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菊
每种游戏都有其独特的规则,折纸艺术也不例外。一般折纸爱好者已经建立了一些不成文的规定:简单而言,折纸作品必须由折叠而成,在过程中不能应用剪刀或浆糊,而在折纸作品上也不须多加任何颜色或绘画。折纸艺术是绝对合乎经济原则的。我们可以利用一张平平无奇的纸,便可折成各式各样的动物、实物或几何形态,将原作者的构想重现,从而得到很大的满足感。
折纸艺术以一张纸折成的作品为主流,用二至三张纸组成的作品也很普遍。至于折纸所用的形状方面,则多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但三角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甚至圆形等形状也受到广泛应用。 基于环保的因素,我们主张废纸重用。在练习时先用废纸,直至掌握良好的技巧,才用适当的纸张。即使运用一些漂亮的废纸,如杂志的内页或使用后的花纸,也可折出我们心爱的作品。
一、指导幼儿艺术折纸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指的是审美主体在感受美、鉴别美和欣赏美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按照美的规律”直接创造出美的事物的能力。随着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幼儿能进行初步的概括分类,更喜欢动手动脑,创作欲望显得比较强烈。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艺术折纸活动过程中,运用正确的观念,探索有效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使幼儿积极主动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是很有意义的。
当作品出现时,应把幼儿的个人体验放在第一位。在孩子大胆的表现自己对作品的体验后,教师对幼儿的直觉体验进行提升,并应给予孩子一些欣赏的技能。在分析作品中,避免教师的灌输与权威,而应以平等的方式与孩子进行层层的分析:“你好象看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你觉得这样剪好吗?”“为什么?”“哪里最吸引你?”···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帮助孩子整理、清晰感受,让一些直觉、感受的东西,夹杂理性和逻辑。
折纸作品欣赏后教师可鼓励幼儿将欣赏经验结合在幼儿自己折纸中。在欣赏评价幼儿的折纸作品时,应充分了解全班幼儿能力的差异及每个阶段对折纸活动的兴趣,才能准确地找到它不同于同龄幼儿作品的独特创意。评价的作品,教师评价重点放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热情、积极性、主动性、独特的见解等,而不是单单的技能。而这些都是培養审美创造艺术素养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艺术折纸活动,萌发幼儿的审美兴趣
折纸活动能使幼儿的手部小肌肉得到锻炼,“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敏性与精确性,手部动作的训练又能对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完善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愈来愈高。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折纸的机会”。可见幼儿折纸背后所隐藏的教育价值。小班幼儿折纸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最困惑的是没有现成的教法。如何引导小班幼儿主动参与折纸活动,使其对折纸产生兴趣,从而发挥折纸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带着这样的思考,对幼儿班的折纸活动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
幼儿学折纸最忌讳的就是急于求成,只有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开展适于小班年龄特点的折纸活动,才能逐步培养小班幼儿的折纸兴趣。运用已有的小班绘画、撕纸教学经验,在小班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与表现特征的把握上,观察、揣摩小班幼儿在折纸活动中的表现特征。将自己拥有的正确教育观念下的教学方法迁移到折纸教学中,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幼儿喜欢折纸。
幼儿受年龄限制,对事物认识的表现往往剪一个块状来表示。当我问他:“这是什么?”他会说这是小鸡。”如果再过一会去问他:“这是什么?”他又变了:“这是小鸭。”他的折纸行为目的性不强,并且易变,而更多的是一种无意行为。针对这种现象,当幼儿第一次告诉我“这是小鸡时”时,我就对着他说,“小鸡肚子饿,要吃东西了,小鸡的嘴巴在哪里呀?”根据孩子所指,帮助其剪出小鸡的嘴巴。”小鸡眼睛很亮的,他会自己找吃的,小鸡的眼睛在哪儿呀?”再根据幼儿所指帮助剪出眼睛。这样帮助幼儿折纸从无意行为向着有意行为发展,无目的行为向着有目的行为发展。
三、适应幼儿心理特点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折纸活动,需要采取活泼的形式
根据孩子爱模仿的特点,成人可让孩子和自己一起用纸进行简单的折叠,如边对边折、角对角折等,在教孩子折纸时,可采用游戏的口吻。如把正方形的四角向中心折时,说成是“中心妈妈”亲吻“四个宝宝”。孩子在亲切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本领。
孩子对折纸有了强烈的好奇心之后,我决定尝试让他们先试试,于是我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折纸,给他们自由的空间,“你想折什么就折什么?”果然,孩子们热火如潮的折了起来,当他们拿着自己的“成果”得意的向同伴们介绍自己折的什么的时候,我很清楚,孩子们的折纸热情已经大大的增加了。可是单单的让他们自由的折纸,不久他们也许就厌倦了。当孩子已经不满足于自己那不象的“成果”时,于是我教他们“变戏法”,将正方形变成三角形(对角折),将三角形上画出鼻子,眼睛,胡须,马上又变成小花猫,小兔了。然后我们又拿着自己的小花猫玩〈小猫抓老鼠〉的游戏。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了.这样的折纸活动才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
总之,我们要巧妙的利用学生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不同材质、色泽、肌理的纸材料包括旧挂历纸、色卡纸、瓦愣纸、皱纹纸、海绵纸、包装纸、废弃的纸盒、纸杯、纸盘等容易操作和控制的材料,进行融艺术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平面或立体造型活动。在艺术想象的作用下焕发出无限的艺术魅力,使纸艺更具有艺术的韵味。它集剪、折、撕、扎、刻、卷、编、镂、挖、粘、贴、画等工艺造型手段,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会用简单易得的材料美化生活,认识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