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姝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普通话朗读《小兔子乖乖》。
2、让学生了解“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让学生刚上学就喜欢语文,喜欢读书。
教学重点:和老师通过不同方法读《小兔子乖乖》。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让学生刚上学就喜欢语文,喜欢读书。
一、激趣导入。
1、孩子们爱读故事吗?你都看过哪些故事?这个教材多了一个栏目叫——(和大人一起读)
对,今天就和我这个大人一起读吧。
2、我们今天要读内容的题目叫:(生齐回答)小兔子乖乖。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成果,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同时让孩子明白,“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大人”可以是老师。
二、学会看图。
1、打开一本书,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图)
2、其实故事中的插图就会告诉我们一部分故事内容,那我们就先来看看图,看看今天要读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呀?(生看)
3、来!我们一起看看第一幅图,你看到了些什么呀?第二幅图呢?小兔子怎么知道是大灰狼的?我们继续往下看……
设计意图:儿童,尤其是低龄孩子,他们很喜欢看书中的插图。而这些插图很多都不再是点缀,而是重要情节的再现。孩子在“读图”的过程中获得感知,降低了理解文字的难度,因此设计在学文之前先教会孩子们看图。
三、多形式读。
1、图画看完了,那我们现在再来看看旁边的文字,这是一首儿歌。
先听我读一读,听的时候用手指着书,遇到不认识的字,重点记一下。
2、这回你们学着我读读,注意我的节奏。
3、想不想自己也来试一试?好,自己张开嘴来读,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图片猜一猜,也可以问问老师或小声请教周围的同学。
4、大家读得可认真了,谁愿意起来读一读。
5、还有谁愿意读?这么多啊,那读给同桌听听。读错的地方同桌要及时纠正。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孩子们从小就会,即便不认识字也可以读出来。我们正好利用这一点,让孩子们重点记忆,学习生字,根据生活经验、已学知识猜生字,也是识字的好办法。除此之外还可以请教他人。这个环节虽有多次“读”,但所达到的目标却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这样的读是有层次的、高效的。
四、讲述故事。
1、那我们能不能看着图,想着刚刚的儿歌编一个故事呢?
2、老师也来讲讲这个故事。
3、实际上这个儿歌就是故事中小动物们——生:说的话,我们现在来用他们的语气来读。谁愿意和我一起读?(师生配合读)
4、这回咱们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讲故事的目的是为孩子更好的读“搭桥”。孩子们在故事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读出来的文字更有感染力,这也是对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讲故事也是对低段孩子语言表达的训练。
五、表演故事。
1、谁愿意上前面来把这个儿歌演一演?
2、还有哪组想来表演,哦,这么多,那这样,其实我们每个角色都可以尝试,老师讲故事,你们来表演。
设计意图:进一步增强阅读趣味,体会和别人一起读书的快乐。
六、说说道理。
你喜欢这只小兔子吗?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设计意图:从第二个环节到第六个环节,意在让孩子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开拓阅读思维,同时有利于孩子回家后和大人顺利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
七、儿歌拓展。
1、像这样耳熟能详的儿歌还有很多,老师这里还有一首《数鸭子》,仍然先听我来读,小手指指好,记得不认识的字要重点记录一下。
2、来和我一起有节奏地读读(老师领读),自己在下面用你喜欢的方式再来读一读,还有用其他方式读的吗?
设计意图:用类似的孩子们熟悉的儿歌进行拓展,对当天学到的方法及时巩固,已达到课内学习课外延伸的目标。
八、總结。
像这样的儿歌还有很多,回家我们可以和大人一起,先听大人读一读,在学着大人的样子读一读,也可以唱一唱、演一演,让我们爱上读书,在和大人读书中找到乐趣。
板书:和大人一起读
小兔子乖乖
案例分析:
“和大人一起读”是部编教材《学习园地》中一个全新的栏目,意在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大人”指谁?如何“一起读”?成为了很多人的疑问。“大人”可以是父母、祖辈、也可以是邻家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当然也可以是老师。老师作为亲自共读活动开展的倡导者、指导者和组织者,首先应该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教授阅读方法,通过“小手拉大手”,达到让孩子的阅读拥有主动性。
在教学设计中,一方面,我们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演一演”“说一说”等多种形式开展阅读,在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同时,渗透了阅读方法。这样调动孩子的多感官参与阅读活动,不仅可以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让孩子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老师要求孩子们听读时用手指读,将听到的字音和看到的字形一一对应起来,这样重复多次,儿童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