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婧
摘要: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语文是一门集万千情感、极具魅力、很容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我们通过借助语文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方法途径对学生想象力进行培养。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更牢固,另一方面还培养了他们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想象力;意义;培养;策略
大家知道,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一个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所以“一个人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为创新提供了基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思维品质。正是因为想象,人类才能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冲破已有知识经验的局限,运用大胆而独特的方式对碰到的的问题进行創造性的探索,找到解决途径。试想一下,人类如果没有想象,就不可能创造出灿烂的古文明和日新月异的现代文明。所以说,想象力不仅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同时也是知识进化的根本动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想象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只有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给自己的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不断去探索人类的未知世界,飞向创新的云端。
语文是一门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学科,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人类想象力的结晶,统编教材中尤为突出。丰富的想象能力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以及表达方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努力把握教学时机,智慧运用教学策略,全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借助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
小学的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是配有图画的,部编版的教材中还有一部分配有插图,非常的有趣。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把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加以延伸,让学生借助插图运用相关联想的方法发挥自身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老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意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进入到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中去,深刻体会情感。
比如,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这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借助精美的插图,让学生通过插图来说说故事。小马遇到了困难,它求助牛伯伯时说了什么?松鼠又是怎么对小马说的,仔细观察插图上它们的表情,也可以让学生合作演一演。当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勇敢的过了河。此时让学生说说小马的感受,体会: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总之,通过借助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不仅让孩子们理解了课文内容,悟出了深刻道理,同时对他们的想象能力的一次很好的提升。
二、教给联想方法,促进学生想象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不足,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不知道怎么去想,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在联想方法上进行指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相似联想法
“相似联想法”让学生学会由相似事物引发联想,指的就是从一个事物外部构造、形状或某种状态与另一种事物的类同、近似而引发的想像延伸和连接。
例如:看到蝴蝶起舞想到树叶飘飞;看到圆圆的月亮想到白玉盘;看到蘑菇想到雨伞;看到菊花想到色彩鲜艳的绣球……这是“形似联想”因外形相似引发的联想。看到梅花想到不畏严寒;看到竹子想到坚韧不拔;看到莲花想到出淤泥而不染.......这是“神似联想”由一种事物想到一种精神。
我们的想象决不是凭空在头脑中产生的,必须源于周围事物的启发。
2.相关联想法
“相关联想法”就是让学生学会由相关事物引发联想,就是由一件事物联想到其他与之相关联的人或事物。
例如,看到五星红旗联想到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联想到新中国的成立是由无数的先烈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巨大的流血牺牲换来的,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看到一排排的白杨树联想到扎根边疆,保卫边疆的战士;看到蜡烛联想到默默奉献的老师……
相关联想,可以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语言更生动。
3.对比联想法
“对比联想法”是让学生学会通过事物之间的对比引发联想,就是指由事物的特征联想到与之相反的人或者事物。比如,善良与凶恶、欢乐与悲伤、成功与失败等。
例如,在执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沙滩上的童话》一课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了大海、沙滩、海鸥、贝壳……起了一个开头,孩子们仿照课文的形式也是你一句,我一句的编起了故事。一个孩子说:“贝壳变成了一艘漂亮的船,船上有一位漂亮的公主。”另一个孩子说道:“有一个女巫心底很坏她抢走了公主,把公主关在了城堡里。”孩子继续说道:“有几位勇士听到了这个消息决定去救公主。”“沙滩上的椰子成了勇士们的武器”,“第一次的营救失败”,“他们又商量了一个好办法,营救的勇士们分为了两队”,“一队负责攻打女巫,一队负责营救公主”,“最后成功的营救出了公主”……
就这样一个完整、又有趣的故事诞生了,孩子们很兴奋。通过事物之间的对比引发联想,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转化为语言文字。
4.联想创造法
让学生学会联想创造,这种方法相比于以上几种来将难度更大,但是对于学生的想象力的提升作用也是最大的,它指的是让学生对已有的文字的描述进行再次的联想创造,进而展示出新的形象。
例如,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是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在理解课文后可以让学生们充分地发挥想象力进行续写:“当小青蛙跳出井,它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从而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这样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因此,老师应该把这些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点一点地渗透,并有意识的不断对学生的这种想象方法进行强化,这样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
三、激发联想意识,养成想象习惯
教学实践中,我们十分重视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同时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联想方法的授予,学生的想象能力还遇到了增强。但是,我们觉得这不够,最主要还是要让学生作为想象力的主体,一定要时时、事事、处处有联想的意识,进而形成有意识去想象的习惯,这样才是更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的。
1.突出主体地位,争当想象主人
为了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老师在教学中还必须把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地位,不能让书本知识的课堂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要跳出书本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表现机会,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进一步的活跃起来,进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比如,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雪孩子》这一课文,当课文中讲到“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小白兔得救了,雪孩子却浑身水淋淋的。这时,救小白兔的雪孩子不见了。他已经化成水了。”这时候,就是学生发挥其发散思维的时候了,雪遇见火时会融化,但是为什么雪孩子还是冲了进去?老师的这一问题极大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得学生思考问题也更加的全面。接着老师还可以接着提出:“这么可爱、善良、勇敢的雪孩子,我真希望他能再回来。”
适时的提问把同学们带入到幽深的丛林,大家喜欢这丛林探险的历程。和同伴们一路跌跌撞撞、嘻嘻笑笑,回过头才发现原来这种真挚就是你和我的演绎。脑海中浮现出相处的点滴,才发现可爱、善良的你就在我们身边。层层的点拨、步步的引导,让联想升腾出智慧的火花。
2.诱导想象意识,时时处处想象
想象作文驰骋于感情的广阔的天地里,它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追溯往昔,预见未来;可以冲破空间的阻隔,升天入地,登月潜海;可以让鸟兽象人们一样欢歌笑语;让我们可以和外星人一直促膝谈心……然而,不管想象如何奇特,它都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和愿望、追求和憧憬。想象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是和人们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的,它是使他们思想感情的表露和升华,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没有情感的想象活动。因此,要启发学生想象,先要重视调动学生的感情。
例如,上课开始,教师深情地向孩子们读了一首儿童诗:“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一个。你别问,这是为什么?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姐姐给我几页歌片,我选出了最好听的一页。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老师问同学们:同学们,通过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们议论纷纷……然后,老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想象写成小诗,这样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同时提升自己想象力的一种好的办法,大家能行吗?……
一个个情景的设置,一次次气氛的烘托,一段段情绪的渲染都是我为孩子们摆上的盛宴。从一句到一段,从语序凌乱到顺利成章,从被动完成到主动提笔,孩子们在盛宴上汲取营养也从能果腹的低端要求,变得自信高雅,慢慢也登上大雅之堂。二(1)班里的小诗人也多了起来,每每自己原创小诗在校刊、班报上发表时,孩子们创作的欲望更加爆棚,这种体验让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鼓励与提升。
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们的想象潜力是无限的,想象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源泉。只要我们老师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创意的表达,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大胆的想象,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展开学生畅想的翅膀,让孩子们翱翔在想象与创新的天空。
参考文献:
[1]王建辉.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 文存阅刊, 2017.
[2]刘建梅. 让孩子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46):274-275.
[3]劉兴华. 丰满学生想象之羽翼,路在何方?——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 新课程(上), 2017(8):15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