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观念,打造高效的课堂

2019-09-10 07:22莫碧云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角色转变教与学兴趣

莫碧云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一切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上。对教师来说,高效课堂是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高效课堂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只有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才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还课堂于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打造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教师;角色转变;高效课堂;兴趣;教与学

所谓的高效课堂是在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但现在的课堂普遍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的现象。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备课,课堂上把知识反复讲深讲透,学生的收效却很低,甚至负效。究其原因,是教师还停留在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传统教学观念中。都说,思路决定出路,要打造高效的课堂,必须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开始,观念的改变,会让高效的课堂变得豁然开朗,另有一翻新的景象!

一、推而动之不如激而动之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北风和太阳》的故事,讲的是北风和太阳打赌谁能让穿着厚大衣的行人把衣服脱下来。北风鼓足了劲向行人吹起来,可是北风吹得越厉害,行人把衣服裹得越紧。而太阳不慌不忙地把暖洋洋的光撒向了大地,行人感到越来越热,便一边擦汗一边脱下了大衣。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讲方法,单靠力气蛮干是不成的,与其通过外力的推动让他人改变,倒不如从内激发他人想改变的欲望。

同样,学生的学习也一样,教师花大力气为孩子弄了一桌丰富的知识盛宴,但如果学生一点胃口都没有,一点想吃的欲望也没有,何谈吸收呢?此时,教师还强迫孩子张开嘴一口一口地喂,学生吃进去的都是没有消化的知识,低效且劳累。那么,如何激而动之呢?内驱力是核心,激发学习的兴趣是关键,让学生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知识成为孩子想挖掘的宝藏,孩子们一定会集中集力,并愿意付出努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等待点燃的火把,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从关注“教什么”转为如何让学生”爱学“”乐学“,采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手段点燃学生心中的这支火把,让他熊熊燃烧,闪耀出智慧的光芒,自然教师不用推之,学生都会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灌之不如引之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别人把我们直接送到目的地,下一次再去的时候,我们很难记起去的路线。但当自己通过问路、记住地面标识物、慢慢摸索找到目的地时,路线已牢记心中,即使再去一次,也会记忆犹新。其实,学习也一样,只有亲身体验、思考过、探索过,知识才会印象深刻。现在的课堂教学之所以费时低效,是因为教师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滔滔不绝讲授灌输,有些教师怕学生不理解,还不断把知识点嚼烂讲透,以为学生会更容易记住。但这种摆在面前的知识,就像直接把学生送到目的地,学生根本不需要动脑,更缺乏体验,往往学得不牢固。教师拿着粉笔拼命讲到声嘶力歇,学生听着如坠之云里雾里。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一人在唱独角戏,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要知道,学习是一种慢慢内化过程,教师不能省略学生自觉思考和体验的过程,也不不能包办代替。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于相机诱导。”最好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启迪和引领。教师应转变“知识的授与者”为“知识的引路者”,不是把“我知道”的告诉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而是让学生主动发现知识、建构知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有了亲历,有了体验,才能满载而归。

三、给之以鱼不如授之而渔

“未来的文盲,并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可见,一个人自学能力比知识还重要。因为知识是无穷无尽,只要掌握自学的能力,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中畅游。教是为了不教,给之以鱼不如授之而渔,知识会忘,自学能力就像一条随时开启知识的钥匙。所以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转变只有我讲学生才懂的传统的理念,多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学,由过去的抱着学生走变为让学生自己走。如今的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模式,就是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讲课之前先要学生自学,以学定教,如果学生通过自学能懂的知识,教师就不讲。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增加学生自学、探究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四、增之不如减之

高效的课堂,就是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上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的发展。但有时教师用两节课的时间也无法讲完一篇课文,课堂的练习还要留到课后解决,既增加学生的负担,又不能立即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那么时间都浪费在哪里呢?那是因为教师不懂得做减法,课文讲得详尽精细,生怕漏了什么,胡子眉毛一把抓,追求面面俱到,沉迷于课堂上细磨慢研、苦思冥想、深探巧挖,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是留白,恰恰是那留白,给人无限想象空间,是国画的神韵所在。我们的课堂也一样,适当的留白反而更美。“减法”就是指课堂上要去掉那些与教学无关的东西.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与本节课无关的东西多了,就会挤占宝贵的教学时间,所以做“减法”的实质就是追求高效的課堂。通过减法确立主题,抓大放小,精简语言,删枝剪叶,只有取舍有道,才能把握重点,精而讲之,减少无用功,让我们的课堂简约而不简单,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当然,要化繁为简,需要教师站得高,才能够看得远,宏观地把握课程目标,做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很多语文老师都会感叹:“教语文实在太苦了!”但教了一辈子小学语文的于永正老师却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他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大量读写,读写结合”,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紧紧抓好住“读写”这两条线不放,就能把语文教好,那是因为于永正老师懂得做减法。为此,我想起了一个时间管理专家做过的那个实验,如果先把沙砾、沙子或水先放瓶子里,就不能再放大石块进去。那么,什么才是课堂的大石块呢?先去处理这些“大石块”,才能给课堂减负,轻装上阵。

高效课堂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让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模式在新的理念浇灌下开出美丽的花朵,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M].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小学语文名师讲演录,2012.12:1-9.

[2]朱竞芳.有效课堂的三个“度”[J].小学语文教学,2009. 8 (331):52-53.

猜你喜欢
角色转变教与学兴趣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谈新课改后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理念的浅显认识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