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希成
摘要: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德医双修”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内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本文以“三全育人”为背景,对医学研究生的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思政教育;研究生;三全育人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研究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医疗卫生事业人才的重任,对医学研究生的思政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缺一不可,教育部在“卓越医生2.0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德医双修的素质能力培养,把德育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大医精诚’的救死扶伤精神”。
一、“三全育人”政策内涵与时代意义
党中央始终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契合了我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是我国政治、经济及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特有的教育理念[1],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举措。
“三全育人”是指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教育体系。从高校角度讲,全员育人是指高校各部门各院系的全体教职员工全面践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将育人工作融入本职工作中;全过程育人是指高校在学生进入学校到毕业,乃至毕业后更长时间内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结合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育人工作,贯穿学生学习过程始终;全方位育人是指高校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和教育方式,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测评体系建设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学中。
二、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探索落实“三全育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和困难。
第一,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主要将精力放在了研究生的数量和业务培养上,不同程度地忽视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机构和队伍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上还存在明显不足。第二,研究生群体思想活跃,能够较快地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科学理性思维能力,相对于本科生有较为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但部分研究生存在社会阅历浅,理念观念模糊,自我期望较高,集体观念淡薄等弱点,需要更强的教育引导能力,针对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能完全适用于研究生教育。第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特殊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队伍结构不够完善,思想政治专职教育人员较综合性院校少,专业课教师多注重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中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比例较低。
三、构建“三全育人”研究生思政教育体系
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三全育人”研究生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要在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三全育人”为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
(一)完善管理机制,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加大重视力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三全育人”工作理念,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制定完善符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规章制度,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纳入教师及学生考核评价体系,转变教育观念,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不同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明确全员教育职责
1.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研究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教育部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中明确了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科研学习,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导向的职责。
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之一,与导师具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双方教育方式具有差异性但相互补充,导师偏重于从学术能力、个人魅力等方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辅导员多通过班级活动、党团工作等方式开展较为直接的思政教育[2]。建立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及时能够从不同角度推进思政教育,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佳化。
目前,高校中有关导师与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仍不健全,高校应进一步健全管理与考核制度,把好导师关,将思政教育与导师聘任和考核挂钩,与辅导员晋升与评价挂钩,形成以导师和辅导员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2.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者和研究生思想的重要引导者[3],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目前很多高校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队伍不足,专业课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少等情况,高校一方面要科学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培训与教育力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使专业课教师积极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各环节,通过课堂教学的熏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强服务与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在人才培养各个环节齐抓共管,共同努力,高校要明晰各部门、各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责,将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教学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4],促使教学、管理、后勤等部门切实践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在全体教职工中树立“三全育人”观念。
(三)构建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系统工程。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建设与完善,能够促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相互配合,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最基础、最主要的载体,需要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守正创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外,专业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而医学教育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授课内容较多,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还有待提高,有调查显示,在医学院校中,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的比例不足35%,近20%普通教师并不关心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5]。高校要积极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创新课堂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四)充分发挥实践教育作用
实践教育是拓宽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学校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跟师学习、临床实习及实验操作等专业实践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观察与操作,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五)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热情,引导学生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要求。
朋辈教育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一种教育模式,因朋辈之间在沟通交流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通过朋辈教育的方式,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启迪、相互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理論素质,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和传承者。
综上所述,高校要充分认识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从管理体制机制、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等方面着手,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政教育体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三全育人”。
参考文献:
[1]王浩,冯爱玲,王岩,等.高校思想政治“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建设研究[J].知识经济,2018(23):143-144.
[2]沈芳.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9(01):36-38.
[3]改革开放40年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成就与基本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32-38.
[4]张伯礼,王启明,卢国慧.新时代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王德银,邢琳.“大思政”格局下医学院校构建全员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8, 32(12):68-69.
本文系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全方位育人的医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JGXM_HLJ_2011113)的研究成果。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