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也能飞上天吗

2019-09-10 07:22华敏超
奇妙博物馆 2019年6期
关键词:竹篾纸鸢韩信

华敏超

从初春到初夏,天气晴朗的时候,放风筝的人越来越多。我小时候就喜欢漫天遍野奔跑着放风筝。我会用旧报纸和竹篾(miè)亲手制作一个纸风筝,还会在风筝上贴两条长长的尾巴,这样当它飞起来的时候,尾巴拖在后面摇曳,是不是很厉害?

我们现在所说的风筝,通常是以竹篾为骨架再糊上纸或绢做成的,系上长线,就能乘风高飞。不过最初的风筝,与我们现在所见的其实是不大一样的。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曾经花了三年时间,用木头做成一只木鸟,木鸟飞上了天空,墨子把它叫作“木鸢(yuān)”,鸢就是老鹰,不过这只用木头做的老鹰飞了一天就坏了。后来鲁班又用竹木做了一只喜鹊,这只木喜鹊在空中飞了三天。这两位所制作的木鸟,有人将其看作风筝的雏形,也有专家认为并不是,无论怎样,这都体现了人类对天空的向往。

那么风筝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更为普遍的说法是说在楚汉相争时,大将韩信以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团团包围,并用牛皮做成风筝,在上面绑上笛子,风筝飞起,风吹笛响,韩信带着众人唱起楚人的歌曲(有的记载说是韩信派人坐在风筝上唱楚歌),四面楚歌涣散了楚军的士气。可见,风筝在古代曾被用于军事。事实上,除了军事所用,在历史上风筝还有被用于通信、测距等方面的记载。

随着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风筝的发展也开启了新的篇章——进入了纸糊风筝的时代。那时候,人们开始以竹篾为骨,扎成鸟的形状,再用纸或者薄绢糊在上面,并连接线绳,从而可以牵引着线,让风筝迎风而起,乘风而上。人们给那时的风筝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纸鸢,或者鹞(yào)子。

当然了,说到“风筝”这个名字,它其实出现得更晚。到了晚唐五代,人们在纸鸢上加上哨子,纸鸢飞上天空,风吹哨响,发出了类似古筝奏乐的声音,动听且悠长,人们便给纸鸢取了个名字——风筝。

渐渐地,放风筝成了人们娱乐、游玩的一项民俗活动,风筝的外形也有了更多的变化。人们除了将风筝做成鸟的样子,还增加了蝴蝶、蜈蚣、美人等多种形状。这些形状和图案,喜庆、吉祥且美观,寄寓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后来文人墨客也参与进来,他们有的在风筝上面写诗,有的亲手画风筝图案,有的把风筝送给亲朋好友,使得放风筝成为雅俗并举的一种活动。

风筝被中国人发明之后,很快就传到了世界各地。在我们的紧邻印度地区,放风筝演变成了一项竞技运动,印度人称“巴当”(音译),即把成百上千只风筝同时放上天空,选手以利用自己的风筝将对手的风筝拉倒、撕破、下坠为目标,争夺胜利。在太平洋中部的波利尼西亚地区,当地的部落将风筝用于宗教仪式,希望风筝能将自己的愿望传给天神。在欧洲,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风筝曾被有限地用于军事,如无线电探测等。在美国,本杰明·富兰克林做了一个享誉全球的“风筝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就渴望天空、向往天空,并生出了无数美丽的幻想。手中也诞生了幻想的试验。最早,人们以鸢(鹞)来命名风筝,不仅赋予了让风筝在天空翱翔的梦想,也寄寓了人类自己渴望天空、渴望飞翔的梦想。读到这儿,你是不是也想亲自动手做一只风筝了呢?

你知道全国第一座风筝专业性博物馆是哪家博物馆吗?对啦,是位于山东省濰坊市的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它建成于1987年,是目前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风筝专业博物馆。这座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很特别,屋脊是一条完整的陶瓷制成的巨龙,屋顶用孔雀蓝琉璃瓦铺就,远远望去,仿佛一只活灵活现的龙头蜈蚣身的巨大的风筝。

当你走进馆内,会看到2000余件古今中外令人目不暇接的风筝珍品和相关的文物资料,喜欢风筝的你,快去找找像巨龙的串式风筝,翅膀能够随风摆动的软翅风筝,筒形的立体风筝,木板形的板式风筝吧!

猜你喜欢
竹篾纸鸢韩信
向往鸢满天
老手艺人能用竹篾编二维码
纸鸢风与少年
竹篾簸箕上的花菇
寻访竹艺足迹传扬工匠精神
追韩信
韩信谋反是个阴谋?
一饭千金的故事
NO.3 纸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