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源
在我国产学研各界积极筹划启动5G商用之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声音,认为“5G与4G相比,技术上并没有大的突破,甚至是一种完全失败的技术”,对此,我认为这应该交由市场检验。
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更迭都伴随着能力的升级和使用场景的改变,前面几代移动技术侧重于数据传输速率的提升、业务应用类型的丰富和消费者使用体验的改善,尤其是4G技术的应用,让人们对网速快有了全新的体验,这也让人们对5G到底能带来多大变革产生不同意见。
从国际电联对于5G的愿景来看,5G将以全新的移动通信系统架构,提供至少10倍于4G的峰值速率、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带来网络性能新的跃升。从5G标准化的推进进程看,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在2017年已发布了非独立组网的5G空口新标准,2018年6月又完成了独立组网的5G新空口和独立组网新标准,当前正在推进低时延等方面的标准工作,这表明产业界在技术标准层面已经达成了集体共识,ITU的愿景正在产业链各方面的携手努力下得以实现。如果说要与4G对比,业界已多次指出5G的侧重点是推进万物互联和加快生产领域的数字化进程,通过去年的“绽放杯”5G应用大赛,产业界已经感受到5G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医疗、城市管理、照明等各个垂直领域的应用潜力。至于潜力能得到多大程度的释放,这主要取决于市场是否接受、是否解决了产业痛点,现在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去预见一项技术在市场上能否成功。
但总的来说,5G技术已准备就绪,5G产业已处于商用的门槛上。
如今,5G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但如同历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初期一样,越是在这种应该大力投入的紧要关头,越是有各种争议。比如有人认为,目前5G应用模式尚不清晰,应谨慎投资;也有人认为,只有加大投资先建好5G网络,才能催生出众多创新型的业务和应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应用场景才跑得起来。
我觉得,纵观过去2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每一代移动网络部署使用之前,产业界往往都会对未来的应用场景进行前瞻、进行规划或展开畅想,也出现过关于“杀手应用”到底在哪里、商业模式是否清晰、企业投资是否值得等诘问。但过往的发展实践表明,一旦网络设施部署到位、通信能力得以增强,各类创新要素如人才、资金等在市场力量的引导下,就会争相涌入移动通信产业,很多预料之外的场景、业务或产品随即被挖掘出来,比如2G时代的短信业务、增值应用业务,3G时代的智能手机和移动APP,4G时代围绕人们衣食住行的各类新业态新模式等。
所以,在技术日新月异、业务创新活跃的移动通信领域,未知要远远大于已知,要想提前规划未来的业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基本上是不现实的。目前,主要国家5G网络部署在即,關于5G应用领域的讨论、疑虑和担心再一次浮现,这并不奇怪。需要谨记的是,5G网络是信息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普遍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等特征,其经济外溢效应要远超过网络设施自身,这也是在基础设施层面需要国家超前规划、提前部署的根本原因。
而对基于5G网络的各类业务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则应是由市场来选择、市场来决定,政府要考虑的是如何构建有利于创新、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积极性,如通过创新试验、市场试错与各垂直行业相融合、相嫁接,进而形成富有市场活力的5G生态系统。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中小企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