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山 左平祥 付小勇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血流血脂及颈动脉斑块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效果及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血流血脂及颈动脉斑块患者为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展开常规治疗。实验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纲疗效及颈动脉斑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是95.00%。较对照组的77.50%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流速度与颈动脉厚度、斑决厚度均校对照组低。P<0.05.结论:脑梗死曲流曲脂及颈动脉斑块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效果显著。且可有效改善血流血脂、颈动脉斑块。
[关键词]脑梗死;曲流血脂;颈动脉斑块;阿托伐他汀
[中圖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2096-5249(2019)14-124-01
脑梗死属于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主要由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引发,多伴有血流血脂异常及颈动脉斑块,可导致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半身不遂等症状,需及时予以治疗。当前,脑梗死血流血脂及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阿托伐他汀即为其中常用的一种药物,具有调脂、抗血栓、舒张血管等多方面的效果。本次研究以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血流血脂及颈动脉斑块患者为对象,分别予以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旨在进一步对脑梗死血流血脂及颈动脉斑块患者通过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此次共纳入资料80例,均为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血流血脂及颈动脉斑块患者,均经《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确诊,耐受阿托伐他汀治疗,且同意参加此研究,病情危急、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等患者己排除。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性别:男22例(55.00%),女18例(45.00%),年龄:45~78岁,平均(62.57±3.53)岁。实验组40例,性别:男21例(52.00%),女19例(47.50%),年龄:46~77岁,平均(62.34±3.54)岁。本次医学伦理会己对此次研究进行批准,两组以上资料对比P>O,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展开常规治疗,主要包括脑保护剂、内科综合治疗等,并予以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J20130078),100~200mg,口服,2次/d,持续6个月。
实验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H20051407),20mg,口服,2次/d,持续6个月。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NIHSS评分降低幅度超过90%,且症状、消失为基本痊愈;NIHSS评分降低幅度介于46%~90%间,且症状、体征缓解为显著进步;NIHSS评分降低幅度介于18%~45%间,且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为进步;NIHSS评分下降不足18%,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2)血流速度与颈动脉斑块。治疗前后分别通过彩超对两组血流速度、颈动脉厚度、斑块厚度水平进行测定。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0.0,(x±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Ln(%)]表示计数资料,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
实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血流速度与颈动脉斑块
治疗前,两组血流速度与颈动脉厚度、斑块厚度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速度与颈动脉厚度、斑块厚度均改善。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脑梗死属于常见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约占脑血管疾病的59.80%,急性期病死率可达到5.0%-15.0%,残疾率则可达70.0%。脑梗死发生后,患者梗死灶周围细胞大多已经死亡,缺血半暗带仍有可存活神经元存在,若及时展开治疗,则可达到有效减少残疾、死亡率的效果。不仅如此,脑梗死多伴有血流血脂紊乱、颈动脉斑块形成,可导致病情复发。因此,当前临床上多从改善血流血脂、保护神经元、降低颈动脉斑块厚度等方面入手对脑梗死患者展开治疗。
本次研究通过阿托伐他汀脑梗死血流血脂及颈动脉斑块患者展开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是95.00%,较对照组的77.50%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流速度与颈动脉厚度、斑块厚度均较对照组低,P<0.05.阿托伐他汀属于HMC-CoA还原酶抑制剂的一种,可有效对血脂进行调节,效控制患者病情的效果。
综上,脑梗死血流血脂及颈动脉斑块患者通过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血流血脂、颈动脉斑块得以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