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丹
玉米粒如果太小,就无法有效地隐藏鱼钩。所以,有的人喜欢用大的马齿状的玉米粒作钓饵。以前,我也这么用,直到后来我接触到四川的珠子钓法后,玉米粒的使用观也就随之改变了。
嫩玉米的正确用法
可以这样说,玉米粒是钓鱼人最常见、最常用的钓饵了。但是,很多钓友在用玉米粒作餌时却存在很多不当。咱们先说嫩玉米。
嫩玉米粒被使用得太广泛,以至于很多人都懒得将其作为一个话题来探讨了。不过,有的人真的做得不对,这其中甚至包括一些老钓鱼人。有一次钓水库,我正在往钩上挂嫩玉米的时候,一个老钓友溜达过来,看到我的挂饵方法,吃惊地问我:“你挂嫩玉米还剥皮啊?”我说难道你不剥皮吗?得到的回答是:“剥了皮就不耐泡了,我一天十几粒都用不了。”
我相信,这样用玉米粒的不止他一人。他们的惯常思路是,只要钩上还有饵,就绝对不换。
嫩玉米挂到钩上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觅食的鱼把它吃到嘴里。那么,让鱼把玉米粒吃到嘴里的前提是什么?是鱼首先能够发现玉米粒。试想,一个久泡的玉米粒和一粒小石子能有多大区别?还有,玉米的外皮堪比塑料膜,被其严密包裹着的玉米粒,目标鱼需要离多近的距离才能发现它?
我劝那些嫌剥皮费事的钓友,不如用刀削下玉米粒作钓饵,起码那道刀口能使嫩玉米的汁液扩散开去。
“只要钩上还挂着玉米粒,就绝不再换饵。”这也是错的,道理就跟久泡的蚯蚓无益于诱鱼一样,无需解释。
再说说用嫩玉米打窝子。有些钓友为了图省事,都是用刀削下一堆玉米粒打窝,留下一小部分作钓饵。我认为,这个方法虽然没什么大毛病,但也不是最佳的办法,尤其有的人打窝时会一次性打很多,问题跟着就出现了——一棒玉米能削下好几百个玉米粒,在这几百粒诱饵当中,只有一到两粒是钓饵,并且钓饵的形态和诱饵一模一样。那么,被诱来的目标鱼肯定不会在第一时间吃到钩子。如果打得更多,鱼在成千上万粒诱饵中吃到钓饵是不是更有难度?所以,用刀削玉米粒打窝,量一定不能多。最好的办法是,用手剥下来的完好的玉米粒打窝,用那种外皮遭到破坏的玉米粒作钓饵。想长期驻钓的钓友,窝量可以加大,但发窝时间也会变长。
关于嫩玉米用法的另外两个小窍门
毕竟,用玉米粒作钓饵的钓友不会把小鱼作为目标,所用鱼钩也相对较大,玉米粒如果太小,就无法有效地隐藏鱼钩。所以,有的人喜欢用大的马齿状的玉米粒作钓饵。以前,我也这么用,直到后来我接触到四川的珠子钓法后,玉米粒的使用观也就随之改变了。试问,那个小塑料珠为什么能钓到鱼,并且是在别的饵料无法打开局面时。
这是为什么?我想不明白,解释不清,但我想到了玉米棒的尖部。玉米棒尖部生长的玉米粒是圆形的小粒状,那些有着生长缺陷的“瞎玉米”也是圆粒,珠子不就是规则的球状体吗?可以肯定地说,除了规则球体的特点之外,它和真实的饵料相比一无是处。所以,我有理由认为,在一片窝料中,鱼更喜欢规规矩矩的圆形物。于是,我就有目的地使用圆形的玉米粒。
实事求是地说,圆形的玉米粒和其他形状的玉米粒之间的区别没有那些卖鱼饵小药的说得那么夸张,但是,它的效果确实存在。假如用普通形状的玉米粒一天或一夜能钓获2条的话,用圆玉米粒就能钓3~4条。如果按比例计算,圆形玉米粒优势很明显,但若按尾数计算,用圆形玉米粒仅仅是多遭遇了一两口而已,正是因为钓友们普遍存在这种心理,圆形的玉米粒才没得到重视。
玉米翻板钩——原创玉米使用法
玉米翻板钩是我的原创,起码在我使用之前,我没发现别人使用,也没发现有任何的文字论述。
十几年前,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豆饼、糠饼能成为翻板钩的饼板,那么鱼爱吃的玉米为何不能?做法非常简单:把玉米棒子切成和饼板相同的厚度即可,然后在玉米棒子中心用锥子扎个孔,穿过主线即告完成。起初,我为了增加其诱惑力,在“玉米饼板”上随意用刀划上几下,使玉米粒的汁液外流,起到诱鱼的作用,几小时后不咬钩,拉上来再划几刀。后来,我看到没带刀的朋友直接用石头敲,汁液外流效果更好,诱鱼效果也比用刀强,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我早已成型的方法是,用刀浅浅地削掉玉米棒的顶皮即可,几小时后再换。玉米饼板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效果比真正的饼板好多了,如果不换饵的话能用上一星期。
翻板钩,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翻”,一旦水浅,“翻”的问题就很难解决。而玉米棒本身就浮于水上,在它自身浮力的作用下,想让它倒立都难,这一优点是真正的饼板比不了的。另外,我们还能利用玉米棒的浮力优势做点别的文章,比如钓离底——铅坠到底了,玉米饼板可以带着钓组钓任何一个水层。如此,底层的鲤鱼、中上层的鳊鱼草鱼,将尽为囊中之物。
再说说老玉米。近几年出现的一个可喜的现象是,老玉米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使用,许多品牌玉米窝料随之诞生。由于野钓者都在用,钓法就该出现变化了,并且是谁先变,谁就能提前有好的钓获。原因其实特别简单,当人人都在用那种发酵老玉米打窝子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后,这里的鱼是不是就习惯这种老玉米了?答案是肯定的。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用青玉米作钓饵啊,直接就用这种窝料作钓饵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