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2019-09-10 07:22张立平
家长 2019年9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情感

张立平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育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传统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当今教育的发展需求,因此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全新的构建是极其必要的。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农村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为构建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一、农村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分析

(一)农村初中语文特征

1.初中语文是一项基础性教学,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当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所掌握之后,那么他们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可以产生很大的帮助作用。

2.语文课程的应用性很强。语文教学不仅要实现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知识并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训练母语的过程,在未来的成长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语文材料,并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更好地对语文进行应用。

3.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与时代性。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地域问题会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出现不同的差异,农村地区多使用方言,因而地域性特色很明显。不同时代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不同的特征,使语文教学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便决定了初中语文课堂要采取综合性教学。

(二)农村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核心,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传统的教学方式不符合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由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面向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观念,对待学生既要有整体性,又要能认识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二、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备课不够全面深入

备课对课堂教学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的教学成果与备课质量有着直接性关系。但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全面深入地对教材进行研究和理解,备课工作不是很完善,不能准确地理解课程教案,甚至会在教学的时候抄袭其他教师的备课方案与教学手段,致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主体相脱离,从而无法保障教学质量。

(二)教学模式未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知识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学生学到的知识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有用武之地,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为教学与实践是相互作用的。但是在农村初中語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并没有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忽略了知识的实践性意义。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在生活中将课堂所学实现有效应用,更无法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单一老套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学生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往往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机械化的课堂教学让学逐渐产生厌学情绪,有效课堂更无从谈起。

三、农村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对课程进行精心的安排与策划,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加强自身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一)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通常具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探究,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融入情境之中,加强对学习内容的思考与理解,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乡愁》一课的教学中,我先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然后对学生说:“这是唐代诗人高适的《除夜作》,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思考,学生们可以知道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的思想之情。我又接着说:“自古至今,很多漂泊异乡的文人学者都将自己的乡愁汇集在文字之中,响彻古今。有李白的《静夜思》,有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有杜甫的《春望》……你们知道近代文学家余光中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余光中的《乡愁》,体会余光中的思乡情。”通过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可以很好地将学生的思绪带到“乡愁”这个主题上,并能全身心地融入到余光中的思想情之中。

(二)开展小组教学,实现互帮互助

在当前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通常要对两个班级进行教学,工作内容比较多,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开展小组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组,实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在相互合作的氛围中,学生可以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促进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

为了让学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提高小组合作的学习水平,教师需要为学生的小组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尽管每一名学生都存在着差异,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条件,但是充满轻松、和睦、信任、尊重、默契的学习环境,却是课堂教学的“共性”要求。著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形成高昂的学习情绪,教师就急于向他们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会让学生产生冷漠感与疲惫感。因此,在开展小组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为他们构建良好的合作氛围,提高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比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写作思路和写作方向进行讨论,组员在交流谈论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明确,而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可以为自己的文章注入更多的灵感与元素。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在无形之中培养自身的竞争意识,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在小组交流中充分展现自己,获得心理满足。

即便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充满吸引力的学习情境,学生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是只有少数小组才能真正顺利、没有困难地完成学习任务。要想让学生不惧困难与挫折,积极地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程的观察,及时对他们进行鼓励并提供必要的指导。比如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学生通常會觉得比较困难,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度,当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要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启发与点拨。

(三)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相对来说比较落后,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逐步提升。当前大部分的农村中学教室都配备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并没有充分利用到这些教学设备,我们绝对不能让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成为摆设,要实现物尽其用。具体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改进教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教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充分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电脑操作知识来改进教学课件,让课件能够图文并茂,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此外,教师需要把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入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比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凸显菲利普夫妇唯利是图、贪婪无耻的人物特点,我使用多媒体播放了菲利普夫妇躲避于勒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通过刻画反面人物的假、恶、丑,从而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提高学生鉴别善伪的能力。我借助文章的中心思想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并结合文章的语言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来,从而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得启迪,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

又比如在对《钱塘湖春行》进行教学时,我在课前时间从网络上搜集了该课文的录音以及相关的视频,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事先准备好的教学材料予以播放和展示。学生们通过观看春意盎然的视频,聆听优美的朗诵,可以感受春日钱塘湖绿草如茵、碧波荡漾、春花烂漫、莺歌燕舞、马蹄轻快的美丽景象。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即便是基础再差的学生也可以体会到春光的无限美好。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对诗词的领悟,同时也使他们获得美的体验,陶冶了情操。

(四)加强情感教育,赋予知识温度

教育离不开情感,情感教育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便是充满爱的激励。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心理较为叛逆、敏感,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渗透情感教育,用爱来激励学生,以实现教学目标。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将重点放在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情感的传递,语文学科融合了各种各样的情感,利用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极其必要和有效的。

一方面,教师要找寻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从而实现双方的情感共鸣。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不再是简单地对知识进行传授,而是要引导学生向纵深方向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灵引导,让学生融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实现心灵的契合。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都会在心中对文章做重新的创造,加强心理体验,从而实现心灵的愉悦。

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感染力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感本身所具有的的感染性是非常强大的,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大多取决于该教师的性格特点。幽默、乐观、外向的教师通常可以得到学生的尊敬与喜爱,而严厉、刻板的教师往往会让学生产生逃避感,对该教师的授课科目提不起兴趣。因此,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和激励,赋予知识温度,让学生爱上学习。

(五)开放式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也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开展室外教学,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场景。比如在春意盎然的时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感受春耕的希望;在充满金黄的秋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田野体会农民收获的快乐。学生一旦明确了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可以增加了解,从而有助于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初中语文课程在理解、记忆、辨别等方面对学生有着比较高的要求,特别是文言文教学,由于很多学生对文言文不够理解,因而记忆起来就会比较困难,这一点令很多教师感到束手无策。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可以穿插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感受古人的精神文化涵养。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农村初中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探究”(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6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侯 芳)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情境情感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情感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台上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