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机制探析

2019-09-10 07:22:44孙丹霞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工作机制资助育人高校

孙丹霞

摘要:资助育人是实践育人教育理念在高校资助体系中的重要体现,针对目前资助工作还存在对贫困生认定工作精准性差、缺乏人文关怀、资助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本文旨在构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长效机制,从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树立“精准资助”的工作理念、强化情感关怀的工作理念、多层次开展困难毕业生帮扶、注重贫困生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资助育人;高校;工作机制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和未来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这为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能否解决好目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完善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机制,探索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新途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一)贫困生认定工作精准性差

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和合理的认定是各项资助政策能否真正落实、是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首先要通过贫困认定来确定困难等级,而如何准确有效认定困难等级是资助工作的一个难题。在认定的过程中会出现有个别学生刻意隐瞒家庭的真实信息、虚报隐瞒个人生活消费等情况,致使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真实信息掌握不够准确。

(二)对贫困生缺乏人文关怀

目前,很多高校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不够重视。例如,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过程中,对学生的个人隐私方面不够关注,这些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学校资助工作过于偏重物质方面的资助,只是解决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却忽视了对贫困生思想、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对已得到学校资助的贫困生没有进行持续性的关注。此外,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诚实、感恩、自立和责任感。

(三)资助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于国家、省市和学校发布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内容都不太了解,由此可见,学校对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学校应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时了解国家和各级政府及学校的最新资助政策,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坚决贯彻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以及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的深切关注。

(四)对贫困生的能力培养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教师和学生认为经济资助是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却忽视对贫困生能力提升方面的培养。高校普遍通过勤工助学来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但由于勤工助学工作内容的单一性,贫困生的综合素养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提高。

二、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对策

(一)建立资助管理规范,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切实保证国家与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做到学生资助工作公正、透明、科学、规范,根据上级文件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办法》、《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勤工助学管理细则》。为进一步加强校内勤工助学管理,科学合理设定岗位,促进校内勤工助学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我校勤工助学岗位实行公开申报,招聘工作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二)学校全面夯实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资助育人,树立“精准资助”的工作理念

学校资助工作的日常运行是由学生处专职老师负责的,各分院安排专职的辅导员做好資助日常工作,各班班主任对所带班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好具体帮扶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充分的经济援助,是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首要前提,也是学校“不让一个学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重要保证。学校一直贯彻落实“新生入学绿色通道”,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经济补助。

(三)资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立自强心怀感恩

学校资助工作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全过程,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通过开展诚信考试、诚信贷款、仰望为主题的PPT演讲大赛、《遇见最美的自己》演讲比赛、“立志成才,感恩教育”主题讲座、“济困、强能、感恩”专题讲座、“送军服环保再利用,聚爱心感恩馈社会”活动,“冬至吃饺子,情暖师生心”等丰富多彩的系列特色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不断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的同时明白了什么是责任、学会了如何关心别人。

(四)经济帮扶与精神帮扶相结合,强化情感关怀的工作理念

学校不定期召开贫困学生座谈会,介绍最新的资助政策和措施,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学有所成、报效祖国;通过党员教师与困难学生一对一帮扶等措施,在生活和学习上帮助困难学生;每年寒暑假坚持开展困难学生慰问活动,学校层面由校领导带队,分院层面由分院书记带队走访困难学生家里,全面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和资助需求,让学生感受到“杭职一家人”的亲情。

(五)多层次开展困难毕业生帮扶,加强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力度

首先,建立“双困”毕业生信息库,实施“一对一”的实名动态援助,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求职困难,从而顺利就业。其次,学校分层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就业补贴,同时对就业困难学生,如校园网、杭州市人才市场、媒体等多渠道进行就业推送。

(六)注重贫困生能力提升,增强学生资助持续性

学校积极动员师生帮助困难学生提振自信、夯实学业、锻炼能力、创业就业。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户外素质拓展等活动,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开展“阳光强能”项目,在收获技能证书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在寒暑假期间,学校组织学生到农村宣传最新的资助政策,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此外,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电器维修、看望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提升自我、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吴彤.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05):81-83.

[2]赵鸽,王贺.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途径[J].南方论刊,2018(10):97-100.

[3]骆红平.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及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48):14-15.

猜你喜欢
工作机制资助育人高校
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性研究
浅谈检律良性互动关系中检察机关工作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28:23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40:06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03:53
新时期核能企业工会建设之我谈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17:39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