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学写景

2019-09-10 23:48张田田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4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张田田

摘要:小学语文老师们常感叹作文难教,学生习作水平很难提高。其实我们老师可以在日常的课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平时阅读教学中见缝插针,切实为学生练好习作的功底。本文以《黄山奇松》课堂教学为例,从文题、开头、语言、布局谋篇这四方面帮助学生寻找写景的方法,以期达到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写景方法;提高习作水平

从教十几年来,如何进行有效的习作教学这个问题一直深深困扰着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和尝试,我产生了一些较为粗浅的想法。如果我们能尽量多地去发掘课文中的可用之材,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引导学生从优美的范文中习得写作方法,这样或许能有效地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关注文题,渗透写作知识

小学语文的课文题目往往能突出文章中心,有的是贯穿全篇课文的线索,有的是暗示课文的写作方法,还有的则有着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抓住课文的题目进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先理解课文题目,然后紧扣课题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明确课文的写作重点。这样让学生学习如何对写景类的文章来命题,以及如何紧扣题目展开描写。如:在执教《黄山奇松》一文时,我们可以提出: 题目中抓住了哪个重点字?(奇)那么黄山奇松的“奇”在什么地方?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奇松?学生们通过课堂讨论, 很快就会总结出: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像这样抓住课文的题目, 就可以理清课文的层次。文章的层次就像人的骨架一样,只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才能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以本课为例,分析课文题目的含义,就让学生明确了写景的思路,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具体形象,和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合。总之, 我们重视文题的教学,同时渗透写作知识的学习,能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写作方法。

二、聚焦开头,揣摩表达方法

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很多老师都忽略了课文的开头,总是在课文的重难点处呕心沥血,教学上也常常只為完成重点、难点而教,觉得课文开头没什么可教。于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课文的开头也就自然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其实,很多课文的开头是非常讲究方式方法的,如:开门见山、设置悬念、直抒胸臆、环境烘托、引出下文等。写景文也同样如此,开头就点出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如:《黄山奇松》开头就直接写出黄山的美誉和黄山的“四绝”,尤其是其中的一绝——黄山奇松。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对作者开头的写法进行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适时的总结开门见山这种文章开头的方法,鼓励学生迁移应用到自己的写景作文中去。

引导学生重视每篇文章的开头,可以使学生获得启迪,从而用于写作实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重视课文开头的教学,让学生多读课文,多思考,多用心感悟,多迁移应用,孩子们的作文水平才会一步一个台阶得到提高。

三、注重语言,提高语用能力

我们还要重视学生与课文文字的深入对话,紧紧抓住本课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与作者灵魂对话,感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奥妙。形象生动的语言能把景物写得更加栩栩如生,特别是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能让景物直观、有趣。在《黄山奇松》这一课中描写三大名松时,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它们的不同姿态。在此基础上,作者还展开了联想,把三大名松写得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在教学送客松特点时,可以抓住这一句:“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引导学生体会送客松的奇特以及它对游人的“恋恋不舍”,同时学习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对于黄山其它两大名松的解读,我是首先让学生自读相关的语句,理解黄山松的千姿百态,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黄山奇松还会有哪些姿态,及时让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在说和写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事物描述得生动、形象。这样一来,既给本课的省略号处补白,加深对教材的感悟,又能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锤炼写作能力。

在写景文中用上恰当的比喻,能为文章增色,也为学生写景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捕捉本课中想象的“亮点”,让孩子在想象中自由自在地遨游,既能深化感悟,又能在实践中积累语言,培养表达能力;再将联想迁移到说话写话中,这样通过写作实践习得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想,读中写,进行读写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四、体会构思,强化写作技巧

构思是一篇文章写作的总体规划和设计。规划得好,设计得妙,下笔就会文思如泉,精彩的词语纷至沓来。画图要构思,写文章同样要构思。写景文在构思时就要考虑文章的写作顺序。《黄山奇松》一文在写奇松时,并不是按照游客的参观顺序,而是按照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在黄山中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和名称,按照迎客、陪客、送客这一待客顺序来写作,再由点及面地对黄山其它松的姿态进行描写,符合读者阅读的内在逻辑,让人感受到黄山奇松的潇洒挺秀、千姿百态。在学习此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写景时,模仿本文的这一写法,按照描写对象内在逻辑顺序来确定自己写作的思路。

《黄山奇松》的第三自然段在写法上也很有特点,作者采用总分的手法,开头总写“千姿百态”,再分写松有哪些姿态。而《黄山奇松》全文也是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的。那么教师在课堂点拨过后,就可以留适当的时间给孩子,让他们学习运用总分的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很多本身就是很好的写作范例,可以用来练笔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我们一线语文老师如果能在课文阅读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紧扣课文内容特点,找准写作点,精心设计读写训练,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学生写作时会逐步得心应手,也不会再愁眉苦脸,作文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的。

我们的语文课堂,在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同时,又要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表达形式,学习其写作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架起读写结合桥梁,让读写结合之花在课堂上悄然绽放。当其悄然绽放之时,亦是学生写作水平悄然提升之时!

参考文献:

[1]童金玲,《关注生活书写真情》,《中学语文》,2009(2)

[2]范金豹,《中外作文教学目标取向的比较》, 2005(2)

[3]《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7)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探析
对高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