在加强监督上有更大作为。要深化运用“四种形态”,让纪律和规矩长牙带电;要一体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全覆盖,做到对党员和公权力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要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用全覆盖、全天候、全过程的监督呵护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突破体制机制瓶颈,使人才跃至“奋发态”。要把破除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作为关心关爱人才成长的重要抓手,通过不断提升人才工作开放度,打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切实在人才评价、人才流动使用、科技成果转化、分配制度等方面寻求突破,积极为人才松绑,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高效对接,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使人才各得其所、尽展所长、成就自我。
完善服务保障体系,使人才乐享“稳定态”。要紧紧抓住环境聚才、成长培养、生活保障这些关键点,深入推进人才服务体制改革,切实构建稳定完备的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公共人才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平台搭建、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为人才提供全方位贴心服务,让人才心无旁骛、专注事业发展。
强化政治吸纳引领,使人才永葆“凝聚态”。要充分发挥人才工作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乘数效应”,通过健全党委定期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完善重要决策咨询机制,切实加强思想和情感交流,把专家人才的意见作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发挥优秀人才智囊作用,使个人才华得以充分施展。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好的调查研究的一大共性,在于“身入”实际、“心至”群众。
身入,才能克服研而不调,避免凌空蹈虚。人民群众中有无穷智慧,基层实践里有万千高招。如果只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上网络,凭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就很难捕捉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很难应对形势发展变化提出的新课题新挑战。正因如此,有些地方负责人将主题教育的课堂搬到基层现场,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检视反思;有的党员干部扑下身子、迈开步子,在车间码头、田间地头蹲点调研……把实际情况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就要这样眼睛向下、脚步向下,问计问需于民。
心至,才能杜绝调而不研,防止形式主义。把群众当亲人、和群众“坐一条板凳”,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意见,人民群众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反观一些干部在调研中听不到真话、取不到真经,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放下架子、敞开心扉。调查研究远不止于“转转、听听、看看”,只有带着一颗为民之心下去,才能满载百姓期盼、基层经验、群众智慧而归。
(摘自《人民日报》)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适应新的形势,中共中央提出“大量的、十百倍的发展党员”,至1938年底,党员人数已从全国抗战开始的4万多人发展到50余万人,党的七大召开时,党员人数达到120万。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黨员是“带着各种各色不同的目的和动机”入党,不可能在加入党之前就深刻理解共产主义和党纲、党章。因此,对于他们的教育,他们自己的修养和锻炼,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以后,延安发起了大规模的学习教育运动,投入其间的新党员,大都在“把自己摆进去”的学习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
以作家茅盾的女儿沈霞为例,1940年到延安大学学习俄文,1941年入党。初到延安,她在日记中表达困惑:“我现在必须俄文第一,政治理论等等是要的,但是不想弄到竟占了俄文应有的时间。说我政治落后,不关心政治,我完全不在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沈霞在日记里开始用学到的政治理论进行自我剖析,认识发生了明显改变:“因为不是从集体出发,从革命的需要出发,而是从个人的情绪出发,就做出了错误的结论。”她开始自省:“强调个性爱好是我到延安后的一个中心缺点。”沈霞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在抗战时期入党的大批知识分子中具有普遍性,从组织上入党到思想上入党,党组织为他们提供的学习教育层层递进、严格而有耐心,他们自身具备对党的信任与学习改造的真诚态度则是不可或缺的内在动因。
(摘自《学习时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共同建立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又称“新政协”,以别于1946年在重庆召开的“旧政协”。1948年,中国共产党号召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以扩大、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今北京)召开。后来,周恩来提出:许多团体都冠以人民两字,政协何不采用?这个意见被采纳了。因为人民包括工、农、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分子,人民民主的性质鲜明。1949年9月17日筹备会的第二次会议决定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摘自中国政协网)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创办陕北公学。陕北公学简称陕公,是我们党根据抗战形势创办的一所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学校。1938年4月1日,陕公举行第二期开学典礼。毛泽东参加典礼并发表讲话说:“中国共产党对于今天的开学是很高兴的,因此,我很光荣地代表中国共产党欢迎各位同志。像那天我说过的,你们不为升官发财,而且,准备着或者正在准备着牺牲生命参加抗战。你们这样的一千五六百人,为什么不到别处去,而到这里来呢?我想是由于你们对共产党的信仰,如果不是中共中央在这里,你们不会来的。”
面对学员,毛泽东讲道:“今天陕公开学,我应当送点礼物。但是,我没有多少东西,只能送你们两件礼物。第一件,是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第二件,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我的礼物就是这两件,好不好,你们再想一想。我想是有用处的,只要我们有一个一致的政治方向,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而且坚持这一方向和作风,就可能把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就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摘自《人民日报》)
南昌起义之后,1927年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要求全党转入秘密斗争。此后党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要领导的秘密工作委员会,周恩来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秘密工作条例》等保密工作文件,成为我党最早的保密工作文献之一。
1927年秋,为适应对敌斗争需要,中共中央常委会议决定成立中央特科,由军委主席周恩来直接领导。1940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背信弃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消息传到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大家都义愤填膺。与此同时,党中央两次急电,特别要求周恩来尽速离渝。周恩来慎重考虑后,向党中央表示不能撤离。1月17日,局势进一步恶化,周恩来召集办事处工作人员开会,他说,反动派搞突然袭击的可能性很大,他们主要目的是想攫取我党机密,如密码、文件、地下党员名单,破坏地下党组织,打击同情我们的爱国民主人士,我们决不能让其得手。如果我们被抓起来,要坚持不泄露党的机密。
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办事处立即成立了保密小组,制定保密条例,并立即严格执行。由于周恩来始终把保密工作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在他的领导下,有力地维护了党的机密,为党夺取革命斗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摘自《学习时报》)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当局一方面对中央苏区组织疯狂的军事进攻,持续发动几次大的“围剿”;另一方面派遣特务千方百计混入苏区和革命队伍,从事各种破坏活动。面对这种内外夹攻的严酷斗争环境,在接连组织反“围剿”军事行动的同时,中央苏区还积极探索组织赤色戒严,保卫苏维埃政权。
红军是高度重视宣传发动工作的,在戒严工作中也是如此。1931年11月以后,苏区先后颁布了《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十二号命令——关于战争紧急动员》《苏区少先队湘赣省队部为修理与添置武器加紧赤色戒严给各级队部的一封指示信》《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命令第三十七号——为严禁出境行人事》和《苏区戒严条例草案》等,这些文件详尽地阐述了戒严的目的、任务和方法等,广泛发动苏区内广大群众,使苏区全体军民认识到组织戒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全力重视和支持这一工作。
为加强对戒严工作的组织领导,还在市区乡各级苏维埃政权之下均成立了赤色戒嚴委员会,“其任务为加紧赤色戒严与肃反斗争,如指导并巡查放哨、眺高、查路条、盘问可疑居民与来人、领导群众注意剥削分子的行动,追究反动派造谣,并帮助政治保卫局与裁判部实行镇压反革命活动等”。
(摘自《人民政协报》)
一九四八年十月,任弼时给女儿任远志写信。信中写道:“以前对你说过,学习要靠自己努力,要善于掌握时间去学习。你们这辈学成后,主要是用在建设事业上。”
事实上,为党和人民勤劳工作,正是任弼时一生的追求。他恪守着“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的原则,长期抱病工作。曾任中央军委情报部副部长的戴镜元后来回忆说:一九四七年九月,他到陕北佳县神泉堡向周恩来、任弼时汇报工作,“他俩每天下午三时至八时听取我们的汇报。连续工作五个小时,中间也不休息,和我们一起研究机要通讯情报保密等问题的方针、原则,甚至工作细节。直到十月底,三十多天除了中央有急事,每天如此”“当时弼时同志身体就很不好了,血压很高,但他从来不放在心上,我记得非常清楚。特别是和我一起研究二局工作,他非常认真细致,一尺一码,一丝不苟,还亲自和我一起手工作业,一直到得出科学的结论为止”。
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四日,任弼时连续工作到深夜,休息前随手把台历翻到新的一页——十月二十五日。他完全没有想到,这天清晨自己的病情急剧恶化。十月二十七日,任弼时溘然长逝,英年四十六岁。
(摘自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