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国人引以为傲,这也是我们当前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精神力量。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在文化精华和封建糟粕的辨别和选择上,问题频发,这引发了社会思考和讨论。
近年来,以“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來顺受,绝不离婚”为基本内容的“女德班”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办,这些“培训班”向未成年人灌输“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因受到社会强烈谴责而被责令关停。
然而,这种厚古薄今的思想和行为在近几年并不少见,很多学校让学生穿古服、行古礼,组织学生集体跪拜父母,在公共场合为父母洗脚等,看似崇尚礼仪、孝敬父母,实则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那么,应怎样保证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时代性?作为学校和家长,又应怎样培养孩子们优秀的民族精神和礼仪呢?对此,本刊编辑特约几位作者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