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时代意义研究

2019-09-10 21:34徐晓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技能

徐晓

我国工匠精神历史悠久,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具备工匠精神的工匠型人才更是在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就曾有“鬼斧神工”“叹为观止”等语言来形容匠人们高超非凡的技艺。正是工匠型人才们不懈的追求助推了古代文明与发展。然而,受到古代职业十等分的社会观念影响,加之工业革命后,手工业逐渐被机器化替代,曾经占有一席之地的工匠群体开始没落。

随着社会发展,职业观念不断更新,职业平等理念被广泛认同,加之国家极力提倡与宣传工匠型人才的作用体现与重要意义,无形中工匠所包含的地位得以大大提升。显然,新形势下,传承、弘扬、践行工匠精神,培育工匠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工匠精神的国内研究与梳理

随着工匠精神的回归,学术理论界对其的探讨也越来越多,工匠精神更是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与内涵。

国内对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有所增加,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已有不少学者对工匠精神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其中,学者于洪波和马立权认为工匠精神的内涵应是四种精神的统一,即“一丝不苟的制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求富立德的创业精神。”①黄君录则认为工匠精神是“专业专注的敬业精神、千锤百炼的品质追求、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挑战自我的创新精神。”②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指出工匠精神主要内容包括:“高度认同、敬业乐业的精神,专注专一、全情投入的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③学者张迪则认为“工匠精神不是墨守成规更不是因循守旧,而是在传统工艺或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 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敬意,更是当今社会中一份品质的坚守,是传承与创新最完美的结合。”④

从概念内涵不难发现,工匠虽是现代社会之前的一个群体,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工匠身上所拥有的精神品格却愈发重要。

二、工匠精神的国外借鉴与比较

近几年就工匠精神研究中,学者们对国外研究也有所增加,但大部分集中以德国日本这两个典型国家为例。研究德国和日本工匠精神发展与传承,以及人才培养的特色,具有一定的对比和借鉴意义。

“德国制造”曾经也是低端产品的代名词,但是从“山寨大国”到制造强国,德国仅用了一百年。德国不仅工匠精神取得如此成效,对青年人的培育更是有着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在德国推行数年,为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奠基和助力,更為德国工匠精神的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与中国年轻人为了逃避生产第一线考大学不同,德国年轻人则愿意做工人。显然,这与德国近百年来工匠的地位,对工匠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

日本也是一个崇尚知识技能的学习型国家,并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而其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也与日本的高校教育密不可分。在日本的职业教育中,始终要求并引导学生设立清晰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即高超的技能、敬业的精神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于青年学生来说,除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还需要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今后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有效促进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的实现。

显然,研究德国和日本,我们发现这两个国家均有着一种精神来支撑经济发展,这就是工匠精神。同时,也给予我们一些教育启示,即工匠精神的弘扬与传承,离不开人,重点在人才培养,不但是技术技能,更是一种职业素养和精神品格的培育与塑造,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弘扬传承匠人文化,培育匠心匠人责无旁贷。

三、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时代意义

(一)培育工匠精神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时代呼唤

2015年,我国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提出《中国制造 2025》,指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中国制造”已然作为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全球发展的关键力量。然而距离世界制造强国的目标还存在着很大的距离。要想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必须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技术技能型人才,即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更要有高度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不仅追求技术创新,更要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到人才培育中,发挥核心推动力。作为与经济发展以及产业关联最为密切的职业教育,承载着为培育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使命。在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过程中,要将工匠精神融入现代工业生产与管理实践,就要从职业教育抓起,使其成为工匠精神培育的起始地。显然,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至关重要,这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时代呼唤。

(二)培育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崇高使命和责任担当

2006年,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重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等精神的培养。”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技术水平的层面,更要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与职业使命,并体现新时代工匠精神,成为工匠精神有效落地的起始点。显然,培育工匠精神不仅是高职院校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内在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崇高使命和责任担当。

(三)培育工匠精神是高职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中国制造”如何更高效地朝着“中国质造”、“中国智造”转型升级,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无疑是关键。而这种局面也影响着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越来越看重毕业生除技术技能之外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这无形中也影响着青年一代的自我要求和发展目标。职业素养的提升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顺利就业,成功创业必不可少,而职业精神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爱岗敬业、专注创新,精益求精。显然,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掌握社会必备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做好职业准备。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前社会面临的就业结构性难题,能更好帮助用人单位和高职学生之间搭建起沟通、互信、融合的就业平台,降低了高职学生的就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落差,缓解就业意愿和就业现实的矛盾,使高职学生更好地融入岗位,脚踏实地,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所以,培育工匠精神更是高职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

注释:

①于洪波,马立权.高职院校培育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

②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

③刘建军.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

④张迪.中国的工匠精神及其历史演变[J].思想教育研究.2016.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技能
90后大工匠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拼技能,享丰收
致敬!老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