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红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与韩国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国家,中韓两国“先觉者”们纷纷探寻启蒙、救亡的思想资源,鲁迅的启蒙思想进入了韩国知识分子视阈,并产生了共鸣。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受鲁迅影响较深的作家思想与作品特点,进一步认识鲁迅对世界的思想传播与其影响力。
关键词:鲁迅;韩国;文学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他的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同时也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不仅影响了一批中国知识分子,而且还影响了韩国现代知识分子。
受到鲁迅思想影响的主要为曾长期逗留中国的韩国知识分子。其中,最早接触鲁迅的是韩国留学生和新闻人士,处于殖民地的韩国知识分子很容易对鲁迅的反封建思想所感动,并产生共鸣,于是介绍传播鲁迅,鲁迅在日记中曾提起过李又观、柳树人、金九经三个韩国人。
最早与鲁迅有过接触的韩国人为‘青葡萄诗人’李陆史。李陆史是韩国爱国诗人,是与鲁迅同一时期的韩国知识分子,他曾在中国留学,深受鲁迅的影响。生活在殖民地时代的朝鲜文学家李陆史对鲁迅的精神产生了共鸣,1932年6月初曾访问过鲁迅,翻译过鲁迅的《故乡》。鲁迅去世后,将鲁迅追悼文连载在朝鲜日报上。李陆史回忆与鲁迅见面的场景“...和她们一起来的穿灰色棉袍,黑色马褂儿的中年人,扶着被围在鲜花丛中的棺材大声痛哭,我认出了他是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听了之后,再一次紧紧握住了我的手。当时我觉得鲁迅先生是一个非常亲切,非常熟悉的老朋友。”并且对鲁迅的去世感到痛惜:“啊!他在上海古塔9号逝世 ,终年只有56岁。我收到讣告的时候掉下了眼泪….作为一个朝鲜后辈拿起笔的人怎么会只有我一个人呢!” 李陆史生活在殖民地朝鲜时代,深受亡国的痛苦,他在抗日运动当中入狱共117次,最后在北京的日本监狱里结束了他40岁的短暂人生。李陆史是日本帝国主义黑暗统治时期,以热烈燃烧的灵魂,用文学实践全力反抗日本侵略的韩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他受到鲁迅精神的鼓舞,李陆史的思想与作品体现了当时韩国文人的鲁迅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鲁迅逝世后的第二天,1936年10月20日,又有一位留名为“也生”的韩国青年在鲁迅灵前献上了一首哀悼诗《哀悼鲁迅先生—-弱小民族的救星死了》:高尔基先生走了/鲁迅先生又走了/我们纪念他们/他们的未完成的工作/有纪念他们的人们/不断的努力继续下去/他们没有死啊/我们把哀悼该作/不断的努力奋斗吧/将有/无数的高尔基/无数的鲁迅/在纪念的努力中/创造/无钱买花圈/捡的剩书以此代敬谢/鲁迅先生之灵 。从这首小诗里可以看出当时的鲁迅对韩国知识分子的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韩国作家梁白华于1920年翻译了日本学者青木正儿的《以胡适为中心的中国文学》,并发表在当时的《开辟》杂志上,而关于鲁迅的介绍也出现在该文中,梁白华评价鲁迅是中国的小说大家,水平很高,韩国人也首次接触到鲁迅。1927年,柳树人在《东光》杂志上发表了他翻译的《狂人日记》,从此韩国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鲁迅与他的作品。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朝鲜总督府开始限制中国文学在韩国的传播,并将鲁迅作品列为禁书,严格限制相关研究。 虽然鲁迅与他的作品在韩国的传播时间较短,但他反帝反封建思想、启蒙精神, 对韩国现代知识分子影响较深。
受到鲁迅影响较大的韩国作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有李光洙,左翼作家韩雪野,现代诗人金光均,战后小说家李炳注,朴景利等。
李光洙与鲁迅是同一时期人物,也曾留学日本, 均为生活在殖民地时期的作家。李光洙于1917年发表长篇小说《无情》,其主要思想为启蒙,他的创作与鲁迅的创作,不仅在思想方面,而且在人物刻画以及小说叙述模式等方面都具有相似之处。作为有着同一历史遭遇的知识分子,李光洙对鲁迅的思想的接受与契合具有必然性,但李光洙对鲁迅的理解与接受也表现出他的特点。李光洙不赞同鲁迅在战争时期描写“阿Q”和“孔乙己”一类的具有国民劣根性否定人物。李光洙在《对战争时期的作家态度》中特别指出,如果战争文学“用大事件…给读者带来人生的义气、人情、勇气,理想的高贵精神,这样才可以成为高贵的战争文学”。他强调了“战争时期”的作家的态度,认为战争时期的文学功能是激发人民的斗志,提供高贵精神。李光洙写这篇文章的时期,朝鲜半岛处于日本帝国主义势力控制下,实施“皇民化教育”的时期。因此他极力主张文学要为民族解放与激励国民士气服务,固然反对鲁迅小说中刻画“阿Q”和“孔乙己”这一国民劣根性集合体性人物,认为这些人物不利于民族解放战争。李光洙对鲁迅的解读与接受,受到他所处的环境与其前理解的影响,尽管如此,鲁迅对李光洙的影响还是深刻的。他在1936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万翁之死》受到 《阿Q正传》的影响,这篇小说描写了与阿Q相似的人物万翁,李光洙本人也称,“万翁不但与鲁迅的阿Q相似,而且是一个颇有意思的人物” 。李光洙对鲁迅与其《阿Q正传》的深刻含义有着自己的理解,李光洙也对朋友自嘲说“我是阿Q式的傻子” 。
受到鲁迅的创作模式与方法影响较深的韩国现代作家有韩雪野,他的作品借鉴了鲁迅《故乡》的叙述模式。韩雪野是韩国三四十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作品《归乡》与《故乡》都属“归去”模式,题材内容基本相同。《归乡》是一篇描写父亲希望出狱的儿子早日归乡,并希望改变过去父子之间对立关系的作品。小说以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为主线, 试图努力挽救处于破裂的家庭。鲁迅的《故乡》,主人公“我”的“离乡”希望寄托于孩子,而韩雪野的《归乡》通过描写儿子回乡后三代的和解并赋予强烈的生活意志,以鲁迅的《故乡》相反的情节来表现相似的主题思想。韩雪野的《摸索》具有《狂人日记》的风格,《波涛》则带有《孔乙己》的印迹。在《摸索》中作者描写了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主人公南植,《波涛》中的明水形象也与南植相似。
金光均是韩国四十年代的诗人,1942年写了一首诗《鲁迅》,抒发了殖民统治下的失意诗人对鲁迅的追慕之情,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之下,孤寂消沉的诗人在夜晚想起了鲁迅,想起了他的坚韧和勇士精神,于是写下了这首小诗,只依靠诗怎么能活下去呢/三十岁的男人在夜里辗转反侧/檐下传来悠长的汽笛声/在熟睡的妻子和孩子的枕边/窗外雪花铺满大地/无数的手不断的打过来/从遥远的时间传来不平的歌/扔过来的石头也累了/一天天的麻木生活/你到什么时候才能跟着我/鲁迅啊/在这样的一个晚上我想起了您/当泪水浸湿了全世界的脸庞/在上海马路的某条小街上/路边亮着被安慰的灯火/他们在悄声地说/这里也有一个伤心的人/这里有一个坚强活着的人 。韩国诗人,在亡国的绝望中,追怀中国鲁迅,从而可见鲁迅对韩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影响力。
自鲁迅被介绍到韩国以来,韩国知识分子对鲁迅及其作品从不同角度去解读,去接受。鲁迅的思想以及创作模式都对韩国知识分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韩)金惠俊:《中国现代文学与韩文翻译》,中国语文论译学会 —第7次学术研讨会,2000,11。
[2](韩)全炯俊主编:《鲁迅》,文学与知性社,1997年8月。
[3](韩)王士菁著,申荣福;刘世钟译《鲁迅传》,다섯수레 ,1992年1月。
[4]风光廉.刘增人主编:《多维视野中的鲁迅》,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
[5](韩)郑汉模著:《现代作家研究》,凡潮出版社,195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