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琼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时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肖贵清教授主编的《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一书,于2018年5月经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分30个专题,对邓小平有关改革开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高度评价了邓小平领导和推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历史贡献,是一部系统研究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理论与实践的扛鼎之作。掩卷遐思,不难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
一、论述内容较为丰富、全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这一思想贯穿了全书。
首先,彰显了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历史贡献。好的顶层设计,关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邓小平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基本设计,包括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设计,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设计,对外开放目标、途径及步骤的设计,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目标、途径的设计,党的建设目标和要求的设计等等。所有这些,均以专题的形式在书中相继呈现且交相辉映,凸显了总设计师的“大手笔”。
其次,展现了邓小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的历史贡献。“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摆在了中国人民面前。全书用了几个专题,专门论述了邓小平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推动解放思想和拨乱反正,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再次,回顾了邓小平创立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贡献。邓小平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其内含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等,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些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光芒的理论成果分别在相对应的专题中展开,比较完整地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全貌。
二、理论研究比较深入、透彻
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该书旨在让理论说服人,让理论为群众所掌握。30个专题研究的深入、透彻,具有理论的彻底性,展现了理论本身应有的魅力,因而能够说服人。30个专题,看似零散,实际上紧密相联,环环相扣。历史地看,在党和国家处于大转折的关键时刻,都需要有一个适应客观实际要求的思想大解放。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率先从端正思想路线抓起,指导我们党系统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解决了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等重大问题,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践和理论,坚决顶住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为党和国家的发展确定了正确方向,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步推向前进。
该书从“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开篇,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回答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展开,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红线,从推动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到改革开放的时代意义,最后以“国外学者论邓小平与改革开放”收笔,呈现了一个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国内与国际完美统一的框架结构。这种抽丝剥茧、空间与时间交错、内外相联的理论阐释方法,将晦涩的理论变得有味,体现了研究的深度。
三、全书语言鲜活,可读性强
邓小平讲话很平实,但却很有道理。邓小平常说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道理,因而他不讲空话,而是在简明扼要的话语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总是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朴实语言,来阐明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战略决策。如“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稳定是压倒一切的”,“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等等,这些朴实的语言,能很快为干部群众所理解和认同,从而产生“精神原子弹”的作用。一部好的学术作品,除了要有深厚的学理支撑,也需要亲切的话语表达。
该书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无论是专题的题目设计,还是对专题的内容阐释,都尽量运用了邓小平本人平实的语言,显得既生动活泼,又十分“接地气”,大大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可读性。比如,在论述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时,就使用了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自民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讲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作为专题题目;又如,论述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發展时,直接使用“发展才是硬道理”作为专题题目;再如,论证物质文明和精神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作为专题题目。细细品来,给读者的感觉不是在读一部学术著作,而是在读一本大众哲学书,与此同时,世纪伟人邓小平的形象更是深深刻入读者脑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是由于有邓小平同志的卓越领导,正是由于有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和全力推进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欣欣向荣,中国人民才能过上小康生活,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因此,深入了解邓小平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贡献,深入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不断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正是《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一书的用意之所在。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付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