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凤
对于新的流行媒介堵不如疏,关键在于老师和家长要正确引导,让孩子多接收正能量的信息。
近日,《抖音,请放过孩子》一文在网上热传,引起不少家长、老师的关注。有媒体调查,不少中小学生是抖音短视频的粉丝,某中学初二一个班,过半學生都被抖音短视频“圈粉”。
对此,一些家长担心孩子缺乏自制力,沉迷其中影响学习;还有一些家长担心孩子缺乏鉴别力,无法甄别视频内容好坏,从而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不过,不少老师指出,只要把握好度,偶尔看看抖音视频,自娱自乐并无妨。专家也建议,对于新的流行媒介堵不如疏,关键在于老师和家长要正确引导,让孩子多接收正能量的信息。
经典案例
学校用抖音展示实践活动
最近,某学校小学部开展了一场以“争奇‘抖’艳”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用抖音视频展示活动成果。班主任也使出浑身解数,和学生一起表演。“在这些视频中,我们也感受到了老师和学生互动体验的快乐。”一些家长点赞说,这些老师不仅会教书,而且“很会玩”。
“这场实践活动给我们今后办活动提供了经验参考,可以引入学生关注的热点,让一些常规活动更具新意和创意,同时又不失教育意义。”活动策划王老师说。
李老师平时喜欢用抖音记录生活中美好的瞬间,自称是一名“校外戏精”。今年2月,他开了个抖音账号,至今发布近30个视频。这些视频有手势舞、半夜吃泡面等搞笑画面,也有学生唱歌、与学生互动等温馨场景。轻松、幽默的表演形式广受好评,李老师的抖音账号迄今已有1.7万名粉丝。
让上幼儿园的妹妹当模特
蕾蕾是四年级的学生,她说班上不少同学都在玩抖音,在学校总听他们在聊一些好玩的视频。前不久,她发现妈妈的手机里也有抖音视频软件,于是就自己注册了账号,和同学互相关注。
每到周末的晚上,妈妈允许蕾蕾玩一会儿抖音。蕾蕾最喜欢看主页推荐的视频,遇到有意思的、实用的还会跟着效仿。比如,她模仿网红泡面教程,泡起了网红泡面,味道还不错。
有时候,蕾蕾也会自己拍摄短视频,上传到抖音,同学之间还会互相点赞。玩到尽兴时,蕾蕾会让上幼儿园的妹妹当模特,学拍一些搞笑视频。
四年级女生成时尚达人
四年级女生莹莹,是班上最早开始录制抖音视频的学生之一。她的个子高挑,喜欢“时装秀”,乐于在视频中教大家怎么穿搭。因此,她也成为同学眼中的时尚达人,有不少抖音粉丝。
真真也是四年级学生,她从同学那里知道了抖音短视频后,便在奶奶的手机上偷偷下载了软件。玩了几天,她发现用手机看抖音视频耗电很快,担心被奶奶发现,只好卸载了。真真说,课间同学们常常围在一起讨论抖音上的流行搞笑视频。最近,真真和同学们迷上了“网红手势舞”,课间大家就围在一起讨论、学习动作,然后找地方拍摄视频。真真说,这些都是她和同学在学校偷偷进行的,并没有告诉家长。
家长怎么看
心存担忧卸载软件
蕾蕾的妈妈认为,孩子偶尔玩一下抖音,娱乐一下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不能沉迷其中。刚开始,她规定女儿周末才能玩。最近,她发现女儿一开口唱的全是抖音上的歌曲,就告诉女儿不能“中毒太深”。最后,她还说服女儿,把抖音视频软件卸载了。
真真的妈妈卢女士前几天和朋友聊天,才发现女儿和同学们都在玩抖音。“孩子才上四年级,比较缺乏自制力,现阶段她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去看那些简单到不用思考的视频和综艺节目。”卢女士和丈夫都不赞成孩子玩抖音,他们打算和女儿商量,卸载抖音视频软件。
叶女士的女儿上五年级,今年寒假开始迷上抖音,经常玩到忘记时间。叶女士认为,抖音里的视频内容大多没什么内涵,看多了也没多大的意义,没必要在上面花费太多时间。她还担心,抖音上的视频很多,可能隐藏着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女儿还小,没有能力甄别。叶女士说,这学期开学后,她开始限制女儿玩抖音的时间,但是女儿常常借口要用平板电脑做作业偷偷地玩。叶女士一气之下,就把软件卸载了。
老师怎么说
把握好度避免沉迷
某小学蔡老师说,闲暇时,她和学校里的一些老师也玩抖音。“有些视频还挺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看看视频可以自娱自乐,帮助减压。”她认为,如果不是毕业班的学生,适当玩一玩没什么问题,但要看健康的内容,而且要把握好度。“如果家长不放心,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起编,一起演,还能增进亲子互动。”蔡老师如是说。
不过,也有老师持不同观点。某小学林老师认为,偶尔玩一下抖音打发时间还可以,但如果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甚至更久,到了沉迷的地步,那就太浪费时间了。他说,如果是内容优秀的视频,多看看也有好处,但是如果对一些恶搞视频着迷,一定程度上也是精神空虚的表现。
专家来支招
选择优质资源并正确引导
专家表示,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不少新媒体应用的流行都是一阵风,每个时期流行的东西都不一样,但会产生从众效应。“别人都在玩,迫不得已自己也去玩,否则可能就跟不上大家的节奏了。”这是现在很多人玩抖音的原因之一。
抖音视频的特点之一是短,迎合了一些年纪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的群体,特别是小学生。除了娱乐外,年轻人时间的碎片化,也让抖音等成为他们情绪的宣泄口。
“新产品层出不穷,堵不如疏。”专家介绍,媒介生态影响人们的生活,媒介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对于心智不成熟、缺乏判断和鉴别能力的未成年人,家长和老师要帮他们把关,这是很有必要的。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接触不良信息,因此没收孩子的手机,但这样解决不了问题,孩子还可以看别人的手机或者通过其他途径接触。因此,关键在于家长要给予正确的引导,选择优质资源,让媒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责编 刘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