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雅萍
[摘要]目的:探讨情绪释放疗法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7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对照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解痉镇痛、抗生素等内科保守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纲在此基础上应用情绪释放疗法。比较两组患者SCl-90评分及QLQ-C30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sCL-90总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等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各项得分均显著;訏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通过情绪释放疗法干预后。负性心理情绪明显改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情绪释放疗法;急性胰腺炎;心理弹性;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2096-5249(2019)14-184-01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的胰腺组织自身水肿、出血、坏死性炎症反应,主要是由于胆道疾病、酗酒、暴饮暴食、高血脂症、手术创伤等有关。急性胰腺炎患者起病急骤,且病情危重需立即诊治及抢救,患者因面临强烈的应激,却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等,严重影响治疗结果。因此,医护人员在治疗的同时还应关注其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有效的心理干预,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康复。目前医护人员己逐步认识到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理问题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但因未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的心理学专业学习和指导,也缺乏可靠、完整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有效开膊。为此,本研究通过对3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情绪释放治疗,探讨其对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消化内科2017年1月-2018年11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4例,随机对照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入院后经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胰腺炎,且均己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50例,女24例,年龄26-71岁,平均41.3±6.25岁,轻症急性胰腺炎(MAP)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6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情绪释放疗法: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勇敢面对现实,并为其创造情感宣泄的机会,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摆脱精神压力,坚定与疾病斗争的信念,积极配合治疗。即使有时她们的感受可能跟护理人员想象的完全不同,护理人员也应予以接受,不要用简单的对或错来评价患者的情感。理解患者的冲动行为,不训斥患者,鼓励其合理宣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采用放松疗法如渐进性肌肉放松疗法、呼吸放松法、想象放松法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减轻患者疼痛。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l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SCL-90及QLQ-c30评分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心理状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SCL-90总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经统计分析,实验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心理状况、社会生活状况的改变,使其难以迅速适应患者角色的转变,加之在短时间内接受許多不熟悉的医疗护理操作及特殊检查,给患者带来诸多身体上的不适与痛苦,使其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
本研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高危产妇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组产妇SCL-90总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等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情绪释放疗法能引起患者思维方式的改变,更容易倾听内心和唤醒内心力量,从而更好的面对疾病的治疗,减少情绪反应,改善自我调节力,增强自主性,此外,通过情绪宣泄能减少负性情绪,缓解身体疼痛和不适,促进身心健康,平衡治疗与工作或生活之间的冲突。
急性胰腺炎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存在的诸多不适,加之禁食、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多种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应用情绪释放疗法干预后,有效减轻了患者痛苦,增加了治疗的主动性和配合度,缩短了就诊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患者通过情绪释放疗法干预后,负性心理情绪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