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玉婵
古今中外,许多发明创造皆来自“灵感”,写作也一样,“灵感”是学生习作所要谋求的最佳心理状态。鉴于这种状态不是永恒的、常备的,因此有赖于教师不失时机地诱发。诱发的途径有下列几条。
一、在观察中诱发。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优美的景物、图画、照片,生动的文字,均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兴致。有一次,学校的含笑花开了,同学们一进门就闻到醉人的花香,进到教室后,全班同学竟然忘了早读,高谈起花来,喜形于色、手舞足蹈,兴致非常浓厚。蓦然回首,见我已下班站在教室后面,谈论声嘎然而止,个个面面相觑,但那一张张稚气的脸却告诉我,他们言虽停而兴犹未尽。看到这,我想,同学们这不是来“兴”了吗?何不借此机会推波助澜呢?于是我宣布现在就带他们去赏花,同学们欢呼雀跃地涌到花旁,细细地端详着,贪婪地品尝着,一副赏花行家的樣子,有的同学还津津乐道地谈起它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花旁顿时热闹起来,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随后的第一节课,我便让学生以《我校的含笑花》为题即兴作文,结果每个同学的作文内容都很充实,对花的形状、颜色、味道的描写非常具体形象,并且很有条理,有的同学还引用传说,运用议论,效果非常好。
二、在做中诱发。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学生无意的活动中进行有意地引导,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在一次小制作中,我发现一位男生做完一只风筝后,拿在手上翻来覆去地欣赏着,嘴角不时露出笑意,乐不可支,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我便走过去,亲切地问:“你是怎样做出这么美丽的风筝,能给我讲一讲吗? ”他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滔滔不绝地给我介绍起来,制作过程讲得详尽无遗,并且条理很清楚,让我听后仿佛亲眼目睹了他的制作过程似的。他一讲完,我便让他把刚才给我介绍的写下来,他满口答应,没想到这个平时作文不是很好的同学竟然写出了一篇很不错的文章。
三、在听中诱导。自然界优美的声音,动听的音乐,精彩的故事,美丽的神话,动人的传说,都能把人带入特定的情境,正像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那样,心潮起伏,热血洋溢。听中诱发可结合多种活动来进行。如开展《西游记》故事演讲后,让学生即兴想象作文《假如我是孙悟空》;欣赏朝鲜著名童谣《小白船》后,让学生即兴想象作文《我游月宫》;听了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后,让学生即兴想象作文《我想发明xx 》。这样把学生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学生的情感就会有感而发,当他们自然而然展开想象的翅膀时,记忆中的表象就会由单薄变为厚重,由模糊变为清晰,崭新的形象就会随着旧表象的改造而不断生成。正如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当学生的想象的鸟儿一旦高飞,大脑中就会浮现出生动、新颖的意像,生命体验得到进一步拓展,创新的萌芽就会破土而出。
四、从想中诱发。想是人的心理活动,是内向性的东西,教学上似乎难于驾驭和捉摸,但只要教师诱导有方,学生的“心血”照样能够“来潮”。学生在外界的刺激下,喜怒哀乐经常暴露无遗,当他们取得成绩时,高兴的神色就会写在脸上,当他们受到委屈时,也会在脸上表露无遗。我们可以抓住这有利因素,让学生即兴写一些激动场面的心理活动。如《当我取得满分的时候》、《我被误会了》、《我班赢了》等作文。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宣泄,又帮学生捕捉到一个练笔的机会,-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五、在学生激烈的争论中诱发。争论是勇于探索精神的表现,争论可以见出真理。庄子说:“知出乎争。”争论可以活跃思想,启迪智慧,可以相互抵磨,集思广益。在语文学习中,争论是好方法,当学生出现激烈争论时,这时教师如果有意进行点拨,学生创作的火花就可能被点燃。如在教学第十册阅读课文《金色的脚印》时,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基本了解了这篇课文赞美了人和动物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和谐关系,也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这时一个学生突然举手站起来说:“老师,我的印象中狐狸是狡猾自私的,怎么会帮助人呢?”我问他怎么这样认为,他说:“狐狸会骗乌鸦的肉,还会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百兽呢。”他这一发言,教室顿时像炸开的锅,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对狐狸的看法。我想何不顺水推舟给同学们一个通过查阅资料练笔的机会。于是我布置大家查一查资料,把自己对狐狸的看法整理成一篇演讲稿下节课向同学们介绍,学生又非常乐意地进行了一次练笔。
总之,学生的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创作良机,但大家知道,浓云密布,需要雷电一击方能大雨倾盆;礼花千支,只有点燃导火索才能五彩缤纷;学生思绪的闸门,如果不开启,那么理想之翼也无法展翅。因此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寻找“契机”,触发他们思维的“亮点”,接通他们的思路,使他们茅塞顿开。这样我们的学生不但会觉得作文的素材就在身边,面且会养成细观察、勤思考、善捕捉的习惯,那时还用担心学生的作文不精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