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课堂中的生命成长

2019-09-10 21:30朱嘉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9期
关键词:共情

朱嘉

摘要:“共情课堂”是砂子塘湘天小学在雨花区生命化课堂的研究基础上制定的校本课堂。“共情课堂”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强调师生情感在课堂中的相融、相生、共振,在课堂中与师生互学共情,在学科学习中与学科共识,在学习过程中尊重差异共育,激发生命活力,培养健全人格。

关键词:共情;同频共振;情感激发;情感唤醒

一、“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包含三个方面的含義:

1.同频: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共情课堂”中教师以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思维基础为教学基础,通过学生自学、预学,教师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恰当运用教学艺术,实现以学定教;

2.同理: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对方的体验与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共情课堂”中师生以充分的体验认知为基础,让学生在对学、群学的思维碰撞中体验与经历后产生疑问,从而诱发深入学习动机,把更多的空间还给学生,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实现先学后教;

3.唤醒:运用技巧,把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共情课堂”中师生、生生展学、拓学,情感的纽带贯穿始终,彼此影响牵引,通过展示交流,为彼此的观点与思考点赞、补充、辩论,实现少教多学,形成教学相长之势。

二、“共情课堂”教学样式是基于情感激发原则的“四学”教学流程。

(一)情感激发原则

1.共鸣原则:激发师生共同的情感。教师从学科特点出发深入备课,基于学情差异,对学生情感需求的层次进行分析,在课堂导入、知识建构、迁移运用等多个重要环节,优化教学策略,使教师与学生产生共鸣,充分激发学生共同的学习情感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生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共鸣。

2.共识原则:师生共同激发的情感。教师按照学习规律和生命成长的规律精准设计教学过程,并依据课堂生成,随时调整内容,达到共识,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都得到平等的关注,共同激发起师生对于学科热爱的情感。

3.共育原则:师生情感激发异同点。同样的学习过程,却能唤醒不同学生的情感,也可以激活不同学生的思维。我们尊重并推进这样的不同,并视之为共情课堂教育的契机。将现场生成的“不同”,转化一个个知识与情感内在联系的喷发点,情感的互融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升点,使之走向多元素共育的课堂。

(二)“四学”参考教学流程

自学: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完成预学单,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或涉及的知识进行涉猎、了解。课前或课堂上教师通过现场交流或检查预学情况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掌握,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重难点。学生在自我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与时间、空间产生共鸣,在内容和过程中与相互激发。

对学: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同组、同桌间的同伴互助性,针对学生自学的情况,开展检测、纠错的合作学习,相互评价,以达到同时学习的微小组方式,形成你、我、文本,三位一体的学习共同体,使自学的效果得到更多维的提升。

互学:课堂学习中,形成学习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以共同发展为目标而展开的多形式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互学活动解决了对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同一学习内容中,以组长为首,使互学充分发挥识记、背诵、解疑、倾听、表达、分工、管理等积极作用。

展学: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再以组为单位对学习成果进行汇报、展示。在分享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评价,同时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进行课堂补充。通过生生、师生互评,捕捉评价中发现的亮点、灵感点、契机点,以此为生命的成长点。

三、实践摸索

在摸索出了初步的样式后,2018年湘天小学着力从教案中教学目标的制定开始研究,到2019年的目标达成策略研究。我们发现将共情的理念在各学科落地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特点一:角色同理。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握对方的体验与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同理心就是角色转换,如让同学们扮演一个小鸭子,学生进入角色就成功了。

例如在音乐课《顽皮的小杜鹃》和语文课《渔歌子》中的,教师通过引导角色的扮演,掌握音乐节奏、品味古诗中的情景美,在体验中理解升华。

特点二:同频共振。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呈现教师、学生情感的共鸣。

例如在语文课《桃花心木》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种树人的用心良苦,这样的课堂已经不需要老师对文字有更多的赘述了。

特点三:情感唤醒。运用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唤醒学生阅读、学习、演唱、绘画等对作品的情感。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文本、故事、音乐、语言等方式的引导。

例如在语文《渔歌子》一课中,在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语言引导下,学生层层递进的一咏三叹式反复朗读,以读代讲,通过引读补白理解“不须归”和补充资料体会“何不归”,在读中唤醒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

特点四:合作自主。共情课堂中,除了有师生之间的情感融合唤醒,师生与文本教材之间的情感体验感知,还有生生之间的经验互换交流,在交流中产生新的认知,驱使践行体验。

例如体育课《障碍跑》中,充分运用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让传统一对全班的教学形式,优化为一对四的小组教学形式,教学指导更具针对性。

特点五:课堂实效。共情课堂中,共情共鸣是手段,教材文本是载体,课内检测是效果验收。一课一得,课内学习真课内,不将课内任务留课后,真正检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数学课《鸡兔同笼》一课,老师通过情景导入、列表法、直观画图法和思考交流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生疑→探疑→释疑→方法迁移”,鼓励多种形式的解题思路,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选择最优化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掌握数学方法,培养数学逻辑思维。

结束语:通过各个学科教师对于共情课堂的实践摸索,共情课堂从师生共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科共情(过程与方法)、知识共情(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出发指导课堂,确立课堂宏观指导方向。从具体学科的目标达成步骤举措上,摸索出不同学科同构又异质的样式。让共情课堂既是师生共融的生命状态呈现,又是学科同理、落地踏实、可检可测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付山.共情技术在心理课堂师生互动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9):23-25.

[2]杨李理.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J].成才之路,2016(25):69.

猜你喜欢
共情
善用“共情”,让你的人际关系更好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选择
与幼儿共情,以专业的爱接纳回应
你为何总被“共情”搞得心累
情商高的人懂得将心比心
共情,没那么简单
儿童共情训练研究综述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