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点评原则策略例谈

2019-09-10 07:22叶国清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12期

叶国清

内容摘要:课堂点评是教学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让课堂点评出彩需要秉承以真情感动学生,以真实打动学生,以生动吸引学生的点评原则,可以采用多值点评,延时点评,互动点评的策略。

关键词:课堂点评 点评原则 点评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评价行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课堂点评运用得当对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针对性地、尽可能多地预想到学生可能的各类回答结果,设计最恰当的评价方式,让课堂评价出彩。

一.点评注重真情

课堂点评应该远离虚伪,远离做作,它从教师心灵深处流溢出来,用真情唤起学生的倾情投入。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在上《荷塘月色》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非常好的一个问题: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作者不宁静呢?这个问题是理解课文的一把钥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李老师听到之后眼里闪动着兴奋,他走到这个学生面前,非常激动的握着他的手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极了!”如此自然,如此真切。作为学生一定感觉和老师的距离一下子近了很多,就好像一个熟悉的老朋友。有什么比和老朋友交流更快乐和投入呢?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李老师的真情点评,犹如柔柔的春风、融融的阳光吹拂温暖学生的心灵,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涟漪,让他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点评注重真实

教师课堂点评应该是真实的,给予学生实事求是的分析,恰如其分的描述:肯定该肯定的?——尊重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引导该引导的——对出现的错误进行价值引导。真实的点评需要以鼓励为主,但反对莫名其妙的赞扬和廉价的鼓励。有的时候甚至并不摒弃批评,但又讲究批评的艺术,注重保护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信心。

看韩军老师《登高》教学实录,围绕“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师生互动片段。

师:第二句,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怎么样?

一生:有些无可奈何。

师:有一些。还有呢?

一生: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觉得这句更多是……是一种气势。

师:什么气势?

一生:一种很宏大的气势。

师:对的,有无可奈何。但同时,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仅仅是无可奈何吗?难道他对生命的短暂想不通吗?他是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祈求长生不老呢?

一生:不是,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的规律。

师: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第一个学生的回答显然不够深刻,他没有真正读懂杜甫此时的心境。對这两句诗歌的理解更应该看到杜甫豁达的一面,因此韩老师实是求是,肯定学生理解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还有呢?”引导学生把理解推向深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其他学生的补充对这个问题理解的就更加全面,更加深入了。教师的真实点评比虚伪的赞扬更让学生印象深刻,受益无穷。

三.点评注重生动

语文是最具形象性、情感性的课程,语文课程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语文课堂点评要注重生动。点评如果不生动就好像平静的水面没有涟漪,炽热的天气没有微风,对于活泼,朝气蓬勃的高中学生来说这又是多么枯燥和乏味的事情。课堂上,我们要给点评穿上“美丽的外衣”,用语文老师特有的语言表现形式摆脱枯燥单调的束缚,走向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受教师本身的魅力。比如肖培东老师在上《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时,对“画舫听雨眠”词句的赏析,有的学生认为一个“眠”字让他读出了词人韦庄的安逸,有的说读出了闲适,有的说读出了乡愁,肖老师是怎样点评和引导的呢?下面是师生互动片段:

生1:江南不是他的家乡,所以他应该会有一些淡淡的哀愁。江南再好,也不是他的家,想家了,愁绪就来了。

生2:词人只是江南的游客,听雨,会听出思乡来。

师:雨落江上,更落在词人心里。乡愁渐浓,听雨难眠,因此只品出闲适,是读这首词的最初境界。“听雨”两个字,我们可以读出许多人生的沧桑、情感的复杂来。有点感受了,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看。(齐读“画舫听雨眠”)

师:这有一份闲适,一份哀愁,有一份思念。其实我还想讲的是有一份孤独。所以从这船,从这茫茫的江上,从这一江春水上面,其实我们大家都可以感受到诗人隐藏的情绪的密码。

肖老师的点评运用了形象化的语言,充满诗意,一方面委婉指出“安逸”“闲适”“思乡”都是对词人情感的片面化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读出词人五味杂陈的复杂情感,包括闲适、哀愁、思念、孤独等等。借助于灵动、诗意的言语表达,肖老师的课堂点评,让学生感受到了浓浓的语文味,语文课堂也徒然地生动美丽起来。

围绕着真实、真情、生动的点评原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评价的策略和方法。

1.多值点评

多值点评即不仅指出“对”与“错”,还要指出“好”与“坏”、“繁”与“简”、“难”与“易”,是否有创新等。

比如学习《项链》一文时,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当真想大白后,玛蒂尔德会怎样?学生经过讨论以后,形成了以下意见:①死了②重塑自我③继续过平民生活④走虚荣的老路⑤悔不当初,陷于抑郁。对于这些意见,教师点评时不能打马虎眼,笼统地说都对或都错,而是要分出高下来。第一种意见不对,玛蒂尔德十年的艰辛都过来了,真相大白就突然会死吗?其他的意见虽然都有可能,但也有个好与坏的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个多值点评:“玛蒂尔德尽管得知假项链的真相后,打击不小,心酸,目瞪口呆,十年的苦难涌上心头,但她已不是十年前的她,十年的磨难,改变了她,使她变得实在、心态平和,敢于面对现实。我们相信她真的醒悟了,她会,也希望她会实实在在地生活。尽管有时她还会梦想,还会回想起那个美妙的夜晚。”通过多值点评,教师让学生的思维突破二元对立的牢笼,走向更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延时点评

延时点评是学生说出一种想法之后,不急于对他的言行进行评价、做出结论,而是让它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

教授现代诗歌《断章》,我曾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诗究竟应该怎样解读。经过一番讨论以后,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的是一种相对观念。”我听到这样的解读之后,非常高兴,于是点评脱口而出:“好极了,跟老师的解读一模一样。”可是很简单的一句点评却大大抹杀了其他同学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当要求同学发表不同的解读时,就都变成赞同前一位同学的意见了。此后再次教学这则短诗,就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给学生们更多想象的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这样一来,就有了许多有理有趣的解读。比如“单相思说”,“哲理说”“两心相悦爱情说”等等。

延时点评有利于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创设,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潜能也得到了挖掘。延时点评给学生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使之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思维。

3.互动评价

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上,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成为学习活动的有机部分。韩军老师的课堂实录《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这么一个片段:

(讨论,“樯橹”好,还是“强虏”好。)

生:我觉得“强虏”好,强调了人的强大,恰好与“灰飞烟灭”形成一种强烈的效果,敌人非常强大,但是,在周瑜镇定自若的指挥下,强大的敌人“灰飞烟灭”,变成了烟云。

生:我也同意用“强虏”好,直接写了人的强大,并且“樯橹”这个词太不自然,太小了,“樯橹”不是代指舰船吗?让人想不到人,想不到全副武装,想不到铠甲,想不到精锐武器之类的。

生:我不同意,“樯橹”更巧妙,更含蓄。大家都知道,文章的用词,直接好呢,还是含蓄好?当然还是含蓄更好。樯橹,这里不应该只指舰船,更应当指曹操的所有八十万水军。樯橹,更能够体现曹军的“水军”的特点。樯橹,更可以让我们想起曹操的武装,就如同现在的什么驱逐舰、巡洋舰、鱼雷艇之类的……(学生笑)

生:那时候,哪里有什么驱逐巡洋舰呀!

生:(还是刚才那位同学)我只是比方,反正看到“樯橹”二字,更含蓄,更让我们想到水军,想到曹操的舰艇等各种全副武装的武器。

师:让我发表意见,我更倾向于用“樯橹”,理由就是刚才这同学说的,体现“水战”特点,又含蓄,而“强虏”过分直白了。(仍有同学表示不同意)不同意的同学也好,我不主张同学们轻易改变自己已经深思熟虑的观点。如果你不满意,请把你的意见写成文字,写在作文本上,一边是“樯橹派别”,一边是“强虏派别”,呀,请别误会,我不是说你们是“强虏”呀!(同学们大笑)

从这一片段中,我们看到了学生与学生评价的互动,看到了老师和学生评价的互动,这个课堂不像是课堂,倒更象是辨论场。也正是人人参与,个个评点,创造了语文课堂的活力,增添了语文课堂的魅力。

当然在互动评价中,教师应该要作好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信息和评价语言,如指导学生如何多角度地去看待评价的问题,如何利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等。

总之,要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使學生的知情意行都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点评艺术的修养,使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科学的法官”、“思索的哲人”和“爱的化身”,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撑起一片绿色。

参考文献

[1]朱昌元.名师课堂教学实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肖培东.我就想浅浅的教语文[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