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一位教育家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将教育的内涵如诗歌般优美地道出。美育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就是以审美的方式育德,以美的事物培养人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基础教育领域,特别是学生身体、智力、能力水平迅速发展的中学阶段,如何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立足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音乐特色教育,将音乐学科作为实施美育的一种最有效途径,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是我一直在实践中思考的问题。
一、立足校本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充实课堂内容
1.学生多元参与、探究实践的课堂。任何教育的力量都需要学生自身的“感知”,这样留给他们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在信息技术多元发展的教育2.0时代,我也努力将自己的课堂打造成学生能够全方位参与、并积极探究实践的课堂。例如,在赏析“非洲音乐”这一教学环节时,我创设了开放式的情景,将学生分成活动小组,分别查找关于“非洲历史”“非洲地理特点”“非洲旅游”等专题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分享。一位曾去南非旅游的学生还给大家展示了他从那里带回来的“食人族”项链。
2.初高中特色校本课程,学生喜闻乐见。结合初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欣赏倾向,我们分别在初中开设了“宫崎駿与久石让作品赏析”“天津传统曲艺”,在高中开设了“戏剧影视赏析”“民族器乐欣赏”等音乐校本课程。这些课程让学生既感知了家乡天津作为“曲艺之乡”的戏曲特色,又更多地了解民族音乐,增强文化的自信。
二、拓展艺术社团活动,给予学生充分艺术熏染
自2010年9月,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着手组建了“天津耀华滨海艺术团”。2012年,我有幸受学校委派赴美国交流学习。在此期间,我深入美国高校及中学校园,观摩学习了西方教育体制下的音乐教育。回国后,结合耀华滨海的实际情况,在现有的艺术团基础上,成立了行进鼓乐团,充实耀华滨海艺术团的力量。艺术团成员每学年活动人数高达140余人次,每周的乐团排练,都有专业教师为我们进行手法和基本功的培训。这种历练,正是军乐队所追求的坚强之美。
三、依托地方特色资源,打造大音乐教育课程
1.每年6月,耀华滨海“走进耀华”体验日活动都深受师生喜爱,而以耀华滨海艺术团为主体的“我们的故事”文艺汇演则每年都会在耀华礼堂为全体师生演出,也成为了艺术团的学生最期待的盛事。
2.致力于推广“高雅艺术进校园”,也让校园艺术资源更大限度地服务师生,反哺社会,发挥艺术教育的社会服务能量。我校是天津歌舞剧院的中学艺术培养基地之一,依托这一强大资源,增强了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
3.充分依托社会资源,我校艺术团曾赴天津市武警一支队进行慰问演出;多次参加滨海集团松江足球俱乐部的竞赛及演出活动;在天津市大中学生多元文化理解日活动中表演民族器乐;组织耀华滨海学生与亚杜兰特殊学校的师生进行圣诞联谊活动;参加天津滨海广播“英语校园行”活动等。2014年8月,我到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开展支教活动,帮助玉树学校组建艺术团,将艺术的种子播撒在雪域高原。
四、艺术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
在艺术教育实践中,我们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以艺术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为核心,通过构建多方位、多角度、多情境、多体验的师生共进共融的过程,使学生在丰富生动的艺术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形成完善的审美、和谐的身心、健全的人格、开阔的视野和高雅的志趣。
(责任编辑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