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提问

2019-09-10 22:53:28张党政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5期
关键词:铅笔思维数学

张党政

在当前如何实施好素质教育,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如何使课堂提问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都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策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的一些课堂提问的误区。

一、目前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这样“一问一答”式一般是设计为师问生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齐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

2、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启而不发。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3、反馈性提问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效果失真。这种提问只是“是什么?”,“叫什么?”等记忆性的反馈提问,学生回答的也只能是一些浅层的记忆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样的提问,无法有效地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获得真正的反馈信息,从而不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过程。

二、设置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是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设置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在。例如:学习有关图形的重心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是什么?问题简单而有趣,瞬间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了。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帮助把一个均匀的铅笔悬挂在一根细绳上,并且让学生思考:当铅笔处于水平状态时,作用在铅笔上有哪些力?这些力的方向都和铅笔垂直吗?重力作用在哪?通过铅笔的重心,教师引入线段、圆、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重心。学生在教师神奇的展示和描述中一点点地理解了重心的概念,产生了学习兴趣。

教师给学生设置的课堂提问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因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中很多的现象和知识,学生都已经明白和懂得了。教师把这些学生已知的经验带到课堂上帮助学生学习未知的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便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更快地接受知识。学生接触到函数可能还有些不理解和困惑,感觉有些难,但是教师把生活中的情境融入到了数学问题中,学生就会轻松理解题意了。生活化的情境让教师的提问很容易被学生理解,教师要善于把问题简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结合生活进行学习和思考。

三、教給学生一些课堂提问的方法

1、导入性提问

在讲授新课时可以从学生的质疑开始引起深思,教师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新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只有当学生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学生进行“开其心,达其辞”的最佳时机。学生已初步拥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特别感兴趣,充满着好奇,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触动学生的情绪,唤起心理共鸣,设计新颖问题引入新知。

2、延伸性提问

仅仅通过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来学习知识似乎还不够,还需要在课余时间利用课外活动来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意识。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趣味数学、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扩展性知识等,用来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的知识和思维之间架起桥梁,让他们感到学习中充满了兴趣。提问,对于教师来说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是驱动思维,蓄积而发的内在表现,课堂提问贯穿课堂,我们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内容的奇巧之处来提出疑问,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恰当地利用课堂提问,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创设氛围,给学生问的勇气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我们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课堂上,教师允许学生有比较自由的坐姿,不强行要求学生个个正襟危坐,当有疑问或不同见解时,允许学生不必举手就可站起来发言、插话。因为,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若因未得到老师的许可而失去发言的机会,这火花随即熄灭。当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提问时,允许他自己请另外的同学帮他回答。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这时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没有提问的一堂课是毫无生气的一堂课,提问缺乏艺术性同样是失败的一堂课。课堂提问要明确目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好的提问会让学生不断地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从探索中学会发现,学会分析和总结。从参与中得到发展,增加自信。问题也会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让学生不断地提高,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铅笔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飞扬的铅笔屑
学生天地(2019年31期)2019-08-25 08:54:24
三支铅笔
借铅笔
小小铅笔,大有来头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